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100例100只眼,分为两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组,患者50例50只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组,患者50例50只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均≥1.0;安全性指数均>1.0;有效性指数均接近1.0。两组患者术后Q值均从负值变为正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能够有效、安全地矫正中低度近视,效果稳定可靠。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变为正值,角膜形态呈扁椭球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应用飞秒激光代替微型机械角膜刀制作角膜板层瓣,然后采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屈光治疗的一种有效的矫正近视的手术方法。手术中使用的两种激光是否对人的角膜内皮细胞有影响,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t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入伍新兵干眼症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对46例(92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入伍新兵干眼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和物理治疗,采用干眼症状调查表比较综合护理前后患者干眼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经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成人弱视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1例( 35只眼)年龄大于18岁、屈光不正伴弱视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治疗,检查术前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1个月、1年、3年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P=0.50).术后3年最佳矫正视力稳定在1.0者31只眼(88.57 % ),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伴有弱视患者,术后弱视可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近视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双眼近视程度相近患者46例92只眼,双眼同时手术,1只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另1只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区别,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在1、3个月时,LASEK组明显较PRK组少、程度轻,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区别;LASEK组的视力恢复较PRK组更快、更佳.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雾状混浊发生率低且程度轻,视力恢复更快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植人前房型人工晶体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超高度近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8例(116眼)超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29例(58眼)和B组29例(58眼),其中A组采用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在超高度近视治疗中的效果要好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且其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结论在超高度近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中,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积极的意义,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本科1997—2006年接诊的21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患者致伤原因的分析和手术技巧的探索,以期针对部队的特殊情况,在接受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部队患者日常生活及训练中眼部防护、眼外伤后的救治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LASIK近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应用MoriaM2微型角膜刀联合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912例 (1785眼)。根据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屈光度≤-6.00D,二组屈光度>-6.00D。观察术中、术 后角膜瓣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屈光状况。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1608 眼(90.1%)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9眼(7.2%)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第一组术后裸眼视力≥1.0者占 95.1%,第二组≥1.0者占82.3%,随访3~12个月视力基本稳定。术后12个月3例(5眼)屈光回退在 -1.25~-1.75D之间。角膜瓣相关并发症4眼(0.22%)。结论 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出现角膜上皮病变及对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LASIK术后伴角膜上皮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LASIK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采用角膜板层刀对角膜制瓣;飞秒激光LASIK组,行飞秒激光治疗,采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种制瓣方法对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手术前后角膜知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LASIK组(7. 65±7. 4)d;飞秒激光组(2. 91±1. 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角膜知觉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的下降(P0. 05),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恢复,两组患者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后时间,飞秒LASIK组6个月;LASIK组术后12个月(P0. 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恢复更快,对角膜知觉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干眼发病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38例76只眼,其中行SMILE术21例42只眼和行FS-LASIK术17例34只眼。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1、3及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行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000例(7963眼),分析术前临床检查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 68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超过46.00 D;100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低于40.00 D;750例为薄角膜,其中央厚度检查低于470 μm;16例眼压>21 mmHg,但视神经纤维层早期分析正常;870例眼底检查中发现病变,其中826例为视网膜变性,40例存在视网膜裂孔,14例为视网膜浅脱离。1450例为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6.00 D)。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病变、圆锥角膜和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飞秒LASIK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极为重要,可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屈光手术安全性,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的宽光束和小光斑飞点扫描切削模式对复性近视散光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溯研究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复性的近视散光共92眼。按照准分子激光切削模式分为A组(小光斑飞点扫描切削模式)51眼;B组(宽光束切削模式)41眼,做两组患者之间年龄、屈光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以及两组术后裸眼视力统计学处理。结果A、B两组在年龄、屈光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上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达到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水平。B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低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术后平均裸眼视力A组高于B组。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切削模式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效果优于宽光束模式。  相似文献   

13.
飞秒激光对组织的光致解离作用具有低能量、微损伤以及空间定位精确的特点,非常适合于角膜组织的超精细切割。本文就飞秒激光的作用机制及在角膜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中国歼击机飞行员视觉及相关角膜参数,并与低度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我空军应用的前景。方法选取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或角膜表面切削手术(PRK)的低度近视眼,分别观察裸眼视力、屈光状态、Astramax角膜地形图获得的波阵面像差,即总高/低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和球差,以及角膜前表面Q值、角膜曲率等角膜参数,与歼击机飞行员正视眼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RK和LASIK治疗≤-3.00D轻度近视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飞行员的标准;屈光状态,即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角膜的Q值没有改变;中央角膜曲率显著下降;术后总高/低阶像差和球差与飞行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球差的增加显著高于PRK。结论 低度近视眼行PRK或LASIK术后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的Q值可以达到飞行员的标准。但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的增加可能严重影响视觉质量,LASIK较PRK对球差的影响更大。在选拔飞行员时,对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应该慎重。同时在屈光手术中如何减少和避免波阵面像差的改变,如何通过手术保持和提高视觉质量也是我们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非球面LASI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普通LASIK)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角膜非球面切削术的基质预留量对角膜形态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非球面LASIK预留安全的角膜基质厚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非球面LASIK和普通LASIK两组,每组再按照预留基质多少分为350μm以上、300~350μm及280~299μm三组。不同术式两组术前各项指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博士伦Orbscan II检测术后1周,1个月,1年,3年及5年角膜前曲率及Q值。主要指标统计非球面LASIK与普通LASIK术后第1周,1个月,1年,3年及5年进行复查各组的角膜前曲率及Q值等变化。结果非球面LASIK比普通LASIK术后Q值的变化更小。眼球的角膜曲率变化在两种术式的术后三年检查中均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现屈光回退及圆锥角膜的发生。结论与普通LASIK相比,非球面LASIK能保持更好的角膜非球面形态。两组术式在预留基质280μm以上时,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Q值引导和标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ieusis,LASIK)术后角膜Q值的远期变化趋势,探讨Q值引导LASIK术对维持角膜非球面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低中度近视患者80例80只眼,分为Q值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Q-value-guided excimer laser surgery,Q-LASIK)组和标准准分子激光手术(Standard excimer laser surgery,S-LASIK)组,每组患者40例40只眼。所有病例跟踪随访3年和3年以上,观察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趋势。结果术后1、3、6、12、24和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Q值变化明显,两组患者术后的Q值均向负值方向变化;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Q值均基本稳定。结论 Q-LASIK组与S-LASIK组比较,能更好地维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1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中央角膜厚度480~520μm且近视等值球镜度(sperical equivalent,SE)(-6.00~-10.00)D的患者90例。分为:A组,飞秒激光制瓣SBK组患者59例118只眼,SE平均(-7.20±0.80)D。B组,LASEK组患者31例62只眼,SE平均(-7.31±0.96)D。观察两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角膜恢复情况,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SE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反应轻,角膜恢复快于B组。术后1周A组裸眼视力(1.06±0.11)优于B组(0.73±0.20)。但术后1、3、6和12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A组无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B组有少量haze出现。在术后各期SE在±0.50~±1.00D的眼数A组均大于B组,术后6个月以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飞秒激光制瓣SBK与LASEK是治疗角膜相对较薄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飞秒激光制瓣SBK术后视力恢复快,且预测性和稳定性优于LASEK。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单区和多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对中低度近视的治疗作用和对角膜愈合的影响,34例双眼-3.00D~-5.75D患者分别行单区和多区准分子激光切削治疗,角膜地形图评价其疗效,结果表明中度近视多区切削术后角膜表面形态恢复快,但视力恢复早期两种治疗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六代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和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气动平推式角膜板层刀,对67例134眼近视患者(-2.00D~-15.00D)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分析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前矫正视力≥1.0的125眼,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在0.5、0.8、1.0以上的分别为96.8%(121眼)、81.6%(102眼)、78.4%(98眼),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1.0的分别为98.4%(123眼)、97.6%(122眼)、97.6%(122眼);术前矫正视力≤0.8的9眼,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者占55.6%(5眼);所有患者屈光度在术后1~3个月时基本稳定。结论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中心岛形成及不规则散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