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79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579例患者中有30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2%。上呼吸道梗阻、喉及支气管痉挛、呼吸模式改变、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术后麻醉药物的作用、误吸、急性肺水肿和术前肺部疾病等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结论经蝶人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需严密监测,针对不同低氧血症的原因给予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胸部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红 《上海护理》2004,4(3):28-29
全身麻醉(全麻)后早期低氧血症时有发生,以胸腹部手术、肥胖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及老年患者更为常见,及早发现和处理可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质量。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中患者行胸部手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意  季瑾 《现代护理》2005,11(7):528-529
随着心外科技术和围术期监测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这类病人术后可有较多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以低氧血症最为常见。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全身麻醉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常有发生,但以心脏、胸、腹部手术、肥胖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高龄患者更为常见。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诊断标准不一,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约15%~53%。本文就老年人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外科技术和围术期监测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这类病人术后可有较多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以低氧血症最为常见 [1].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全身麻醉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常有发生,但以心脏、胸、腹部手术、肥胖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高龄患者更为常见[2].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诊断标准不一,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约15%~53% [3].本文就老年人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6月本院麻醉后恢复室(PACU)收治的579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79例患者中有30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2%。上呼吸道梗阻、呼吸模式改变、肌松残余作用、喉及支气管痉挛、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误吸、急性肺水肿和术前肺部疾患等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结论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需严密监测、针对不同低氧血症的原因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6.
肺部手术后麻醉清醒期低氧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护理肺部手术后麻醉清醒期低氧血症。方法: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低氧血症。通过术前改善患者肺功能;术中充分供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术后拔管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量的氧供给等措施有效地避免和救治低氧血症。结果:本组发生低氧血症5例均成功救治。结论:严密监护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足够氧供是术后有效地避免和救治低氧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术后低氧血症的氧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因腹腔病变、膈肌运动障碍、手术创伤、失血、麻醉药物作用等复杂因素造成术后低氧血症及器官功能障碍 ,在国内外曾有报道 ,但对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程度、恢复时限以及采取确切的氧疗护理措施 ,仍处于探讨之中 ,本文对有关低氧血症的氧疗护理加以综述。1 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导致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功能残气量的减少而造成肺内流 ,尤以腹部和胸部为著。术后发作性低氧血症可能是由通气节律障碍 (通气不足和呼吸暂停 ) [1] ,引起的上腹部手术术后 2h内出现低氧血症主要是麻醉和手术造成功能残气量 (FRC)降低 ,下…  相似文献   

8.
刘娟  宋华勇  文春玉  王晓 《华西医学》2010,(7):1370-137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对2003年7月-2009年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状况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道不通畅导致的低氧血症是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有756例,其次为因呼吸道分泌物致呛咳(421例)、恶心呕吐(131例)、低血糖(45例)等。经过积极处理后,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低氧血症是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因呼吸道分泌物致呛咳、恶心呕吐、低血糖等。加强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徐世霞 《临床医学》2012,32(4):123-124
腹部手术后常因患者切口疼痛而不敢咳嗽、气管内插管麻醉后呼吸道及咽部水肿、胃肠减压刺激咽部以及卧位不利于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等原因而使黏稠的痰液阻塞呼吸道,易发生低氧血症,对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有慢性阻塞性  相似文献   

10.
高龄癌症患者开胸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雪红 《护理与康复》2010,9(3):219-220
总结23例高龄癌症患者开胸术后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为高龄、原有心肺基础疾病、低氧血症、内环境紊乱、术后疼痛。护理要点为密切病情观察,加强呼吸道管理,有效镇痛,严格输液管理。23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分析11例老年急性胆管炎术后谵妄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老年急性胆管炎术后发生谵妄与患者个性特质及心理状态、合并内科疾病、手术创伤、水电解质失衡及低氧血症、术后疼痛、麻醉用药和方式等有关。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低氧血症,及时有效镇痛,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复苏迟缓、躁动、低氧血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复苏期护理包括全麻后护理、疼痛护理、呼吸道护理、心血管疾病护理等。认为对复苏期患者在意识恢复阶段实施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安全、快速、平稳地度过麻醉复苏期及尽早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低氧血症是麻醉恢复室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影响患者术后转归和快速康复。国内外关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因纳入的研究变量和研究对象不同,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内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中麻醉药物、通气方式、输液情况、手术方式、手术体位、手术部位、基础疾病史及整体机体功能等有关。患者术前机体状态为不可控因素,且术中麻醉药物的种类及用量、通气方式、输液等均可影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此外,手术方式及术中使用的灌洗液也可影响患者术后的氧合情况。因此,深入探讨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各种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降低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8例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在麻醉复苏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中,29例(37.18%)出现低氧血症、10例(12.82%)发生呼吸抑制、9例(11.54%)发生高血压、6例(7.70%)发生低血压、3例(3.85%)出现心律失常、8例(10.26%)发生低体温。结论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间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或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了解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 ,有针对性地加强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对 63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病人手术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的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手术后PaO2 较术前下降2 .2 1kPa± 1.5 6kPa ,并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79.4%病人出现了低氧血症 ,其中 66.0 %病人于术后 5d~10d恢复。显示上腹部手术、术前有肺部并发症、5 0岁以上病人术后的PaO2 变化明显 ,低氧血症发生率高 ,且持续时间长。建议 :护理人员充分认识腹部手术后的低氧血症 ,并采取术前健康宣教 ,围手术期给予正规的氧疗及有效的呼吸系统管理 ,以防治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减少肺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17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前针对不利因素主动采取措施、做好宣教,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 183例患者无肺部并发症,28例轻度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经及时处理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因麻醉、手术、腹胀及胃管的刺激影响患者排痰,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加强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2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高频喷射通气麻醉,同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例,发生率为4.5%。结论: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规范的护理配合可提高麻醉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分析16例全肺切除治疗肺癌的护理经验.包括重视心理护理,加强术前宣教,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病情监测,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疼痛护理等,认为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组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1例,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15例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9.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到有效通气 ,便于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临床广泛应用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或经鼻插管麻醉。所以了解气管插管麻醉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 ,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确保患者顺利渡过麻醉恢复期的重要保证。本院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共对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96例病人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 ,男 71例 ,女 2 5例 ,年龄 5 0~ 78岁 ,开胸手术 6 5例 ,胃切手术 15例 ,胆管探查 ,脾切、肝叶切除等上腹部手术 2 3例 ,颌面手术 3例。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回病房后 ,其中 5例病人发生低氧症 ,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实施全肺切除术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发生低氧血症21例,非低氧血症29例,分析导致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65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麻醉时间≥4 h、吸烟、术后白蛋白34 g/L是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麻醉时间≥4 h是全肺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年龄≥65岁、麻醉时间≥4 h的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高龄与麻醉时间过长患者的监护,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