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脯氨酸羟化酶2(prolyl hydroxylase 2,PHD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增殖期子宫内膜38例、不典型增生42例及子宫内膜腺癌65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IF-1α和PHD2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如患者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IF-1α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26. 32%、47. 62%、63. 0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011,P 0. 05);同时PHD2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 21%、57. 14%和27. 69%,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537,P 0. 05)。此外,PHD2和HIF-1α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侵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 05);与患者年龄无关(P 0. 05);两者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 524,P 0. 01)。结论 HIF-1α及PHD2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IF-1α及PHD2的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4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内异症组)及34例正常内膜(对照组)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有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泌期内膜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高于增生期,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内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失去周期性变化,分泌期与增生期均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VEGFR1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及在子宫内膜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内异症患者和40例非内异症患者妇女(对照组1)血清和腹腔液Leptin的水平。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瘦素在子宫内膜表达情况,并与R-AFS分期进行相关分析。同期检测5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2)血清Leptin水平。结果 EM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间比较无差异;腹腔液中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MS患者和对照组子宫内膜中均有瘦素表达,EMS患者与对照组表达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改变,同期影响瘦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这可能是瘦素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动物模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mRNAs的表达 ,探讨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及激素治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内异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 ,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 ;而模型组在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异症模型组异位内膜ER PRmRNA比值大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ER PRmRNA比值 (P <0 0 1 )。提示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ERmRNA表达的降低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清与腹腔液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清OPN平均水平为(46.68±16.38)ng/ml(16.69~101.8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内异症组患者的腹腔液OPN平均水平为(47.47±15.90)ng/ml(20.35~97.56ng/ml),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表达水平(P<0.05)。(2)Ⅲ~Ⅳ期内异症患者的血清与腹腔液中OP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Ⅱ期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内异症患者的血清与腹腔液的OP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69,P<0.05);对照组血清与腹腔液的0PN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r=0.538,P<0.05)。结论 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高表达,可能促进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促进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OPN在内异症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内异症子宫内膜ER、PR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v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基因表达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ER和PRm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内异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显著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P<0.01);而模型组在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内异症模型组异位内膜ER/PRmRNA比值大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ER/PRmRNA比值(P<0.01)。结论: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ERmRNA表达的相对增高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神经纤维的表达,并观察其与内异症疼痛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并通过腹腔镜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5例作为患病组,根据VAS评分分为疼痛组(38例)和无痛组(17例),同期因子宫肌瘤或CINⅢ级行全子宫切除并否认有痛经史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蛋白基因产物9.5免疫组化法比较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患者的在位内膜中神经纤维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神经纤维表达均高于对照组(t=9.62,P0.05;t=8.92,P0.05),疼痛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神经纤维表达均高于无痛组(t=8.09,P0.05;t=4.96,P0.05),并且异位内膜中神经纤维的表达与痛经的严重程度有关(r=0.546,P=0.000)。结论神经纤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增高,并与痛经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n=23)为健康女性,研究组为PCOS患者。研究组1(n=25)给予口服来曲唑;研究组2(n=20)口服来曲唑同时于排卵前2日及排卵日分别给予hCG 500 IU/mL宫腔灌注1次。各组均于排卵后第6~8天抽取子宫内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扫描电镜(SEM)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于取内膜当日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浓度;于排卵后16 d计算各组妊娠率。结果研究组1成熟期胞饮突的表达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成熟期胞饮突的表达率高于研究组1(P<0.05)。研究组1着床窗期P水平、子宫内膜P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着床窗期P水平、子宫内膜P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研究组1(P<0.05)。研究组1妊娠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妊娠率高于研究组1(P<0.05)。结论PCOS患者着床窗期胞饮突发育不良;宫腔灌注hCG可能使成熟期胞饮突数量增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P水平升高、PR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IL-6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异位内膜白细胞介素 6 (IL 6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利用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子宫内膜IL 6mRNA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内异症模型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IL 6mRNA的表达明显不同 ,内异症异位子宫内膜的表达高于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 ;正常子宫内膜IL 6mRNA的表达较前两者均低。同一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内异症异位内膜IL 6mRNA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和内皮抑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血管生成素-2及内皮抑素的蛋白含量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ng-2的表达在位内膜高于异位内膜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ENS的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高于对照咱,两两比较,差异显著。Ang-2在EM组和对照组的分泌期表达均高于增生期,有统计学意义。ENS在EM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分泌期和增生期无统计学差异。Ang-2表达强度与r-AFS内异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Ⅲ~Ⅳ期患者在位内膜中ENS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位内膜可能具有更强的血管生成活性,而种植成功的内膜中具有更强的血管抑制能力以限制异位病灶的扩散。2.分泌期内膜更容易在异位种植,血管生成的调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及其凋亡率比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Bcl-2、Bax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1)在正常和正位内膜组织中,Bcl-2或Bax表达相同(P>0.05),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均为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2)子宫腺肌病和腹壁异位内膜中,Bcl-2或Bax均持续表达,无周期性变化(P>0.05);(3)卵巢内异症的异位内膜,Bcl-2和Bax极少表达;(4)流式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凋亡率与异位内膜组织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Bcl-2或Bax在正常和在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参与月经周期调节;②子宫腺肌病及腹壁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Bcl-2持续存在,使之得以长期增殖而发病;③卵巢内异症极少表达Bcl-2可能是促成细胞凋亡形成,引起巧克力囊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α和ER-β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R-α和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均检测到ER-α和ER-β的表达。而且在正常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上皮细胞中ER-β明显高于ER-α。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ER-α和ER-β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除了已知的ER-α对子宫内膜增殖和分化的作用,ER-β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并提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alectin-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中galectin-3蛋白及mRNA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结果:galectin-3蛋白定位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与正常对照相比,galectin-3 mRNA及蛋白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其表达在分泌期高于增生期.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galectin-3低表达可能与其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有关,从而导致了内异症不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跨膜型黏蛋白1(Mucin 1,MUC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8例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1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MUC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α、PR的表达.结果 (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异质表达率分别为27.8%、71.4%和80.4%,差异有显著性(P=0.000).(2)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随着患者绝经的发生、组织学分级、分期的提高和肌层浸润加深,MUC1蛋白异质表达率有增加趋势(P>0.05);ERα、PR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P=0.003,P=0.008),与患者月经状态、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表达与ERα蛋白有的负相关关系,与PR蛋白有部分呈正相关关系,但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异常表达率显著升高,并且与ER、PR有相互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对着床期SD大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Itgαvβ3)及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50只雌性SD大鼠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NS)组,实验组为生长激素(GH)组.取发现阴栓后第4天子宫内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Itgαvβ3及OPN的表达,同时首次通过SYBR Green嵌合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上述两种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GH组子宫内膜Itgαvβ3及OPN的表达呈强阳性,对照组表达弱于GH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gαvβ3:77.33±4.23比92.56±16.80,0PN:71.75±8.77比80.73± 13.00,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符.结论 生长激素可以增强着床期子宫内膜Itgαvβ3及OPN的表达,可能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STAT3和SOCS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异位组)、在位子宫内膜(在位组)和2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总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和SOCS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总STAT3蛋白在3组内膜中表达无差异,而其活化水平(p-STAT3/STAT3)在异位组最高,SOCS3蛋白表达在异位组最低,两者与在位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内异症患者中STAT3活化水平与SOCS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99, P<0.01)。结论: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STAT3过度活化和SOCS3蛋白表达下降,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Yes相关蛋白1(YAP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85例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组)及8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YAP1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与YAP1、HIF-1α表达的关系,并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YAP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8%和84.71%,YAP1和HIF-1α高表达率分别为49.41%和54.12%,对照组中YAP1和HIF-1α几乎不表达或低表达,宫颈癌组YAP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YAP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有关(P<0.05),HIF-1α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Rank检验显示,YAP1和HIF-1α低表达的患者OS和PFS均显著长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YAP1和HIF-1α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相关,且YAP1和HIF-1α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2)和模型组(n=12)。术后7、14及28 d收集双侧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动态观察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和子宫内膜腺体数目;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及α-SMA蛋白表达。结果 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子宫结构破坏;术后7、14和28 d,子宫内膜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术后14和28 d,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例明显增加,α-SMA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激活肌成纤维细胞及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来源子宫内膜干细胞(E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并对所分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为研究EnSCs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提供支持。 方法 收集临床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内膜组织样本,机械剪碎后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得异位EnSCs,常规培养传代(n=10);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n=3);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n=5);成脂成骨诱导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n=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n=3);蛋白芯片检测细胞条件培养基中促血管再生因子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n=6),同时检测细胞表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n=7)。 结果 成功从异位病灶中分离获得异位EnSCs,所分离细胞强阳性表达骨架蛋白vimentin,且细胞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73、CD90及CD105,阴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经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可见明显脂滴,成骨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蛋白芯片检测结果表明,异位EnSCs能够分泌高浓度的促血管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ANG)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AA,以及与促血管再生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IL)-6、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且细胞表面高表达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CLAM)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来源E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对其活性因子分泌的研究表明,异位EnSCs具有明显的促血管再生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肯定了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中干细胞的存在,在支持内异症发病机制中“干细胞学说”的同时,为进一步围绕异位EnSCs开发潜在的内异症治疗靶点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细胞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液中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7例内异症患者,19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对内异征患者腹腔液中细胞因子浓度与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分期(R-AF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异征患者腹腔液中IL-6含量(2.0±0.4)明显高于对照组(1.1±0.5);Ⅲ、Ⅳ期异位征患者腹腔液中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Ⅰ、Ⅱ期。IL-6、IL-8及TNFα与R-AF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内异征患者腹腔液中异常水平的IL-6、IL-8及TNFα是腹腔免疫动态环境失衡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