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0年4月,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复旦大学。2001年7月27日成立复旦大学医学院,2002年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院依托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优势,遵循临床与基础结合的方针,加强和拓展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学科建设为根,以人才梯队建设为本,旨在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细胞生物学科的医科院校之一。随后十年相继获批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及实验室的发展始终坚持走转化医学之路,以细胞分子生物学为切入点,以肝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为核心开展研究,汇聚基础临床结合这一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在科研、教学、人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中医、西医长期并存的条件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创建于1969年,当时正值原河北中医学院与河北医学院第一次合并的初期,成立的河北新医大学汇聚了河北省中、西医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客观上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初步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为其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世界感染杂志》2008,8(2):F0004-F0004
赵伟院长简介 赵伟(1956-),男(汉族);1982年12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是江苏省“333”工程后备人才、江苏省传染病重点专科南京市肝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下简称“上海医学院“)是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于2001年7月合并后成立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学风,享誉海内外。上海医学院成立以来大胆探索体制改革。在行政管理架构上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科研办公室和本科生、研究生工作组,负责管理和协调学院各方面的工作。为创办综合性大学的一流医学院,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加快  相似文献   

6.
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成立于2002年,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消化疾病中心为学科牵头单位,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11所医院的消化内科教研室和基础医学院组成。2007年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新老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学系建立了3个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及学科特色:消化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消化系癌前疾病的诊断、癌变机制及干预。  相似文献   

7.
《世界感染杂志》2008,8(1):F0004-F0004
赵伟院长简介 赵伟(1956-),男(汉族);1982年12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是江苏省“333”工程后备人才、江苏省传染病重点传科南京市肝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优秀的医药管理人才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医药学科与管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积极探索"管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1人,其中正、副教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研究生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6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设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管理基础和国际贸易6个教研室,开办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医药国际贸易方向)、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5个普通本科专业方向。2010年,建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3个培养方向:医院  相似文献   

9.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院,是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均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预防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被评为第二批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2012年学科挂牌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  相似文献   

10.
机能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照教育部的改革精神,我校将原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三门相关学科的实验课融合成一门独立的“医学机能学实验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了改革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校中药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历来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加强基本动手能力和强化基础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药学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药学人才应具有技术覆盖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我校尤其重视对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于2000年12月成立了中药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对药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医学功能学科自行设计实验教学与PB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借鉴PBL经验的基础上,实行医学功能学科自行设计实验教学。文章认为自行设计实验教学是PBL教学的发展形式,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创新能力;还介绍了自行设计实验教学的良好效果、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科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公共卫生学院),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科与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于2002年4月22日合并组成.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文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系研究生招生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证实了研究生培养加快了人才成长和梯队建设,促进学科医疗、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学科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6月16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DI)发布"2016广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则分别位列第二至第五位。该排行榜在遵循数据易采集、可采集、具权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高校327所大学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学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科学研究指数、人才培养指数、学科声誉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等四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探索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分析了国内外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现状,探讨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瑞金医院血液学科发展为摸板,通过系统论、人才学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从优势学科发展的内涵,引入负熵、保持系统的稳定性、能级对应及青年人才脱颖出四个方面探索巩固与发展优势学科的途径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12日,国家重点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团队成立会议在昌平蟒山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出成果、出人才为宗旨,成立了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团队,以期以团队的凝聚和核心作用,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除本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外,校领导魏天卯副校长、靳琦校长助理,研究生处兼“211办”领导王伟处长、图娅副处长,基础医学院李澎涛副院长、李峰副院长,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中医药处王昌恩主任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基学科带头人王琦教授宣布了学科学术顾问以及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从健康管理学科在国外的专业设置与学位设置状况和发展情况、国内的专业设置与学位设置状况和发展情况、健康管理学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课程设置情况、社会对健康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等方面,阐述设置健康管理学科硕士点已具备的基础以及学科展望,论证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卫生系列学科带头人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卫生系列学科带头人既是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其学科的组织管理者,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担负学科人才群体领导工作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学科是医疗卫生单位的基础,学科建设在医疗卫生单位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其综合水平直接影响着所在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质量、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既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医学人才队伍,更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江泽民同志曾在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1]:“特别要面向21世纪,抓好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卫生系列学科带头人,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