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metabonomics”或“metabolomics”为主题词检索并分析检索结果。结果:共检索出15 082条文献,该研究领域文章发表量及引用次数逐年递增,其主要研究方向为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美、中、英三国分别以30.115%、17.796%和11.239%的发文量名列前三位。世界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4个,英国3个,中国2个,其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世界第一。结论:代谢组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美英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紧随其后,但中美之间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深入了解利拉鲁肽的研究概况,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科学家在研究利拉鲁肽的领域中具备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liraglutide or victoza or saxenda”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以利拉鲁肽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在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年发文量、年引文量和引用排名前10名的情况。同时,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检索以“利拉鲁肽或诺和力”为主题词的所有中文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时间跨度为1986年1月1日~2015年10月5日。结果: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文献1 596篇,发文量与引文数呈递增趋势,h index 为63;美国和丹麦的研究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总被引前10 位的SCI 文章有7篇为LEAD项目的试验结果,我国发表的SCI 文献为110篇;CNKI中收录的中文文章有348篇,10家机构中的9家为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发文量最多的为解放军总医院。结论:关于利拉鲁肽的研究,是逐渐上升的趋势,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国与国际前沿研究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分析甲氨蝶呤治疗淋巴瘤的文献,可了解甲氨蝶呤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研究情况。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methotrexate”和“lymphoma”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工具进行分析,并分析文献引用情况。结果:共检索到2 881条结果,文章发表量与引文数呈上升趋势;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以35.925%,10.934%和10.725%的世界文章发表量名列前三。排名前10的机构中美国占5个,德国占3个。结论:甲氨蝶呤在淋巴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在这一领域领先世界,西欧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中国与美国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了解世界上药物流行病学领域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为促进中国药物流行病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 “TS=[(Pharmacoepidemiology OR Pharmaceutical Epidemiology* OR Epidemiology) AND (safety* OR side effect* OR adverse effect*)]”为检索策略检索文献,并分析检索结果。结果:共检索出8 639篇相关文献,文章发表量及引用次数逐年递增。美、英、德三国分别以43.651%、9.48%和7.698%名列前三位。世界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8个,加拿大1个,瑞典1个。结论:药物流行病学领域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美英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尚需加强药物流行病学领域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现状、成效及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采购、公立医院、医疗机构”等主题词检索2015年6月~2018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取构成比等指标对文献特征及实施现状、主要成效和突出问题等内容定量定性分析。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论文共37篇,主要内容:认为实施药品集中采购主要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29.7%),保障基本药物供应(13.5%);但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量价脱钩”(18.9%)、“二次议价”(16.2%)、药品供应短缺(8.1%)、药价“虚高”与“虚低”(21.6%)、回款不及时(8.1%)和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缺乏统一规范(5.4%)等。结论:药品集中采购主体错位,亟待落实“带量采购”、完善综合监管和药品质量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期政策环境变化和“三医联动”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 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6月1日,全面搜集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累计876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可提高心绞痛疗效(RR=1.31, 95%CI: 1.22~1.40, P<0.000 01)和心电图疗效(RR=1.40, 95%CI:1.24~1.59,P<0.000 01);但红花注射液不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浆黏度。仅4篇文献记录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丹红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有关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8月。提取资料通过Stata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7个随机对照试验,累计5 4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62,95%CI:1.46~1.79,P<0.01),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D=9.61, 95%CI:4.80~14.42,P<0.01),改善神经功能缺损(MD=-4.34, 95%CI:-5.13~-3.54,P<0.01),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17篇文献明确无不良反应,3篇研究报道了共12例不良反应,其他文献均未对安全性做出说明。结论:丹红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9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通过Stata 13.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累计94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可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4,95%CI:1.14~1.35,P<0.01),改善神经功能缺损(MD=-4.78, 95%CI:-7.27~-2.30,P<0.01),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2篇文献明确无不良反应,1篇研究报道了共1例不良反应,其他文献均未对安全性进行说明。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单一的西医常规治疗,对于安全性,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9月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等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等多个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基本信息、方法学特征、干预特征和ADE发生情况等信息,采用率的Meta分析对各个ADE发生率进行加权合并。结果:最终纳入607篇文献,共包括716个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组。总的ADE发生率为2.6%(95%CI:2.4%~2.9%)。ADE发生率最多的类型是输液/注射部位疼痛,为7.9%(95%CI:4.9%~12.6%);其次是腹胀7.5%(95%CI:1.2%~36.4%);潮红5.7%(95%CI:3.5%~9.4%)。纳入的21个个案报道共计报道ADE 53例,无死亡或后遗症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均症状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E发生类型较多,涉及全身多系统,应重视对其ADE的防治。由于文献质量及发表偏倚等问题,所得结论在推广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综合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PubMed,收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6月,采用Cochrane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研究,累计受试者2 3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5,95%CI:1.19~1.32,P<0.000 1),改善神经功能缺损(MD=-4.16,95%CI:-4.39~-3.93,P<0.000 1);改善血浆黏度(MD=-0.05,95%CI:-0.09~-0.01,P<0.000 1)。有4篇文献明确无不良反应,3篇研究报道了共12例不良反应,其他文献均未对安全性做出说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在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等方面比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效果较好。但基于现有研究缺陷,所获得的支持证据强度有待提高,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随访时间更长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心脏超声临床数据挖掘过程中的不同算法选用及其结果分析,指出挖掘算法是数据挖掘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特定的问题,一种或多种算法需要被选择应用,且要在适于挖掘的数据环境下实施挖掘任务。  相似文献   

12.
We are witnessing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the available publications, patents and textual documents that can no longer be assimilated by individual scientists.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formation landscape is further enhanced by the constantly growing number and diversity of databases and web-based information sources. Therefore, much scientific information might go unnoticed or untapped by a large por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Consequently, scientists crucially need new methods and tools to find information and navigate the ever-evolving world of information.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text mining, advanced computing and modern library sciences is the key to developing new paradigms in computer-assisted reading and will be the key enablers of tomorrow’s scienc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初步评价塞瑞替尼上市后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4年第2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塞瑞替尼的不良反应(ADR)进行信号挖掘,收集主要累及系统ADR报告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日剂量、用药疗程,利用SPSS 26.0软件对主要累及系统组的ADR例次与其他系统组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收集到塞瑞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报告10318份,挖掘出塞瑞替尼ADR信号236个;排除无效信号后,最终得到ADR信号187个,涉及16个系统。所得信号除药品说明书上提及的外,还包括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等,如手-足-生殖器综合征、间变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等。胃肠系统ADR报告最多(576份)。与其他系统ADR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日剂量、用药疗程对胃肠系统ADR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塞瑞替尼后发生胃肠系统ADR的患者多为女性(59.9%)、年龄45岁及以上(70.3%)、体质量≤65 kg(68.1%)、日剂量451~750 mg/d(50.2%)、用药时长3个月以内(75.7%)。结论:45岁以上、体质量低于65 kg的女性患者使用塞瑞替尼后发生胃肠系统ADR的风险较高;此类ADR的发生还与日剂量有关且大多发生在3个月内,临床使用时应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煤矿接尘工人职业任务与社会人口学、生活习惯、疾病史、职业因素、工作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煤矿工人2300名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和职业任务量表调查。结果煤矿工人职业任务的重点人群特征为:年龄>40岁,来自市区,经济状况较差,吸烟,饮酒,身体状况较差,井下工作、接尘时间>6年,工作危险度大,社会地位较低等。结论煤矿接尘工人面临着较重的职业任务,可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减轻煤矿工人职业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分形维数在数据挖掘领域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描述数据集,能反映复杂数据集中隐藏的规律性,基于分形维数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集的分形维数,进而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几种基于分形维数的数据挖掘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托法替布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FAERS 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托法替布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托法替布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总数63369例,排除无效信号后,得到ADE信号170个,涉及14个系统。发生频次高的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信号强度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胆囊腺癌、恶性息肉、甲状腺髓样癌、皮肤乳头状瘤、消化性溃疡出血、胃肠粘膜充血、细菌性膀胱炎、潜伏性结核、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报告例数最多,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多为女性、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患者。结论: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女性患者使用托法替布后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风险较高,临床应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达罗他胺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三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以达罗他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 ≥ 3且ROR的95%置信区间下限 > 1的不良反应。结果及结论:共筛选出以达罗他胺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1376份,去除非药品不良反应后为1013份,涉及患者589例,检测出风险信号40个,涉及16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各类检查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达罗他胺的不良反应最常出现在服药的第1个月。挖掘出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信号21个,具体包括横纹肌溶解、谵妄、男性乳腺发育、周围神经病变和水肿等。  相似文献   

19.
Protection of tropical rivers from metal pollution requires that mining wastewaters be biologically tested for aquatic toxicity before release from the site into natural ecosystems occurs, and that a safe dilution which incorporates a minimum 10-fold safety factor applied to the lowest NOEC threshold value be utilize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st methods to wastewaters from an operating uranium mine has shown that pre-release toxicity testing provides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the toxicity of metal-containing wastewaters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nfidence. Field validation of the laboratory results was obtained when wastewaters which were field diluted through a release into a billabong gave similar results to laboratory-diluted wastewaters. No one species is always the most sensitive to exposure to complex wastewaters. Changes with time in wastewater chemistry, toxicity, and in the physiological capacity of specific organisms to survive in a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tolerance), can result in different species having varying sensitivities over time to exposure to complex wastewaters collected from the same loc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remote likelihood of finding the most sensitive species, it is necessary to test the toxicity of complex wastewaters to a battery of organism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 of the ecosystem, under physical condition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 needing protection. Use of a natural billabong as a biological filter for releasing mine wastewaters did not result in toxicity mitigation and prevented controlled dilution from occurring during periods of high creek flow.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比较和评价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分类模型,为针对性干预打下基础。方法 应用数据挖掘软件PASW® Modeler 13,建立分类模型,获得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影响较大的变量(临床因素)。结果 由787例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术"的病例数据获得的分类模型中,以贝叶斯网络,logistic回归和CHAID 3个模型总体较佳; 21个变量指标中,"失血量"是对该医院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快速地建立反映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分类模型,为药物利用调查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