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针灸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运用 ,是针刺后将艾绒或艾条段置于针柄上施灸的一种治疗手段 ,正确使用 ,可使针刺作用与艾灸作用相互协同 ,从而增强疗效。正式提出“温针”的是张仲景 ,至明代已很盛行。近代针灸大家陆瘦燕也力倡温针疗法。温针疗法简单易行 ,若辨证精当 ,疗效颇佳 ,故被诸多医家推崇。现将近 40年国内 10 0多位作者报道的温针灸的临床运用状况综述如下。1 躯体痹病类肱骨外上髁类 :姜照荣 [1 ]以取阿是穴为主温针治疗本病5 79例 ,治疗 1~ 3个疗程 ,痊愈率 6 4%~ 91.4% ,有效率6 .9%~ 32 .4% ,其中董浩、李君英设有 5 0例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电针与普通针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对比3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7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电针组、对照组3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的方法,温针灸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电针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根据祛邪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选取相同的组穴,相同的手法得气后,分别用温针灸、电针及普通针刺的方法治疗,经2个疗程后对3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3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愈率和显效率例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各组疗效改善幅度不同;3组患者疗效进行Kruskal-Wallis H分析,各组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电针次之。临床应扩大温针灸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临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内容主要检索了各种针刺手法及针灸结合电针、头针、温针灸、芒针等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分析其相关数据,综合分析针灸治疗此病有效性的机制,总结了针刺痉挛瘫的取穴规律、针刺手法,发挥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优势,同时,指出其研究方法的不足和今后针刺治疗此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中老年人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针刺、温针、电针以及艾灸等疗法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1].笔者自2009年2月 ~2011年1月自拟补肾壮骨汤配合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干预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效应差异。方法 5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诱导膜迷路积水模型。各治疗组分别在"百会""听宫"实施相应穴位刺激,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治疗结束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观察听阈值。HE染色法观察耳蜗积水程度,计算蜗管横截面积与蜗管加前庭阶横截面积之和的比值(R值)。结果 1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听阈值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听阈值较艾灸组、针刺组降低(P<0.01),艾灸组听阈值较针刺组降低(P<0.05)。2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R值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R值较针刺组、艾灸组降低(P<0.01,P<0.05),艾灸组R值较针刺组降低(P<0.01)。结论针刺、艾灸、电针刺激"百会""听宫"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并且改善耳蜗听功能。电针表现出最好的效应,优于艾灸、针刺;艾灸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6.
足三里不同针灸方法对化疗呕吐患者的胃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化疗呕吐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足三里穴,分别使用温针灸、针刺和艾灸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呕吐症状、胃电频谱、波形、频率和波幅为临床观察指标,观察针灸对化疗呕吐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个疗程后针刺组的平均胃电频率为(2.01±0.52) cpm,平均波幅为(169.47±32.18) μν,与温针灸组和艾灸组相比,P<0.05,针刺的即时效应优于温针灸和艾灸;3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平均胃电频率为(2.07±0.78) cpm,平均波幅为(146.78±25.56) μν,与针刺组和艾灸组相比,P<0.05,温针灸的持续效应优于针刺和艾灸;在化疗的早期使用针灸比在后期使用更能取得良好的改善胃动力学的效果。结论;不同的针灸方法,其即时效应和持续效应不尽相同,在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反复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IVF-ET)失败者接受3种不同针灸预处理后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变化情况,寻找调整ER最佳的针灸预处理方法。【方法】将90例反复IVF-ET失败后低ER、未行胚胎移植(ET)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温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开始行普通针刺治疗,至排卵期停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电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行电针治疗;温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行温针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下血流类型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治疗前,针刺组、电针组和温针组患者血促黄体生成素(LH)峰日内膜a型率和子宫内膜下血流A型率比较[均分别为0.0%(0/30)、0.0%(0/30)和0.0%(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电针组和温针组患者内膜a型率和A型率[均分别为33.3%(10/30)、66.7%(20/30)和93.3%(28/3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温针组内膜a型率和子宫内膜下血流A型率较针刺组和电针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温针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为23.3%(7/30),高于针刺组的13.3%(4/30)和电针组的16.7%(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温针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46.7%(14/30),高于针刺组的26.7%(8/30)和电针组的33.3%(1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种针灸预处理方法中,温针灸更能有效地改善反复IVF-ET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帮助其获得再次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8.
五虎擒羊针法是一种五针并用、针对病痛点进行治疗的多针刺法;结合温针灸能够增强针感,激发经气,起到振奋阳气,宣通气血,散采止痛等作用,有效治疗多种软组织伤痛。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眼睑下垂方法多样,疗效确切。毫针疗法可分辨证、辨经、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特种针法包括头针、眼针、电针、温针及穴位注射疗法等。建议临床观察与基础科研相结合,进而的到简、便、效、廉的针刺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从体针、头针、电针、艾灸、耳针、排刺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