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银样  张凤芹 《河北医药》2003,25(3):174-176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随机分成EN组和PN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病人耐受性情况。结果 治疗10d,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EN组免疫功能指标增高更为明显;病人耐受性指标中,EN组无显著变化,PN组血糖增高明显,胰岛素用量大。结论 EN和PN均有改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营养,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EN优于PN,且病人耐受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后病人一般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剧增加,蛋白质处于高分解代谢,往往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了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加之昏迷病人无法正常进食,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因此,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有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由于PN存在影响胃肠粘膜功能、并发症多、费用高等缺点,所以这类病人在临床上大多采用EN。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通过鼻胃管注入流质饮食,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等营养物。颅脑外伤病人病情通常比较严重,由EN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影响病人的恢复,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2年8月开展肠外营养(Parenteml Nutrition PN)以来,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效益,填补了我院在临床营养支持疗法方面的空白。目前,肠外营养在内、外科已被广泛使用,并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相结合构成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新理念,而且已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使众多垂危患者获得新生。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目的是提供必需的营养底物以维护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功能与代谢,以利于病人的康复。下面就结合我院实际,对PN的临床应用情况做阐述。  相似文献   

4.
许莹  胡建英 《海峡药学》2012,(11):238-239
目的比较成品匀浆膳与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治疗的差异。方法选择48名SAP病人分成两组,采用部分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方式,分别使用PN+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PN+匀浆膳,观察SAP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两组病人在抗生素使用时间、肠内营养费用上有差别,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品匀浆膳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是维持SAP病人营养状况的保证,且具有独自的特点和优势,现代化综合意义应同时共存两种方法,配合使用,以方便患者。  相似文献   

5.
黎红玮 《海峡药学》2011,23(12):195-196
目的探讨瑞素乳剂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5例,分为肠内营养(EN)33例,肠外营养(PN)32例。EN组通过液囊空肠管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PN组给予静脉营养。检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术后EN组血清前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较PN组上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1);术后住院时间EN组较PN组短(P〈0.01);营养治疗费用EN组较PN组少(P〈0.01)。结论胃癌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代谢、缩短术后住院日、减轻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陈倩予 《河北医药》2002,24(7):559-56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最佳途径。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48h内开始分别经肠内营养(EN)同肠外营养(PN)途径进行同等热量营养支持,2周后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和营养费用。结果 EN和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 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两组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学保健事业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医院内老年(65岁以上)病人在逐年增加.对于禁食或肠内营养(EN)总热量摄入<30%的住院老年病人就要给予肠外营养(PN)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营养支持对SAP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肠内营养(EN)比肠外营养(PN)有更大的优越性,且对胰腺外分泌并无太大刺激,连续应用甚至可减少胰腺外分泌。但EN在使用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营养素的内容、运用时机,并应对病人做好监测护理工作,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GCS4~8分)的能量、蛋白质代谢、血电解质、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36例病人随机平均分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PN)组,伤后4 8h行营养治疗并回访3个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EN组在改善胃肠功能及预后优于PN组,且能较好维持电解质平衡,促进氮平衡。结论 EN是重型颅脑损伤较好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对各时段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全胃肠外营养的82例早产儿,监测静脉营养( PN)72 h内各时段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日血糖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第1日血糖波动明显,第2日、第3日各时段血糖相对稳定;PN后;未出现低血糖,血糖最高值逐渐上升。结论早产儿完全胃肠外营养血糖水平与PN液葡萄糖速度呈正相关;第l天易发生血糖紊乱;高血糖应作为PN后监测处理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40例。EE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鼻肠管予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颈内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分别检测氮平衡、疲倦记分、体重、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视黄醛结合蛋白等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EEN组疲劳评分(Christensen记分)明显轻于PN组(P<0.01);EEN组术后第3天转为正氮平衡,PN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术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优势手握力的恢复及睡眠时间的减少均优于PN组(P<0.05);术后第3、7天,EEN组血浆前白蛋白、视黄醛结合蛋白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疲倦状态,减轻POFS的程度,缩短POFS的持续时间,能改善病人负氮平衡,较快达到正氮平衡,在术后早期更为明显,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4例老年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围手术期病人92例,晚期肿瘤病人23例,危重病人9例,完全肠外营养(TPN)111例,肠外营养(PN)合并肠内营养(EN)13例。结果显示:适宜的TPN在老年病人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老年病人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代谢特点,故在TPN治疗时应注意个体化。同时还应预防并发症,尤其是导管败血症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组、完全肠内营养(TEN)支持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d7患者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且每天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营养指标比较:经EN+PN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亦有升高(P<0.05);而TEN和TPN支持后,各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三组对比,EN+PN支持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比较:EN+PN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结论:EN+PN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更好的代谢效应,能改善危重症病例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药物经济学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分析经济成本效果,进而促进优选方案的形成,提高医药资源使用的总体效率。方法:提取该院2017年期间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患者的病案号,并从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再从中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历63例,并运用经济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为规范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肠外营养制剂提供参考。结果:在63例中,有63.5%只接受肠外营养(PN),有36.5%接受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PN+EN);接受P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375.92元,接受PN+E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067.90元;PN的成本效果比为2 500.9,PN+EN的成本效果比为2 160.8,PN+EN的成本效果比较低,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PN与PN+EN均有较好的疗效,但PN+EN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郁松  秦建伟 《江苏医药》2007,33(8):849-850
本文对我院胸外科2004年3月~2006年5月6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支持,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64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43~75(53.8±14.2)岁.中上段食管癌39例,下段食管癌25例.术前将病人随机分早期肠内营养组(EN,n=34)和肠外营养组(PN,n=30).两组在年龄、体重及术前营养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体重减轻,钡餐及胃镜检查均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所有病人均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无明显恶病质,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肠外营养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翟青  朱斌  安国华  蔡卫民 《中国药房》2005,16(11):862-864
肠外营养(PN)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完全、充足的营养素,以达到维持机体代谢需要的目的.1968年,Dudrick与Wilmore始创"静脉高营养"法,使临床营养治疗有了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大分子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物质的市场化和中心静脉插管及输液的简单化,使营养支持方法得以广泛应用,接受完全胃与PN的患者正以指数形式增长.PN被誉为20世纪医学界重要的发展之一,同时极大地带动了营养制剂的飞速发展.本文着重对PN的一些主要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进行较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肠内肠外营养(EN+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方法对珠海市人民医院2010-09~2011-08重症监护科营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并选取此期间该科患者119例,分别按EN组32例、EN+PN组55例、PN组3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考察其营养支持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sALB)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DDs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人血白蛋白(5 g)、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3组患者的Hb及sALB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N组降低最多。PN组与EN组、PN组与EN+PN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N组与EN+PN组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用药时机基本与指南相符。结论本院重症监护科营养支持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EN或EN+PN的营养治疗效果优于PN,重症监护患者应积极采用EN。  相似文献   

18.
刘健  王永秀  魏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218-1219
肠外营养(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完全、充足的营养素,以达到维持机体代谢需要的目的.1986年,Dudriek与Wilmore始创"静脉高营养"法,使临床营养治疗有了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大分子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物质的市场化和中心静脉插管及输液的简单化,使营养支持方法得以广泛应用,接受完全胃与PN的患者正以指数形式增长.PN被誉为20世纪医学界重要的发展之一,同时极大地带动了营养制剂的飞速发展.本文着重对PN的一些主要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促炎因子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其中EN组44例,PN组43例。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EN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PN组,EN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尿L/M比值均明显降低,且EN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N组。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显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程度,保护肠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制剂配置流程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系统评价,为PN制剂配置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及PN相关权威学术组织网站。分别使用AGREEⅡ和CASP量表对临床指南和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围绕国内PN配置流程所包含的项目对纳入文献进行健全度分析,以评价其全面性和精确性。结果:最终共纳入1篇临床指南和4篇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1篇为国内共识)。其中,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14年的临床指南质量评价结果为A级;4篇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中,德国医学营养学会2009年肠外营养指南第10章全静脉营养配置的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另外,健全度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的肠外营养安全共识涉及的内容最为全面,且内容叙述最为详尽。5篇文献都对PN医嘱的开具、PN制剂的配制和临床使用等3个方面内容给出了相关推荐,主要涉及PN医嘱的适应证要求、PN制剂混合配置的安全操作以及PN制剂在临床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结论:国外的相关指南的质量略有不同,各具特点,推荐意见的描述也较为详尽。国内尚无相关指南,应根据我国肠外营养制剂配置的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指南指导配置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