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恒压灌流方法,以0.5ml/min的灌流速度、浓度分别为0.0125mg/ml、0.025mg/ml和0.05mg/ml的川芎内酯A,与K-H灌流液同时灌流心脏10min,然后全心停灌30min,复灌60min.结果:川芎内酯A预处理可提高心脏缺血再灌期的冠脉流量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室颤和室速的发生率,使心肌匀浆的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结论: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空白组不加任何处理;单纯H/R组缺氧4 h/复氧2 h;单纯预处理组低氧25 min/复氧30 min,然后缺氧4 h/复氧2 h,各给药组分别加1×10-7,1×10-9,1×10-11 mol·L-1的川芎内酯A孵育55 min,然后缺氧4 h/复氧2 h;实验结束后取细胞上清液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取造模后的且固定在盖玻片的细胞,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NOSmRNA和ET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H/R组细胞存活数降低明显,细胞培养液中NO和NOS活性显著降低,ET的活性明显升高,iNOSmRNA表达量减少,ETmRNA表达量增加;川芎内酯A 3个剂量组与H/R组比较,细胞存活数均明显增加,细胞培养液中NO和NOS活性增加,ET活性降低,iNOSmRNA表达量增加而ETmRNA表达量则减少。结论:川芎内酯A预处理能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内皮细胞中iNOSmRNA的表达和下调ET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丹参总酚酸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总酚酸(TSA)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恒压灌流模型,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停灌前给药组、复灌给药组。停灌前给药组为正常灌流平衡20 min后,分别用质量浓度0.2,0.1 g.L-1的TSA灌流液灌注10 min,停灌31 min,复灌30 min,用于观察TSA对再灌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复灌给药组正常灌流平衡30 min,停灌31 min,复灌分别给予质量浓度0.2,0.1 g.L-1 TSA灌流液15 min,再用正常灌流液灌注15min,用于观察TSA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停灌前给药,TSA能明显减少I/R后大鼠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P<0.05~0.01);复灌后给药,与模型相比TSA高剂量组可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冠脉流量,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升高(P<0.05~0.01),低剂量组仅冠脉流量,+dp/dtmax的恢复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TSA能减轻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冠脉损伤,促进复灌心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3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毛果芸香碱5μmol·L-1对复灌后冠脉流量、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毛果芸香碱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冠脉流量,其中5 min(P<0.01)和10min(P<0.05)的冠脉流量增加显著;降低心肌MDA含量(P<0.05)并提高心肌SOD活性(P<0.05);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上述作用可被选择性M3受体阻断剂4-diphenylacetoxy-N-methylpiperidine-methiodide(4-DAMP)3 nmol·L-1所逆转。结论M3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通过激动心肌M3受体而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七有效组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七有效组分(Rx)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实验模型,分别用Rx灌流液小剂量(10 mg/L)、中剂量(20 mg/L)、大剂量(30 mg/L)、丹参3 g/L、PNS 80 mg/L分别再灌注缺血离体心脏,检测各组大鼠各时间点(正常灌流10 min,低灌60 min,再灌15 min)冠脉流量及冠脉流出液中CPK、LDH含量。结果Rx大、中、小剂量组及PNS组、丹参组离体大鼠心脏低灌60 min、再灌注15 min CPK、LDH释放较模型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Rx大、中、小剂量组及PNS组、丹参组可使离体大鼠心脏低灌60 min再灌注15 min时冠脉灌流量分别增加20.15%,14.96,9.48%,11.41%,8.15%。结论Rx大剂量组可明显减少CPK、LDH的释放,增加冠脉流量。  相似文献   

6.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氮饱和参附注射液灌流心脏。观察记录复灌20min和40min时的心率,灌流量及酶指标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可提高心脏缺血再灌期的心率和冠脉流量,明显降低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水平。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前10min灌流FeSO-4(0.1μmol/L)/抗坏血酸(1μmol/L)自由基发生系统,可加重大鼠离体灌流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前10min给予左旋四氢帕马丁能显著减少FeSO-4/抗坏血酸自由基发生系统所致再灌注室颤发生率,同时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减少,效果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近似。  相似文献   

8.
丹参毛状根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丹参毛状根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恒压灌流方法,以0.5 mL·min~(-1)的灌流速度,生药质量浓度分别为14,28,56 mg·L~(-1)的丹参毛状根,与k-H灌流液同时灌流心脏10min,然后全心停灌30 min,复灌60 min.结果:离体实验发现,丹参毛状根能够增加冠脉流量,不但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且推迟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和恢复时间,减低LDH,MDA的释放,增加SOD活性.结论:丹参毛状根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丹参药材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平衡灌注30 min,缺血30 min,再恢复常速灌注4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3组不同浓度的银杏酮酯 (12.5 mg/L、25 mg/L、50 mg/L)进行灌流,观察停灌前、再灌5 min、再灌10 min、再灌20 min、再灌40 min时,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平均值(mLVSP)、左心室等容收缩和舒张期压力平均值(±dp/dtmax)的变化;冠脉流量(CF)、冠脉流出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 用银杏酮酯灌流缺血的心脏后,与模型组比较,mLVSP、±dp/dtmax分别增加;平均冠脉流量增加,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银杏酮酯对离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洋川芎内酯I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 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4个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介质3个方面对洋川芎内酯I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514、257和128.5 μg·mL-1)洋川芎内酯I在相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十二指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与空肠、回肠和结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而空肠、回肠、结肠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在所选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过程,提示其吸收可能以被动转运为主;在大鼠各肠段均有较好吸收,其中十二指肠为其最佳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抗缺血/再灌注性室颤的机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豚鼠离体心脏灌注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蝙蝠葛碱组和维拉帕米组在停止灌注时心脏NE释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性室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缺血/再灌注性室颤的心脏NE释放量明显高于无缺血/再灌注性室颤心脏(P<0.01)。停止灌注时心脏NE释放量和缺血/再灌注性室颤发生率,在蝙蝠葛碱组与维拉帕米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蝙蝠葛碱抑制缺血心肌NE释放为其抗缺血/再灌注性室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钾致死后大鼠不同热缺血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判定供心的热缺血时间限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热缺血2 min)、热缺血5 min组(B组,热缺血5 min)、热缺血10 min组(C组,热缺血10 min)、热缺血15min组(D组,热缺血15 min),每组8只。热缺血结束后建立Langendorff模型:观察心脏复苏情况,测定平均冠脉流量,描记左室内压力波形,计算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A组、B组心脏复苏显著优于C组、D组,前两组在复灌初始即全部恢复窦性心律,C组有5只心脏在灌注10 min之内自动恢复窦性节律,偶有室早,另外3只初始为室颤,经心脏按压后2只复律,1只持续室颤至试验结束仍未复律。D组复灌初始全部为室颤,经灌注15 min~20 min后,5只心脏恢复窦性节律,另外3只经反复按摩至试验结束仍未复律。A、B、C、D组血流动力学各项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结果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C组与D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钾致死大鼠心脏常温热缺血10 min以上不宜用于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13.
调脉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脉饮注射液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调脉饮注射液大、小剂量组,观察:对小鼠吸入氯仿所致室颤的保护作用;大鼠经20%乌拉坦6 mL.kg-1静脉麻醉后开胸,从颈静脉匀速滴入1.0μg.mL-1.min-1乌头碱溶液,豚鼠麻醉后从颈静脉匀速滴入10μg.mL-1.min-1哇巴因溶液,观察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心搏停止的时间,然后换算为乌头碱和哇巴因的累积量;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冠状动脉5 min后恢复冠脉供血,造成缺血再灌注,观察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制成10%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调脉饮注射液可以提高室颤阴性率,降低小鼠室颤的发生率(P<0.01);推迟大鼠室性早搏、室速及室颤的发生时间,提高乌头碱的累积用量,具有抗乌头碱心律失常(P<0.05)的作用;推迟豚鼠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提高哇巴因的累积用量,具有抗哇巴因心律失常(P<0.05)的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能够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心肌SOD的活性。结论:调脉饮注射液能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实验模型,观察了川芎嗪的药理性预适应对麻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川芎嗪20mg/kg 和40mg/kg 于冠状动脉结扎前连续静脉给药5 分钟,能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时室颤( VF) 和室速(VT) 的发生率、心肌梗塞面积和血浆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的程度;推迟心律失常发生的开始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这种保护作用与预适应产生的结果一致。提示川芎嗪对麻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产生的药理性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香椿子总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香椿子总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冠脉下穿线不结扎+0.5%羧甲基纤维素钠、模型组:冠脉下穿线结扎+0.5%羧甲基纤维素钠、香椿子总多酚低剂量(XD,50 mg·kg-1)+冠脉下穿线结扎、中剂量(XZ,100 mg·kg-1)+冠脉下穿线结扎、高剂量(XG,200 mg·kg-1)+冠脉下穿线结扎组,各组均ig给药。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120 min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结束时取血清,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取出心脏,自结扎线以下平行均匀切成5片,用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浸染15 min,计算心肌梗死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香椿子总多酚处理组能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CK,cTnI,MDA的水平,增加SOD活力,减轻心肌梗死程度。结论:香椿子总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复灌120 min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果:原花青素能显著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组织结构损伤;显著减少心肌细胞谷草转氨酶(GOT)释放,保护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论:原花青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素对大鼠心脏肥厚及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与NO的关系。方法:用L-甲状腺素连续按2mg·kg^-1连续给予10d,每天一次,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从第4天开始至第10天,给予丹参素或缬沙坦进行治疗,用Langerdorff装置进行大鼠心脏离体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扎冠状动脉并复灌,观察VT、VF发生率,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测定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厚组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VT、VF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明显增加,NO含量及eNOS活性明显下降(P〈0.05);丹参素及缬沙坦预治疗能有效的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丹参素及缬沙坦能抑制大鼠心肌肥厚,明显升高NO含量及eNOS活性至正常水平。结论:丹参素对于L-甲状腺素诱发的大鼠心肌肥厚及其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主要与保护eNOS活性,增加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心肌缺血预处理的整体动物模型 ,观察川芎嗪预处理对清醒大鼠心肌缺血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心肌梗塞面积、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先将实验动物麻醉 ,在人工呼吸状态下 ,开胸 ,左主动脉下穿线。然后 ,缝合胸腔。术后第 6d ,进行实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结扎冠脉 30min ,其后再灌 12 0min ;缺血预处理组 :冠脉结扎 5min ,再灌 5min ;然后 ,再次结扎冠脉 30min ,其后再灌 12 0min ;药物组 :川芎嗪 2 0mg·kg- 1 和 40mg·kg- 1 分别连续静脉给药 5min ;5min后 ,结扎冠脉 30min ,其后再灌 12 0min ;结果 :川芎嗪降低缺血和再灌时间VF和VT的发生 ,其发生率为 37 5 % ;使心肌梗塞面积缩小 ,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减少 ;上述指标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与缺血预处理(冠状结扎 5min ,再灌 5min)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的保护作用一致。结论 :川芎嗪通过预处理途径对清醒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律失常、心肌梗塞面积、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麻醉开胸大鼠结扎冠脉左室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再灌注的同时恒速iv黄芪(830mg/kg)对上述心肌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表现为明显降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室速(VT)及室颤(VF)的发生率,延迟其出现时间并缩短其持续时间,促进缺血型ST段的恢复。减少心肌细胞内Ca2+的蓄积及细胞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漏出。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并显著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结果提示黄芪防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其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状态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参附注射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SD大鼠19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0 min+参附注射液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收集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细胞总RNA,利用Affymetrix Rat 230A芯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用Microarray Suite 5.0软件读取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10 min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基因222条,明显下调基因246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的主要基因有,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苷肽S转移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热休克蛋白、钙通道电压依赖相关基因及金属硫因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心肌保护、抑制炎症及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钙超载等机制相关。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抗氧自由基损伤相关基因、炎症相关基因及钙转运酶等相关基因,进而参予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通过抗过氧化脂质损伤作用,减轻缺血时被激活的白细胞聚集等炎症反应,抑制缺血/再灌注期间钙超载所致的细胞凋亡发生,从而提高心肌细胞的防御能力,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