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加(P〈0.05)。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死亡率方面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且MODS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方法将10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5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开始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蛋白值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术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白蛋白降低的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术后经空肠造瘘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0例),肠内营养(EN)组(18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开始经空肠造瘘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Fresubin(瑞素),量由500 ml/d递增至1 500 ml/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d8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P〈0.05),EN组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经鼻空肠管早期EN治疗SAP20例(EN组),全疗程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SAP22例(TPN组),观察两组治愈率、病死率、细菌或霉菌感染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EN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细菌或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治愈率、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患者因行EN治疗而加重SAP病情。结论:经鼻空肠管早期EN治疗对S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液囊空肠导管组(研究组)和单纯鼻胃管加鼻肠管组(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将液囊空肠导管一腔置于空肠20~30cm以下进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内行胃肠减压;对照组先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病情稳定后由另一鼻腔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营养全量达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EN开始时间和到达全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浆白蛋白值升高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液囊空肠导管的应用使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同时进行,提前了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避免了管道占据患者两侧鼻孔所造成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在促进患者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29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8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在术后8d较术后1d明显提高(P〈0.05)。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防治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胃底贲门癌术中放置鼻肠管予以早期EN简便易行,既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患者自确诊SAP后立即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U)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CRP水平、通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当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0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通便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无差异。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13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对照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EN组早期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行空肠营养,TPN组早期行静脉高糖氨基酸治疗,对照组早期未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分别在治疗1、2、3周后比较三组总胆红素、WBC、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于出院时比较感染并发症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时,EN组及TPN组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3周时.EN组和TPN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N组及TPN组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N组更优,但TPN组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EN组及对照组,尤其是较高龄人群。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秋月 《当代护士》2008,(11):71-72
目的探讨改良鼻空肠管饲法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9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鼻空肠管饲法,用输液瓶装营养液接输血管以输液泵控制持续匀速滴注,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空肠管饲法,用注射器抽取营养液分次间歇灌注,比较2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明显减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鼻空肠管饲法在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鼻空肠管饲法。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01年6月间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EN组11例,术中空肠造口,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PN组21例予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较PN组为短(25d比36.3d),平均费用少于PN组(28368.71元比40494.29元),均有显著差别(P<0.01)。EN组并发症发生率虽少于PN组,但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性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肠内组(EN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输液治疗,并观察临床反应和测定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指标。结果:①肠功能恢复时问EN组短于对照组(P〈0.01)。②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治疗后体重、前自蛋白、自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E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实行预防性牢肠造瘴肠内营养是一种可行的肠内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方法以肝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鼻胃管组42例和经皮经胃空肠管组54例,统计两组病例的术前一般状况、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对比观察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与鼻胃管组比较,经皮经胃空肠管组术后营养管开始时间显著提前[(2.33±0.25)d比(0.52±0.12)d,t=46.770,P〈0.01],营养管有效使用时间延长[(8.7±3.9)d比(28.6±17.9)d,t=7.071,P〈0.01],术后第3—7天通过营养管的补充量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eld评分〉15分的情况下,经皮经胃空肠管组胃潴留[5.1%比25.0%,妒:5.736,P=0.035],管道意外脱出发生率[0.0%比12.5%,X2=5.166,P=0.037]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一期出院费用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P〈0.05),而腹泻和管道堵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eld评分情况下,两组间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急性排斥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eld〉15分的患者,采用经皮经胃空肠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121腔癌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效果,为口腔癌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把100例口腔癌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鼻空肠管与鼻胃管两种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时的患者舒适度及术前和术后7d的前白蛋白、肌酐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的前白蛋白、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比鼻胃管更为舒适,应用鼻空肠管比鼻胃管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8例及肠内营养(EN)组19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WB,HB,ALB入院后第3周均较入院前1天水平下降,TPN组比EN组下降显著(P〈0.05)。EN组比TPN组入院前后APACHEⅡ评分有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N可以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SAP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EN作为常规治疗,而不支持TP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PA)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SP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营养状况及平均住院天数、感染率及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升高。EN组的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EN在SPA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合理应用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生长激素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5例和EN+生长激素(GH)组35例,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后检测血生化、营养状态指标、免疫学指标与T细胞亚群。结果EN+GH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优于E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GH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水平低于EN组,CIM、NK水平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GH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EN组为负氮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迅速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适量应用生长激素能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肿瘤患者术后空肠造瘘管和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行胃肿瘤手术的患者4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鼻空肠管组(26例)和空肠造瘘组(22例)。两组患者均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空肠营养管护理、并发症防治、营养护理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堵管率和置管时间。结果护理期间空肠造瘘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和堵管率均明显低于鼻空肠管组(圴P<0.05),平均置管时间显著长于鼻空肠管组(P<0.01)。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空肠造瘘口与鼻空肠管比较行肠内营养可减少意外脱管发生率和堵管率,能够延长患者的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王倩  田伟军  刘运德  李昕  高硕  靳小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6):481-483,486,F0003
目的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导致的“二次打击”时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血清学检测筛选评价肝功能的敏感指标。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内毒素腹腔注射的“二次打击”及肠内、肠外营养模型。根据营养方式分为3个大组,分别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混合营养组(EPN组)。每组均从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和/或肠外营养液,连续给液5d,分别在营养支持后第1、3、5天采血测定血清学指标,在第5天获取肝脏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LR4表达。结果术后第5天与第1天比较,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三组均逐日升高(P%0.01),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在EN、EPN组升高(P〈0.01~0.05),腺苷酸脱氨酶(ADA)显著降低(P〈O.0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在PN组升高(P〈0.01~0.05);EN、EPN组与PN组比较在术后第5天:RBP升高,ALT、AST、ADA、γ-GT、ALP降低(P〈0.01~0.05)。PN组较EN、EPN组TLR4表达增强。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减轻了“二次打击”给肝脏带来的损伤,肝功能得以恢复;RBP和ADA分别是反映机体营养状态和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TLR4有助于判断内毒素血症对肝脏的早期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