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系统式家庭治疗原则及试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我国临床心理治疗的新发展。治疗对象是以整个家庭为咨客系统.治疗师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提问技术和留作业方式,诱发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的变化,从而引起病人的改变。我们通过对26例家庭的系统治疗,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并提出家庭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摄像系统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彩色摄像和高灵敏度录音系统,记录137例接受系统家庭治疗及其中73例随访家庭每次治疗访谈和随访访谈的全部过程,用相应调查表进行反馈。结果:大多数家庭愿意按受摄像、观察、但受首次访谈气氛、治疗环境、服药、治疗师是否了解家庭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摄像系统是系统家庭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中国家庭,可逐渐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6例血液肿瘤儿童的结构式家庭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治疗在血液肿瘤儿童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6例儿童血液肿瘤家庭进行结构式家庭治疗干预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家庭治疗,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以及家庭的内部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家庭是影响血液肿瘤诊疗、转归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家庭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4.
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3年末干预组BPRS分及SDSS分、复发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使用循环提问、家谱图、家庭格盘、改释、家庭作业等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对1名抑郁发作大学生及其家庭进行8次咨询。结果显示,家庭关系得以改善,来访者的抑郁症状得到缓解,提示系统式家庭治疗可应用于抑郁发作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成瘾者家庭环境,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海洛因成瘾者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有利于开展家庭治疗。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对海洛因成瘾者和对照组家庭进行测试。结果:海洛因成瘾者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和道德宗教观分低于对照组(P<0.05)。海洛因成瘾者家庭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理想亲密度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不满程度海洛因成瘾者家庭高于对照组(P<0.01)。海洛因成瘾者家庭多为松散-僵硬和亲密-僵硬型;而对照组为缠结-灵活和缠结-有规律型。结论:应加强海洛因成瘾者家庭治疗,将有利于预药物滥用促进成瘾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作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已被心理学临床专案人员所采用。在家庭治疗的诸多理论流派申,国内学者对系统家庭治疗介绍颇多。结构式家庭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结构式治疗培训班的开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使用此疗法。本文试图简要介绍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常用技术,探讨结构式家庭治疗对于中国家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国内外系统家庭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如何应用系统家庭治疗来治疗精神分裂症,达到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 详细分析在精神分裂症临床中应用系统家庭治疗的常规方法、治疗技巧、疗效评定方法、应用面临问题及发展对策。结果 发现系统家庭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方面,不但能提高依从性、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改善预后。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是精神分裂症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打破了传统治疗观念,达到促进病人的身心全面康复、减轻家庭经济负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9.
系统式家庭治疗过程中的若干观察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 :通过对 2 9例家庭实施系统式家庭治疗 ,总结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观察和感受。结果 :治疗师要尊重咨客的就诊习惯和思维方式 ,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治疗资源促进咨客的变化 ,将家庭对自己命运的焦虑转化成重新自我组织的动力淡化未解决的问题 ,注重积极变化 ;同时治疗师要对会谈进程保持高度意识 ,注意控制会谈的节奏和时间。结论 :引进的治疗方法应结合我们的国情  相似文献   

10.
对心理咨询的临床督导是促进家庭治疗师专业能力发展、确保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重要机制。本文描述了家庭治疗中一对一案例报告式督导的主要过程,突出了家庭雕塑技术与"假设-循环-中立"原则在临床督导中的应用,以及家庭治疗的资源取向风格。本案例督导对家庭治疗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和该家庭系统的变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的效果。方法 在宝山区随机抽取186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一年的综合式家庭干预对照研究,干预组86组例接受综合式家庭干预和常规社区服务,对照组100例仅接受常规社区服务。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家属进行SAS、CES-D、FIS量表和自编家属认知状况调查表的评定。结果 干预组家属对有关疾病知识掌握较干预前在显著提高,自身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减少33.23%和76.  相似文献   

12.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随访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索提高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 ,降低成本的有效服务形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把 2 2 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历时二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PANSS减分率、DAS减分率和干预组家属的SAS、CES -D总分减分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成本效益分析干预组家庭平均每户年投入 36 0元 ,干预组康复的直接与间接成本比对照组低 46 0 19元 ,患者或家属复工增加的收入比对照组多 6 33 75元 ,效益成本比值 (BCR)为 3 0 4,净效益 (NB)为 733 94元。结论 :家庭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裂症康复的直接、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提高疗效和社会功能 ,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社区 10 4例干预组家庭进行综合式干预 2年后与 10 9例对照组家庭之照料者采用社区用修订版生活质量(QOL)问卷 ( 4 1项 )评定 ,同时进行患者社会功能 (DAS)、症状学 (PANSS) ,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结果 :干预组的家属QO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信心与家庭关系两项因子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1)。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2 0 6P <0 0 5 )。QOL总分、主客观因子分的高低与PANSS ,DAS ,SAS等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综合式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在利培酮治疗的同时,对干预组予以综合干预措施,观察时间为8周,出院后随访一年。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和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一年末随访时两组对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改善,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两组均有改善,但干预组在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院内综合干预措施,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5.
早期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并进行了两年的随访,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年后、两年后的历次评定中,研究组病人BPRS和SD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庭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随访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针对患者个体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随访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社区随访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生活质量研究,结果发现,家属的家庭物质生活、生活事件、心理障碍、娱乐活动、生活满意度及情绪稳定性等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差异的范围及程度因家属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提示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对实验组家属和患者进行定期康复指导,实施社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指导。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中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也高于对照组(P〈0.05),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 third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re out of contact with secondary services. Many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 maintenance medication as depot antipsychotics from practice nurses, most of whom have negligible training in mental health. AIM: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 structured assessment on the process of care and clinical statu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by practice nurses who received a one-day training course. METHOD: All identifi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structured assessments and outcome,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assessments and the changes in care recorded in primary care note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and social functioning and level of unmet need i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patients was carried out after one year by an independent researcher. RESULTS: A high rate of consultation and clinical need in this patient group was demonstrated. Practice nurses were more diligent in carrying out assessments than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but there was no impact on treatment patterns or clinical outcome. CONCLUSIONS: Structured assessments by practice nurses are feasible with this patient group, but training, targeted at both nurses and GPs, is needed if this intervention is to translate into health gain.  相似文献   

20.
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复发率和病残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 90例精神分裂症痊愈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 ,干预组实施药物治疗和 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 ,1年后随访 ,使用修改版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 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 SDSS)进行比较。结果 经 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 ,干预组的 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 t=2 .65~ 5 .89,P<0 .0 1 )。 1年后随访 ,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 (χ2 =4.89~ 1 5 .44,P<0 .0 5或 P<0 .0 1 )。结论 家庭心理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提高疗效 ,改善社会功能 ,对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