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种国产HBsAg确认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一种国产HBsAg确认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43份经HBsAgELISA初筛吸光度值/临界值(S/CO)10.7的血清标本,用国产HBsAg确认试剂盒进行确认,在双份待确定标本中分别加入特异性抗-HBs试剂和对照试剂,保温后按常规HBsAg ELISA法测定吸光压(A)值,按公式求得加抗-HBs孔的抑制率,如抑制率≥50%即表示该标本被确认为HBsAg阳性.对HBsAg弱阳性的标本进行"延长确认试验",即延长酶反应时间,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随机挑选39份弱阳性标本用美国雅培公司Murex HBsAg确认试验进行比对.结果 对543份标本进行确认试验,其中504份初筛HBsAg阳性的标本中,被确认为阴性的有89份(17.7%),按初筛不同S/CO值分区的阴性份数/检测份数分别为:S/CO≤5.0有87/143(60.8%),5.0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某核酸检测系统混检和单检2种模式对ELISA法HBsAg检测S/CO值在0.25~0.90的献血者血液标本的结果,为重新评估此类标本的核酸检测安全性和优化检测流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站2020年2~10月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遍ELISA法HBsAg检测均为无反应性且任1种试剂S/CO值在0.25~0.90(定义为"高S/CO值阴性")的标本共30例,分别进行核酸6人份混检和单检;对其中混检阴性而单检阳性的11例标本再次进行多次重复的核酸混检,记录和分析各检测结果。结果 30例标本在2种ELISA试剂的S/CO值中位数分别为:0.565和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首次核酸混检阳性率为13.33%(4/30),核酸单检的阳性率为76.67%(23/30),2种模式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核酸混检阴性而单检阳性的标本再次进行多次重复混检,有1例重复10次混检均为阴性结果,有10(90.91%)例标本能重现至少1次阳性结果,重复阳性率范围是5.88%(1/17)~70.00%(7/10);核酸检测的Ct值在首次混检时范围是34.4~38.5(中位数36.76),在单检的Ct值范围29.6~42.8(中位数36.50),而在多次重复混检的Ct值范围36.1~56.0(中位数37.75),重复混检Ct值与首次混检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检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酶免检测HBsAg高阴性值标本进行核酸混检的阳性检出率低,而单检的阳性检出率高,多次重复核酸混检能重现出一定比例阳性检出率;因此,以核酸混检模式为主的血站应重新评估HBsAg高阴性值标本的核酸检测安全性,在没有其他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作为辅助诊断时,建议此类标本直接采用核酸单检模式,以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血液HBsAg灰区区间的设置。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12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6日新余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结果 S/CO值在0.5~4范围内的标本,用相同试剂、方法再检,同时进行HBV-DNA检测。结果 ELISA法HBsAg检测结果 S/CO值在0.5~4范围内的标本195例,初检阳性结果 S/CO值在0.5S/C≤0.8之间的标本13例,核酸检测阳性1例;结果在0.8S/C≤1.0之间的标本45例,再检阳性7例,核酸检测阳性8例;结果在1.0S/C≤4.0之间的标本137例,再检阳性33例,核酸检测阳性4例,新创、万泰两种试剂检测S/CO值均小于0.5的HBV-DNA阳性有4例。结论采用国产ELISA法检测HBsAg,且没有开展核酸检测的,结果设置一定范围的灰区可以减少低浓度标本的漏检,最大限度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标本不同程度溶血对国产两步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HBsAg阴性和阳性已确定的血液标本各3例,并将其分别作为HBsAg阴性组和阳性组.标本人为处理为无、轻、中、重度溶血,用3种国产HBsAg ELISA试剂对其进行重新检测,分析溶血后标本吸光度值与临界值的比值(S/CO值)的变化.结果 在HBsAg阴性标本中,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未检出阳性,S/CO值无明显改变(P〉0.05);在HBsAg阳性标本中,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和无溶血的标本比较,S/CO值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两步法HBsAg ELISA试剂可用于溶血标本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5.
林梅双  吴晓蔓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2978-2979,2981
目的研究羧基磁殊吸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性能,为磁珠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检测羧基磁珠吸附HBsAg前后的蛋白量,判断磁珠用量、HBsAg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磁珠吸附HBsAg的影响。使用10mmol/LNaOH洗脱HBsAg,测定洗脱后HBsAg的洗脱率和生物活性保留率。结果羧基磁珠吸附HBsAg的性能与磁珠用量、HBsAg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有密切关系。磁珠吸附浓度为524.24ug/mL的血源性HBsAg纯品后,10mmol/I。NaOH溶液洗脱HBsAg的洗脱率是71.02%,活性保留率为88.15%。结论带有羧基的磁珠可以吸附HBsAg,有望用于HBsAg的分离回收,为磁珠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53-2754
配置5份不同浓度的HBsAg强阳性血清样本,进行ELISA检测,将获得的S/CO()、CV值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应变量,应用统计软件中拟合方程,获得相应的方程式。将S/CO()值设为1,计算出CV值,再带入公式(1±2×CV),即可获得灰区范围。结果 5种浓度HBs Ag血清标本测得的CV值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SD和S/CO()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ELISA检测HBs Ag的灰区范围为0.684~1.316。在采用ELISA法进行HBs Ag检验时,采用上述方法对灰区范围进行设置,比固定比例设置灰区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降低若阳性标本的漏检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献血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试剂)反应性结果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以国产试剂1、国产试剂2、进口试剂代称)和1种国产核酸检测(NAT)试剂对2017年7月-2017年9月在长春市献血的9 951(人)份献血者血标本做初筛试验,凡是反应性[包括所有试剂(试验)反应性、单试剂反应性和灰区反应性(0.8≤S/CO﹤1.0)]血清标本再以中和试验(ELISA法)确证。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绘制HBsAg S/CO值与确证结果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S/CO值区间的阳性预测值,寻找灵敏度和特异性相适的S/CO值临界点。结果 1)献血者HBsAg初筛反应性率0.58%(58/9951),中和试验确证HBsAg阳性者比例20.69%(12/58)、阴性者比例79.31%(46/58)例;ELISA国产试剂1、2及进口试剂初筛与中和试验的阴性符合率均为100%,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7.14%(12/21)、66.67%(12/18)及27.27%(12/44)。2)ROC分析:国产试剂1、2及进口试剂HBsAg初筛试验相适的S/CO值临界点分别为1.635、3.605及3.245,敏感度为1、0.917及1,特异性为0.957、0.978及0.761。3)中和试验确证:12例HBV为阳性的献血者直接屏蔽(其中10例为NAT阳性),46例阴性献血者可继续追踪确定是否为感染状态(46例均NAT阴性)。结论每种ELISA试剂都有1个适宜的S/CO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这个S/CO值时,其HBsAg真阳性率较高,可直接判为阳性,无需追踪确证。  相似文献   

8.
王蕾  许静  高锋 《检验医学》2003,18(5):288-290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S/CO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微粒子酶免疫荧光系统及Murex和科华HBsAg 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HBsAg标准品的S/CO值,比较各试剂S/CO值的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和灵敏度.结果 AXSYM、Murex和科华试剂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1~400.0、0.063~25.00和0.50~50.00 ng/ml.在急性乙肝组和重症乙肝组中,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 S/CO值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但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XSYM测定HBsAg S/CO值的可报告范围较广,可直接向临床报告,并可作为动态观察急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状况、评价乙肝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金标法分别测定低浓度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ECLIA法、ELISA法及金标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阳性患者的HBsAg低浓度组.用ELISA法及金标法同时测定经ECLIA法筛选的HBVDNA定量检测阳性患者HBsAg模式如下的临床标本:HBsAg COI在1~50的临床标本60例,HBsAg COI小于1的临床标本20例作为阴性对照,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临界值控制品作为质控.结果 ECLIA法测定灵敏度为0.08 ng/ml,HBsAg的批内CV为2.35%;ELISA法测HBsAg灵敏度为0.7 ng/ml,批内CV为15.9%,金标法灵敏度1 ng/ml.60例ECLIA法检测阳性标本中ELISA法检出阳性为28例,金标法检出阳性为20例.结论 在低浓度的HBsAg检测中,需运用ECLIA法检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假阴性结果,并针对临床患者在感染不同时期出现不一致的ELISA及金标法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PD保养液与肝素抗凝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TP)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8月献血者标本1 906例;将标本分别收集在3种试管中:促凝剂管(对照组)、肝素抗凝剂管(实验组1)、CPD保养液试管(实验组2);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样本,将所得S/CO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阴性标本共1 897例,阳性标本9例。对照组:阴性标本S/CO均值0.041,阳性标本S/CO均值11.76。实验组1:阴性标本S/CO均值0.039,阳性标本S/CO均值11.73;实验组2:阴性标本S/CO均值0.043,阳性标本S/CO均值11.59。ELISA法检测TP时,CPD保养液、肝素抗凝剂对阴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0.436,P>0.05);阳性标本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1,P<0.05)。含CPD保养液的样本比肝素抗凝剂和血清样本结果S/CO值低(P<0.05),肝素抗凝剂和血清样本结果S/CO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优先选择肝素作为抗凝剂试管。采供血机构对初次反应性样本剪取血袋上血辫进行复检时,应充分考虑到CPD保养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及灰区设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液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反应性和弱反应性结果的分析,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设置灰区的意义。方法采用高灵敏度进口和常规国产ELISA试剂对献血标本进行HBsAg血液筛查,比较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 ;对0.7≤S/CO1灰区范围的弱反应性标本进行复检,探讨HBsAg检测灰区设置的范围及意义。结果共检测13965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进口试剂检测HBsAg的阳性率为0.87%,国产试剂检测的阳性率为0.77%,进口试剂比国产试剂的检出阳性率高;对0.8≤S/CO1灰区范围的26例弱反应性标本进行再检,两种试剂合计有3份标本S/CO≥1,占11.5%。结论 HBsAg检测进口试剂比国产试剂的灵敏度高,有条件的血站在选择HBsAg检测试剂时应选择一遍进口试剂进行检测;HBsAg检测的灰区范围建议设定为域值(cut-off值)下的8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三种方法对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性与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2013年10月~2014年4月间于湖南旺旺医院就诊及体检的85例低浓度 HBsAg(ELISA法0.6<S/CO≤3.0)标本,三种方法测定低浓度 HBsAg定性结果分为0.6<S/CO≤1.0,0.6<S/CO≤3.0两组采用检出阳性率进行χ2检验;HBsAg定量结果分为0.6<S/CO≤1.0,1.0<S/CO≤2.0,2.0<S/CO≤3.0,0.6<S/CO≤3.0四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HBsAg含量相关性采用相关系数t检验进行两两分析。结果①HBsAg检出阳性率0.6<S/CO≤1.0组 CMIA法(64.0%)和TRFIA法(54.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333,P>0.05),0.6<S/CO≤3.0组 ELISA 法(70.6%)与CMIA法(89.4%)及TRFIA法(8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2,6.907,P均<0.05),CMIA法和TR-FIA法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227,P>0.05)。HBsAg检出阳性率 CMIA>TRFIA>ELISA。②HBsAg含量测定0.6<S/CO≤1.0,1.0<S/CO≤2.0,2.0<S/CO≤3.0三组除在2.0<S/CO≤3.0组 ELISA法与 CMIA法之间,ELISA法与TRFIA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1.743~3.671,P均<0.05),0.6<S/CO≤3.0组三种方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3,2.766,4.459,P均<0.05),总体含量CMIA>TRFIA>ELISA。③三种方法测定HBsAg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t值分别为2.928,2.939,60.915,P均<0.05),其中 CMIA法与 TRFIA法之间相关性最好(r=0.989)。结论低浓度 HBsAg检测应首选 CMIA法,TRFIA法次之。对于 ELISA法检测低浓度 HBsAg标本应向临床建议用CMIA法或TRFIA法复查,避免漏检;并且不建议临床对不同方法测定定量或半定量结果间进行横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2种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并进行复检确认,确定2种方法(≥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术前、输血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雅培检测阳性(S/CO值1.02~39.29)145例,罗氏检测阳性(S/CO值1.4~33.07)24例,共169例。169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同时使用2种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并应用TPPA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S/CO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结果 169例阳性标本经TPPA复检表明,雅培阳性符合率为78.7%,罗氏为81.3%。雅培S/CO≥8时,罗氏S/CO≥14时,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雅培检测结果 S/CO≥8,罗氏S/CO≥14时,可作为(≥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一个在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BV-HCV-HIV)三联荧光PCR检测试验中既可有效监控假阴性结果出现,又对阳性结果影响最小的内标浓度。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内标参入酶链聚合反应(PCR)反应,确定最佳内标参入量;并在适量内标浓度下,检测低浓度标本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由内标浓度5拷贝/PCR、10拷贝/PCR、20拷贝/PCR、50拷贝/PCR、100拷贝/PCR 5个浓度中,优选出最适的内标浓度为20拷贝/PCR,此条件下,阴性标本的内标检出率为100%,检测灵敏度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与无内标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适浓度的内标参与荧光PCR检测能有效地解决了每个标本的质控问题,指示反应体系(试剂耗材)与检测体系(仪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灰区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与验证该实验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验设置0.9倍临界值(CO值)的合理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EP12-A2指南,通过试验确定HBsAg试验C5~C95区间即灰区。对HBsAg灰区标本进行抗体确认试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HBsAg试验最佳CO值。通过实验室既往数据,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单阳性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分布(S/CO值)与灰区的关系。结果 (C50±20%)水平检测结果阴性数和阳性数均大于或等于95%,(C50-20%)~(C50+20%)水平范围包含C5~C95区间,灰区范围应在0.712~1.103倍CO值区间内。对44例HBsAg灰区标本(S/CO值0.900~0.990)进行中和试验,结果均为无反应性。绘制HBsAg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最适CO值为0.063(现用CO值在0.055~0.060)。2010年11月2日至2013年12月31日检测标本研究886 291例患者,HBsAg阳性标本包括135例灰区标本,其中7例核酸检测法(NAT)检测结果均为反应性;共检出HBV-DNA单阳性标本421例,其HBsAg检测结果(S/CO值)分布区间为0.200~0.400,与阴性标本分布区间重叠、距0.9倍CO值较远。结论该实验室现阶段HBsAg试验设置0.900的CO灰区过于严苛,试验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报道所提供的4种灰区评价方法为其他实验室在设置ELISA试验灰区方面提供了1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使用已知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标准物质和HBsAg阳性标本验证HBsAg胶体金试剂(简称乙肝试纸条)性能,并作对比分析,以确定乙肝试纸条进货性能验证的最佳方法。方法选用不同水平的HBsAg标准物质,分别验证不同厂家乙肝试纸条性能,观察5、10、15、30min后试纸条的变化,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标准物质的S/CO值,挑选最合适的HBsAg阳性标本40份验证乙肝试纸条性能。结果用4IU/mL的标准物质验证试纸条性能时,5min后90%试纸条出现反应性结果,15min后全部试纸条出现反应性结果,另外通过倍比稀释方法,得出最低检出限为2IU/mL,不同厂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U/mL的标准物质通过ELISA得出相应的S/CO在28.00±2.00,而使用S/CO值28.00±2.00的HBsAg阳性标本验证试纸条性能时,试纸条全部出现反应性结果。结论4IU/mL的HBsAg标准物质或ELISA中S/CO在28.00±2.00的HBsAg阳性标本,均能够作为乙肝试纸条进货性能验证的质控品,采用HBsAg标准物质作为阳性质控品,既没有职业暴露风险,又解决了HBsAg阳性标本反复冻融导致抗原活性下降的问题,是乙肝试纸条进货性能验证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急诊检测HBsAg漏检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简称胶体金法)急诊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漏检风险。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4年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胶体金法检测HBsAg患者3 887例,检测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4个浓度水平HBsAg质控品,评价检测方法灵敏度。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评价胶体金法的漏检风险。结果胶体金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为2~4IU/mL,ELISA检测灵敏度小于或等于0.5IU/mL。患者标本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阳性而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相对风险为0.003 91(95%CI:0.002 318~0.006 597)。ELISA检测的标本光密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为15.314~21.210时,可初步估计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结论在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采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存在漏检风险,应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