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施胆总管探查取石术82例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手术均获成功,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4例,胆总管Ⅰ期缝合18例,平均手术时间110min,Ⅰ期缝合后胆漏1例,T管引流术后第21天拔T管出现胆漏1例,术后结石残留3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效果肯定,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98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9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Ⅰ期胆总管缝合的有46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的有52例。91例微创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T管术后14~19d拔管,平均住院时间10d,1例结石残留,并发胆漏2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镜配合腹腔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技术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730例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Ⅰ期胆总管缝合的有238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的有492例。730例均微创手术成功,T管术后4周-8周拔管,平均住院时间7d,235例肝内胆管结石或胆总管残余结石,行术后胆道镜取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且创伤小,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再次胆道探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58例有1-2次开腹胆探手术史患者,因肝外胆管结石复发,而行Ⅱ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中配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手术成功57例,1例因合并肝硬化,术中分解粘连时渗血较多,中转开腹手术,所有病例无肠漏、胆漏、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对有胆道探查手术史者施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安全可行,而非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5.
杨震  马栋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21-2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并分析本院2003年3月~2008年11月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胆总管结石,61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33例行胆道Ⅰ期缝合,29例置T管胆道引流。全组胆漏1例,无其他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唐金绍  徐降兴 《江西医药》2010,45(11):1087-1088
目的总结腹腔镜合胆道镜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分析回顾32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资料。结果 5例腹腔镜下单纯胆总管结石行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成功,无并发症,15例并发肝内胆管结石结合胆道镜下肝内胆管取石,术中行T管引流,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无并发症,10例术中T管引流,术后造影证实肝管内残留结石,二期行经T管胆道镜碎石+取石术,2例中转开腹,其中发生胆瘘并发症1例,占3.125%。结论腹腔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3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27例,I期缝合7例,术中出血10~60mL,4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5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具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并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35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术28例,一期缝合术7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5例有残余结石者术后2个月经"T"管瘘管行胆道镜取石(1~3次)取净.2例术后并发胆漏,经腹腔引流3~7 d痊愈.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技术,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卢明柱  徐明  周斌  屈振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11-37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25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手术获成功,1例中转开腹,T管引流21例,Ⅰ期缝合3例,手术时间105~305 min,平均(184.0±12.2)min,术后住院时间6~10 d,平均(7.7±0.2)d,术后残余结石1例,无胆漏。结论初开展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管一期缝合应慎重,适时中转开腹,不应刻意追求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216例患者,除4例患者手术中转外,其余21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其中153例患者行T管引流,59例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有选择的行胆总管一期缝合,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双镜)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切除胆囊之前切开胆囊管,插入纤维胆道镜,发现胆总管结石后,经金属网篮或取石钳取出。结果 46例患者,41例双镜联合经胆囊管取石成功并未安置T管,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例中转开腹安置T管,手术时间70~125min,平均85.5min;术后住院时间4~9d,平均6.4d;术后随访3个月,B超检查均无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无胆总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方式减少了胆总管切开探查及安置T管所带来的并发症,且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203例因胆总管结石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管引流组和一期缝合组。比较两组的手术实施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患者胆漏和结石残留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一期缝合组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期缝合组胆漏、结石残留发生率低于T管引流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疗效确切,可彻底取净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速度快,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入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入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应用。方法对2009至2012年52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一期胆总管缝合40例,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12例。52例手术成功,并发胆漏3例,住院时间6~18 d,平均10 d,12例放置T管引流者6周后行T管造影,10例显示胆总管通畅,无结石,拔出T管;2例显示胆总管下段残留结石,行胆道镜取出。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且创伤小,恢复快。选择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和并发症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221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1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0例中转开腹。169例放置T管,术后10周158例经T管造影或超声检查,无残留结石后拔管;11例再次经T管瘘道行胆道镜取石,无胆漏出现。52例Ⅰ期胆总管缝合,术后4例再发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术后胆漏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9.5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T管的留置与否需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胆总管I期缝合术30例,没有出现胆漏,手术时间130~240m in;行T管引流术22例,T管3~20d拔除,22例没有发生胆漏,手术时间145~270min,本组66例无胆管残留结石者。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人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人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食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横行剪开胆囊管1/2~2/3周径或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置入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切开处或置"T"管引流。结果 39例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31例Hem-o-lok夹闭胆囊管,5例T管引流,39例全部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55~150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20~60mL,平均18mL,术后1例胆瘘,腹腔引流7d痊愈。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9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8例,30例为单纯胆总管结石。以上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以及T形管引流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6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小于30ml,无一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出现胆漏,持续3d左右。平均住院天数为7d,出院后第4周行T管造影,根据具体情况可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少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联合胆道镜对4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微创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的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 45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取石,留置T管引流术32例,胆管一期缝合13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一期缝合一过性胆漏5例,其他无严重并发症,无残留结石。结论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和可靠的微创治疗,尤其是行胆管纤维胆道镜探查后的一期缝合,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