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碱在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内以及随后的氧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很好的确定。新近的证据提示,肉碱可能在中链脂肪酸代谢及利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正在研究对危重病人静脉内使用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溶液作为热能来源。这些溶液可能具有如下优点:a)不需要肉碱作为载体将其转运进入线粒体内;b)在肝脏以高于长链脂肪酸的速率被氧化;c)似乎不影响免疫系统,而长链脂肪酸则可能受影响。Rossle 等人的研究发现肉碱在中链脂肪酸的利用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选择4名健康男性成人进行实验,每一个体接受4种单独的脂质输注,每种间隔一周。其中两种输注溶液只含有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LCT),另两种则含有50%的LCT 和50%的MCT。输注的顺序是随机的。禁食一夜,实验对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处于静卧状态。为了使底物和激素浓度稳定,在研究开  相似文献   

2.
肠道是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来源的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tyacid,LCFA)在膜受体作用下由肠腔进入肠上皮吸收细胞,在亲水介质胞浆中与载体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bindingprotein,FABP)结合并被运输至代谢场所。肠道内LCFA摄取,运输,合成、分解代谢及调控机制与其特异性载体蛋白FABP依依相关。目前,有关肠道FABP与脂类代谢,肠道损伤修复及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脂肪乳肠外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脂肪乳是普遍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救治的肠外营养液,由磷脂包含的甘油三酯组成,并含有卵磷脂、甘油、维生素E等成分。根据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碳链上碳原子的数目分为长链和中链脂肪酸(MCT);按照脂肪酸碳链上含有共价双键碳原子的数目分为饱和(不含双键)、单价不饱和(含1个双键)、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1个以上双键);如果第1个共价双键分别出现在脂肪酸碳链第3、6、9位碳原子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肉毒硷是机体中一种最重要的能源物质——长链脂肪酸氧化时的必需物质。当长链脂肪酸进入氧化部位线粒体时,必须与肉毒硷结合成脂酰肉毒硷才能通过其内膜,若肉毒硷代谢异常,则将引起其它继发性功能障碍。最近,临床上不仅对肉毒硷缺乏性肌肉疾病,而且对心肌梗塞、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患与肉毒硷的关系,也引起了重视。  相似文献   

5.
肠道是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昕食物来源的长链脂肪酸(long chain fatty aeid,LCFA)在膜受体作用下由肠腔进入肠上皮吸收细胞,在亲水介质胞浆中与载体蛋白一脂肪酸结合蛋白(falty acid binding protrin、FABP)结合并被运输至代谢场所,肠道内LCFA摄取,运输、合成、分解代谢及调控机制与其特异性载体蛋白FABP依依相关。目前,有关肠道FABP与脂类代谢、肠道损伤修复及畅道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方法,并探讨将其应用于肠道疾病辅助诊断的可能性。 方法:分别取健康C57BL/6小鼠、SD大鼠和成年人志愿者粪便,以及用硫酸葡聚糖溶液诱导的肠炎模型C57BL/6小鼠的粪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上述标本中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丰度。 结果:所有标本均检测出多种短链脂肪酸,其种类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在生理条件下,人与鼠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丰度比都十分相似。肠炎可使粪便中除乙酸外的其他短链脂肪酸的相对丰度下降,其中,尤以丁酸下降最为明显。 结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快速检测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并有可能应用于肠炎等肠道疾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态是由原核微生物(细菌)、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以及原生动物)和病毒构成的强大“器官”,在机体营养代谢、维持肠道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免疫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如神经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能够通过氧化三甲胺和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途径对血流动力学发挥调控作用; 同时,肠道微生态失调、易位激活机体炎症反应可影响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文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众多研究表明 ,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在重症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中出现最早 ,程度最显著 ,并且影响着机体器官之间能量及代谢底物的交换平衡〔1〕。线粒体是典型的双膜细胞器 ,具有外膜、内膜、膜间间隙和基质。线粒体内膜是氧化磷酸化的重要场所 ,全部呼吸链中电子传递酶系和ATP酶都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而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氧化的大部分反应都在基质中进行 ,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是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近代生物学研究表明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转换的中心 ,而且是细胞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线粒体耗氧的 2 %~ 6…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5 000),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胞浆中,主要担负着结合脂肪酸并调节其细胞内代谢的功能,按照组织特异性不同可分为心肌型(H-FABP)、小肠型(I-FABP)、肝脏型(L-FABP)、脂肪细胞型(A-FABP)、脑细胞型(B-FABP)、肾脏型(K-FABP)、骨骼肌型(S-FABP)、牛皮癣相关型(PA-FABP)及表皮型(E-FABP)9种亚型。H-FABP较特异的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胞质中,目前的研究发现其能够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释放入血液,可作为心肌损伤的一种新的标志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 ialinf…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高脂血症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组运输长链脂肪酸的低分子量胞浆蛋白超家族,分子量约为14-15kD,各成员均具有组织特异性。近年来,有关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脂类代谢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我们拟从其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及与脂类代谢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检测IL-17A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IL-17+γδT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研究γδT细胞IL-17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提示乙酸钠的浓度≤0.5 mmol/L,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的浓度≤0.25 mmol/L对γδT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P> 0.05);ELISA和RT-q PCR结果显示,丙酸钠、丁酸钠及混合短链脂肪酸处理的γδT细胞IL-17A的含量较Control组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示IL-17+γδT细胞的比例在丙酸钠、丁酸钠、混合短链脂肪酸及TSA干预下均明显下降(P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可抑制IL-17A、IKK的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P ...  相似文献   

12.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代谢性疾病。1969年Bradley等首次肌肉活检诊断LSM。近年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均表现LSM,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鹏  王前  郑磊  曾方银 《检验医学》2006,21(3):300-303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胞浆中,主要担负着结合脂肪酸并调节其细胞内代谢的功能,按照组织特异性不同可分为心肌型(H-FABP)、小肠型(I-FABP)、肝脏型(L-FABP)、脂肪细胞型(A-FABP)、脑细胞型(B-FABP)、肾脏型(K-FABP)、骨骼肌型(S-FABP)、牛皮癣相关型(PA-FABP)及表皮型(E-FABP)9种亚型。H-FABP较特异的存在于心肌细胞的胞质中,目前的研究发现其能够在心肌损伤的早期释放入血液,可作为心肌损伤的一种新的标志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 long-chainacyl-Co 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内脂肪酸β氧化中的关键酶(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先天缺陷所致,是一种较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VLCADD最早于1993年由Bertrand等[2]报道,目前诊断VLCADD的主要方法是基因分析,85%~93%的患儿可以被检测出基因突变[3]。  相似文献   

15.
糖蛋白糖链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类物质在机体内不仅参与各种生化反应 ,也是机体新陈代谢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 ,还可与其它化合物结合构成生物大分子参与机体细胞组成 ,并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作为蛋白抗原的一部分 ,糖链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有紧密联系。本文对生物体内的糖与含糖物质与肿瘤的关系、常见的糖基变化及在肿瘤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指的系脂肪代谢过程中从丙三醇结合物上分解产生的长链脂肪酸(FFA)。在血中和清蛋白结合,但未酯化。这些脂防酸有1/3~1/2在肝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另一部分经β氧化作为能量来源,FFA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脂解作用加强和FFA再脂化作用减弱。脂解加强是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正>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一系列慢性疾病,T、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该病主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此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免疫抑制剂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缓解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免疫抑制剂可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类。非选择性免疫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分化而达到免疫抑制作用,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  相似文献   

18.
饮食中补充极长链n-3脂肪酸在鱼皮癣患者的作用||(SylandE,etal.NEnglJMed,1993;328:1812)挪威学者在几个研究中已发现,饮用鱼油对鱼皮癣有有利作用,但结果是相互矛盾的,主要是根据开放或小样本的研究。方法:在历时4个月...  相似文献   

19.
雷静 《全科护理》2012,10(27):2549-255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依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等;根据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又可分为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HSC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疾病尤其是某些实体瘤的根本途径。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是HSCT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一种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其中脂肪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重量比为4∶1,KD将身体能量的来源由脂肪替换葡萄糖,通过产生酮体模拟机体对饥饿的反应来治疗疾病,经典的生酮饮食是长链的甘油三酯,但因其口感较差,患者依从性差,因此,口感较好的KD方案及中链甘油三酯饮食(MCT)已应用于临床,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