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8种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个性化治疗高度相关的驱动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212例NSCLC患者样本,对EGFR、KRAS、BRAF、ALK、MET、ERBB2、ROS1、RET 8种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  结果  8种基因中EGFR基因变异率高达52.8%,其次为KRAS(8.5%)、ALK(8.0%)、ERBB2(6.1%)、MET(3.8%)、BRAF(1.4%)、RET(0.9%)、ROS1(0.9%),75%样本检出至少1个驱动基因变异,驱动基因变异间呈现强烈互斥。最常见的EGFR突变为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EGFR T790M突变与前面两个突变位点伴随出现。19外显子缺失患者携带非EGFR T790M突变比例低于L858R突变患者携带非EGFR T790M突变比例(P=0.04)。15.2%EGFR突变伴EGFR扩增,携带EGFR扩增且EGFR突变率 > 40%患者比例高于无EGFR扩增且EGFR突变率 > 40%患者(P < 0.01)。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易发生EGFR特别是EGFR敏感突变(P < 0.01)。肺腺癌(P=0.013)、临床分期晚(P=0.048)、淋巴结转移(P=0.027)患者携带EGFR扩增比例高。男性(P=0.009)、左侧肺癌(P=0.048),吸烟患者(P=0.037)KRAS突变发生率较高。携带非KRAS突变、ALK融合的患者更年轻(P=0.005,P=0.031),而携带KRAS突变患者年龄较高(P=0.055)。  结论  高通量测序可同时高效检测NSCLC患者中8种与靶向治疗相关驱动基因的变异谱,为临床医生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以多基因为基础的高通量测序为NSCLC诊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NRAS/BRAF V600E/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我们对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我院分子诊断中心进行基因检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NRAS/BRAF V600E/PIK3CA突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209例具有完整临床信息的患者,所有患者的基因检测都是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的,并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NRAS、BRAF V600E、PIK3CA突变例数分别为98例、7例、10例和25例,突变率分别为46.9%、3.3%、4.8%和12.0%。KRAS 2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其中又以G12D亚型突变高发,肿瘤原发部位在直肠的患者和微卫星稳定的CRC患者KRAS突变率明显高于原发部位在左右半结肠和微卫星不稳定的患者(P<0.05);BRAF V600E在MSI-H的CRC患者中突变率显著高于MSS的患者(P<0.05);男性患者、既往没有吸烟史、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早以及MSI-H的CRC患者有更高的PIK3C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4例肺腺癌患者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应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在PCR仪上进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分析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34例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53例,突变率为39.55%,KRAS基因突变6例,突变率为4.48%.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与年龄、吸烟史有关(P﹤0.01).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P﹤0.05).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P﹤0.05),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的PFS长于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更倾向于野生型,EGFR基因突变型或KRAS基因野生型的肺腺癌患者PFS更长.  相似文献   

4.
贾瑞  薛雷  杜海荣 《肿瘤学杂志》2015,21(4):343-345
摘 要:[目的]探讨冀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Real-time PCR扩增法检测EGFR的突变情况。[结果] 8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中,女性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5);满族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高于男性;不吸烟患者突变率高于吸烟患者;较鳞癌和大细胞癌,腺癌最容易发生突变;满族突变率高于汉族。而且无论是满族还是汉族,没有发现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突变和EGFR外显子21的L858R错义突变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肿瘤相关死亡率居当前世界各地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亦存在多种驱动基因。各民族间的差异反映出肺癌的不同基因突变存在差异。该研究旨在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中肺癌驱动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收集维吾尔族肺癌患者组织标本43例,采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EGFR基因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K-ras、ALK、ROS1、BRAF及PIK3CA基因表达,分析肺癌驱动基因突变与新疆维吾尔族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11.63%,其中腺癌及鳞癌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6.67%和4.76%;大细胞癌、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均未测出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26.67%,明显高于非腺癌者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K-ras12/13杂合突变6例,突变检出率为16.28%(6/43);PIK3CA杂合突变2例,突变检出率为4.65%(2/43)。1例发生EGFR基因与K-ras基因同时突变。维吾尔族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TNM分期、ECOG评分均无关。43例标本中均未见ALK、ROS1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结论:与亚洲人群相比,新疆维吾尔族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较低,K-ras突变率高,类似于欧美高加索人群的突变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法检测EGFR、ALK、ROS1、RET、KRAS、NRAS、PIK3CA、BRAF、HER2和MET十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索十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6例,其中石蜡包埋样本400例,细胞涂片6例,采取柱提法提取DNA和RNA,突变检测采用ARMS法。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十基因联合检测的总突变频率为73.2%(297/406),各驱动基因突变分布为:EGFR:51.0%(207/406)、KRAS:9.6%(39/406)、ALK融合:6.2%(25/406)、ROS1融合:2.5%(10/406)、RET融合 :2.2%(9/406)、NRAS:0.2%(1/406)、PIK3CA:2.2% (9/406)、BRAF:1.0% (4/406)、HER2:2.2% (9/406)、MET 14外显子跳跃:0.7% (3/406)。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鳞癌;女性患者EGFR与HER2 20ins突变频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KRAS突变频率高于女性;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ROS1突变频率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十基因突变率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无差异,冰冻后样本突变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样本。另外在30例样本中检出双突变,突变类型为18种,突变率达到7.4%;57%的双突变样本来源于初诊患者,没有观察到独特的组织病理特征。双突变患者在年龄和病理组织学分型上与单突变患者无差异,但易发生于女性患者。结论:ARMS法非小细胞肺癌十基因联合检测可一次获得更多基因突变信息,为分子靶向用药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信息,对于临床取材量少标本意义重大,多基因联合检测提供的共突变信息能够更全面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重要的分子靶点,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期NSCLC组织和血浆标本的EGFR检测,早期NSCLC组织样本中EGFR和KRAS突变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探讨Ⅰ期-Ⅲa期NSCLC 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方法检测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提供的754例Ⅰ期-Ⅲa期NSCLC组织样本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况,分析基因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和KRAS基因热点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34.5%和13.1%,其中有3例样本具有EGFR和KRAS基因的双突变.EGFR基因在女性中的突变率高于男性(39.5%vs 29.4%,P=0.076),在腺癌中的突变率(38.7%)高于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P<0.01),但仍明显低于其他研究报道的亚裔晚期腺癌突变率(-50%).KRAS基因突变在男性中的突变率高于女性(16.6%vs 9%,P=0.048),且在腺癌中的突变率也高于其他类型,但差异不显著(P=0.268).与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相比,EGFR基因突变阳性组在年龄分布上有年轻化的趋势(P=0.031,5),在性别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Ⅰ期-Ⅲa期NSCLC EGFR基因突变率较晚期患者低,且EGFR和KRAS基因双突变的发生率为0.9%.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分子标志物在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抗微管类药物靶点TUBB3(tubulin, beta 3 class III)/STMN1(stathmin 1)基因表达水平与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KRAS(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ARF(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PI3K(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为NSCLC预后及药物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6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TUBB3、STMN1基因mRNA表达水平,通过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KRAS、BRAF、PI3K基因突变,对检测结果应用SPSS 19.0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基因表达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抗微管靶点TUBB3和STMN1存在很强的共表达性,TUBB3基因高表达时,STMN1趋向于高表达(P=0.006)。EGFR E21突变与TUBB3存在负相关关系:EGFR E21无突变时TUBB3趋向于高表达(P=0.004,6)。KRAS E2突变与STMN1存在正相关关系:KRAS E2突变时STMN1趋向于高表达(P=0.038,6)。结论抗微管耐药相关因子TUBB3和STMN1与EGFR通路的关键因子突变相关,提示了EGFR突变和KARS突变是调控TUBB3/STMN1表达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化疗药物耐药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癌相关驱动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检测的304例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检测NSCLC相关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用卡方检验分析主要突变基因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04例Ⅳ期NSCLC患者的外周血中,EGFR基因突变120例(突变率39.47%)、ALK融合12例(3.95%),其他突变如KRAS、BRAF、RET共36例(11.84%)。EGFR突变以19号外显子缺失和 L858R 点突变为主(占总突变的 69.17%),女性、年轻、无吸烟史、无化疗史的肺腺癌患者 EGFR 突变率较高(49.26% vs 31.55%,45.39% vs 33.56%,45.92% vs 27.78%,45.07% vs 26.37%,42.39% vs 10.7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无化疗史、肺腺癌是EGFR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利用NGS技术检测云南地区的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驱动基因发现女性、无化疗史的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中Ras(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接受诊治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Ras,包括K-Ras(第2、3、4外显子)、N-Ras(第2、3、4外显子)、BRAF(第15外显子)及PIK3CA(第9、20外显子)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中存在Ras基因突变92例(46.0%),其中K-Ras基因突变87例(43.5%),主要发生在外显子2,N-Ras基因突变5例(2.5%);其中1例患者存在K-Ras、N-Ras基因同时突变。存在BRAF基因突变15例(7.5%),突变类型均为V600E,且与K-Ras突变存在排他性。存在PIK3CA基因突变9例(4.5%),可与Ras或BRAF基因突变共存。Ras(K-Ras/N-Ras)基因在年龄≥65岁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65岁者(P<0.05),其表达与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均>0.05)。BRAF、PIK3CA基因在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升高(P<0.05),但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N-Ras、PIK3CA基因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较低。K-Ras、N-Ras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BRAF、PIK3CA基因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Ras(K-Ras/N-Ras)、BRAF及PIK3CA基因的联合检测将会为提高临床靶向治疗的疗效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P53、KRAS、KDR、APC、MLH1及PIK3CA等56个基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突变情况,探讨驱动基因的诊疗意义。方法:选择胃食管癌15例、结直肠癌21例患者组织石蜡标本,运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6个肿瘤突变高频基因,并进行生物统计分析。结果:36例标本检出34例有已知基因突变,突变基因为TP53、KRAS、MLH1、PIK3CA、KDR、APC、SMARCB1、KIT、EGFR、NRAS、STK11、SMO、SMAD4、CDH1、ERBB2、JAK2和RET共17种。其突变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P53(75.00%),KRAS(33.33%),MLH1、PIK3CA、KDR(均为13.89%),APC(11.76%),SMARCB1(8.82%),KIT、EGFR及NRAS(均为2.78%)。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47.62%)显著高于在胃食管癌中的突变率(13.33%)。TP53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中KRAS的突变率显著高于KDR、APC、MLH1,未发现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TP53突变率较高,可能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低及淋巴结转移有关。KRAS在结直肠癌中较在胃食管癌中更易发生突变,存在部位差异。同时KRAS与KDR、APC、MLH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共突变现象,提示结直肠癌的酪氨酸激酶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在致癌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导致肿瘤在结直肠中更易发生发展,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时需考虑协同作用,以便科学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之一,在NSCLC中突变率为0.5%~4.9%,其中V600E突变类型占到一半以上。BRAF突变多见于女性、肺腺癌患者,亚裔人群中突变率相对较低。BRAF突变可与其他基因突变,如EGFR、K-Ras突变共存,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全球NSCLC患者数量庞大,尽管BRAF突变率在NSCLC中较低,低突变率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仍然相当重要。目前BRAF抑制剂治疗NSCLC正在临床试验中。本文就NSCLC中BRAF突变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利用ADx-ARMS?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214例未接受过Gefitini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45.8%(98/214),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0.93%(2/214)、22.0%(47/214)、2.3%(5/ 214)和20.6%(44/214)。另有2例19和21外显子双重突变。EGFR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总突变率为50.3%(93/185)明显高于肺鳞状细胞癌17.2%(5/29)(P=0.001)。EGFR基因在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57.0%(57/100)高于男性36.0%(41/114)(P=0.002),EGFR基因在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突变率(66.7%)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9.5%)(P < 0.05),但EGFR基因突变率与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中国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较高突变率,EGFR外显子19、21突变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望成为评估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湖南地区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及突变位点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肺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34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EGFR外显子18、19、20、21号突变状态。结果:134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68例,突变率50.7%。其中男、女突变率分别为40.7%、58.7%(P=0.039),吸烟、不吸烟患者突变率分别为30.6%、62.4%(P=0.000)。外显子18、19、20、21号突变分别为2例(2.9%)、32例(47.1%)、3例(4.4%)、31例(45.6%)。19、21号外显子突变在肺癌TNM分期中I-II期与III-IV期比较有差异,21号外显子突变在I-II期多见,P=0.048。结论:湖南地区肺腺癌中女性、不吸烟患者EGFR突变率高,EGFR突变以19、21号外显子为主,19与21号外显子突变相比较,21号外显子突变在肺癌TNM分期中I-II期多见。  相似文献   

15.
As molecular targets continue to be identified and more targeted inhibitors are developed for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ultigene mutation determination will be needed for routine oncology practice and for clinical trial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ultigene mutation testing by using the Snapshot assay in NSCLC.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 cohort of 110 consecutive NSCLC specimens for whic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 testing was performed between November 2011 and December 2011 using Sanger sequencing. Using the Snapshot assay, mutation statuses were detected for EGFR, Kirsten rat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KRAS), phosphoinositide3-kinase 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 (PIK3CA), v-Rat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 (BRAF), v-ras neuroblast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NRAS), dual specificity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1 (MEK1),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PTEN),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in patient specimens and cell line DNA. Snapshot data were compared to Sanger sequencing data. Of the 110 samples, 51 (46.4%) harbored at least one mutationl The mutation frequency in adenocarcinoma specimens was 55.6%, and the frequencies of EGFR, KRAS, PIK3CA, PTEN, and MEK1 mutations were 35.5%, 9.1%, 3.6%, 0.9%, and 0.9%, respectively. No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HER2, NRAS, or BRAFgenes. Three of the 51 mutant samples harbored double mutations: two PIK3CA mutations coexisted with KRAS or EGFR mutations, and another KRAS mutation coexisted with a PTEN mutation. Among the 110 samples, 47 were surgical specimens, 60 were biopsy specimens, and 3 were cytological specimens; the corresponding mutation frequencies were 51.1%, 41.7%, and 66.7%, respectively (P = 0.532). Compared to Sanger sequencing, Snapshot specificity was 98.4% and sensitivity was 100%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97.9%;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100%). The Snapsho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 MPPAC) 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   根据2011年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 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 tern, MPP), 将144例肺腺癌病例分为MPP阳性组77例和MPP阴性组77例。MPP阳性组中又按MPP所占比例分为(+、++、+++) 三亚组。RT-PCR法检测两组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   在144例肺腺癌病例中EGFR突变62例(43.1%), KRAS突变9例(6.25%), EGFR突变与性别(P=0.018) 和肿瘤体积(P=0.016) 有关。MPP阳性组EGFR突变率高于MPP阴性组(P < 0.001);KRAS突变率低于MPP阴性组(P=0.016)。EGFR基因突变频率在MPP三亚组中无明显不同(P=0.932)。   结论   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腺癌其它亚型, KRAS突变频率低于肺腺癌其它亚型, 说明其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谢玲  郑燕影  孙怡  陈劼  申龙树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1):1037-1041
目的:检测江苏地区肺癌和胃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其在两种癌症间的异同。方法:收集肺癌128 例,胃癌115 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第2 号外显子突变,分析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KRAS基因突变率在肺癌和胃癌中无显著性差异(6.3% vs. 4.3% ,P > 0.05)。 两种癌症中,KRAS 基因突变都以第12密码子为主。KRAS 突变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高于非腺癌包括鳞癌等(10.7% vs. 0 ,P < 0.05)。 结论:江苏地区肺癌和胃癌患者中,KRAS第2 外显子突变率均较低,男性和女性的突变率无明显差异。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相对较高,因此个体化治疗前应同时检测KRAS 基因,以筛选出对靶向治疗耐药的肺癌患者,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陈点点  耿淼  贾佳 《实用癌症杂志》2021,(3):371-374,39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EGFR、KRAS、BRAF、PIK3CA、ALK、MET、HER-2、RET、ROS-1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寻找更有效防治分子靶标。方法利用Kaplan-Meier(KM)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EGFR、KRAS、BRAF、PIK3CA、ALK、MET、HER-2、RET、ROS-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性别与吸烟状态等参数的相关性,并得出相应的危险比(Hazard ratio,HR)、95%置信区间(CI)和P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高表达EGFR、BRAF、MET、RET、ROS-1的患者有较好的OS。进一步引入吸烟状态和性别参数显示,BRAF、MET,PIK3CA、HER-2、ALK的表达与患者的吸烟状态存在相关性(P<0.05)。BRAF、MET、EGFR、ALK表达与OS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各驱动基因在患者预后评判中既是独立因素,又相互作用,吸烟状态与性别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提示临床治疗时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判,要进行多基因的共同分析、多靶点的联合治疗才能使病人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ADx-ARMS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癌细胞基因突变应用于指导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ADx-ARMS检测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EGFR基因第19、20和21外显子突变与KRAS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统计分析胸水标本与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EGFR、KRAS突变率差异。结果:24例胸水标本中,EGFR突变与KRAS突变分别为14例(58.3%)和1例(4.2%)。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和KRAS突变率分别为47.6%和4.5%。EGFR和KRAS突变率在胸水标本与前期肺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去手术机会而难以获得组织标本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应用ADx-ARMS方法选择胸水标本筛查EGFR、KRAS基因突变,从而指导EGFR-TKIs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与组织学基因检测的一致性,讨论ct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排标准最终收集30例晚期初诊初治胃癌患者的实体组织标本及血浆标本,并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g sequencing,NGS)技术分别检测68个基因在其中的表达状况。对比ctDNA与组织学检测基因的检出一致性及差异,评估其用于诊断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并按胃癌突变基因分层进一步评估ctDNA的检出率。结果:30例患者中检出的基因突变总共138个,其中组织学标本中总共检出71个,ctDNA中总共检出67个。ctDNA对比组织学检测基因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31.5%,特异度为63.6%,一致率为43.3%。单基因检测分析突变最多的基因前三位为TP53、PIK3CA、HER-2。其中对PIK3CA的检测,组织学和ctDNA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53、PIK3CA、HER-2、EGFR、KRAS在组织学中检出丰度大于1,但在ctDNA中小于1。有PIK3CA突变的患者中,共存的其他致癌基因突变位点包括KRAS 2例、BRAF 2例、EGFR 4例。有HER-2突变的患者中,共存PIK3CA突变者4例,共存KRAS突变者3例。结论:ctDNA检测虽然在晚期胃癌患者的诊断中敏感度、特异度低于组织标本基因检测,但其标本易获、接受度高,可作为基因检测的补充、备选。实体组织检出相同基因的突变丰度总体高于ctDNA。TP53、PIK3CA、HER-2、EGFR等基因在ctDNA中的检出有利于指导胃癌治疗及预后评估,尤其PIK3CA在ctDNA中高于组织中的检出率。ctDNA检测可为胃癌患者的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