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钱文杰 《中国药业》2010,19(3):20-21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一般基础治疗并加用苦参素300mg口服,3次/d,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治疗后,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苦参素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进而达到清除细胞内病毒、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吕继算 《中国药业》2013,22(3):10-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治疗组,予以恩替卡韦片0.5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HBV—DNA含量及肝纤维化指标。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外周血CD4+水平减少,CD8+水平增加,CD4+/CO8+比值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经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外周血CO4+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CD4+/CD8+比值上升,血HBV—DNA含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和L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能有效抑制HBV—DNA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13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AST)、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ALT、TB、AST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研究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53,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细胞凋亡与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细胞凋亡、端粒酶活性、p53蛋白、sIL 2R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 ,进而比较不同药物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 ,按治疗药物不同分 4组 ,用TUNEL法、TRAP PCR ELISA法及免疫组化法 ,分别测定细胞凋亡、端粒酶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 2R的表达。结果  60例HCC细胞凋亡、端粒酶和p53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53蛋白阳性率与AI呈负相关 (r =-0 42 3 ,P <0 0 5) ;治疗后sIL 2R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 (P <0 0 5) ,CD 3 、CD 4和CD 3 /CD 4比值较治疗前上升 ,并与疗效有关 ;TACE PEI组和TACE LAK组疗效均高于常规组 (P <0 0 5)。结论 TACE PEI组和TACE LAK组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TP方案化疗)29例,对照组(单独TP方案)29例,化疗前及第2、4周期化疗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亚群指标,提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光量子血疗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对血清T细胞的影响。方法对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光量子血疗治疗并观察疗效,用流式细胞仪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8上升(P<0.01),CD4、CD4/CD8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免疫平衡失调,光量子血疗可使紊乱的免疫功能趋于正常,从而减少了本病的复发,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0例病毒携带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最显著,慢性病毒携带者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能否作为SLE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SLE高活动期患者40例,低活动期患者26例,稳定期患者15例,健康查体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样本的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记录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一般实验室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不同活动期之间及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存在差异.高活动期SLE患者CD4+/CD8+比值与SLDAI评分及尿蛋白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高活动期SLE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周后,SLEDAI评分下降,T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T细胞亚群SL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不能作为短期内治疗是否有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组用黄芩苷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六个月后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eAg及HBV-DNA阴转、CD+4、CD+8以及NK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BeAg及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CD+4T及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芩苷和干扰素联用在抗炎、抗肝纤维化、促进HBeAg和HBV-DNA转阴及改善细胞免疫状态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肽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哮喘组给予胸腺肽辅治,同时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T细胞亚群情况及哮喘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前哮喘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1),CD8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哮喘组患儿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P〈0.01);哮喘组总有效率92.5%。结论胸腺肽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