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祖国医学将气喘辨为虚喘与实喘,为探讨中医喘证的X线病理生理基础,我们将呼吸病研究室临床研究组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虚喘证的124例患者,对照组36例系临床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辨为实喘患者的临床和X线资料作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现  相似文献   

2.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喘证分为实喘与虚喘,因此辨别虚实对喘证的治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研究中医各家学说,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一套虚喘辨真伪及治法的个人经验,并有效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3.
喘证指西医中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并没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具体病名,属于中医"喘证""结胸""暴喘""喘脱"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为先天脏气不足而致肺肾亏虚,从而出现呼吸困难,其治法应补肺中元气、活血化瘀。从新生儿喘证的中医病机,总结归纳中医组方,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喘证病因十分复杂,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分。有些医家把血虚致喘看成是气虚、阴虚或是阳虚的兼证。我们认为,血虚致喘是客观存在的,并试从中医对血虚致喘的认知、血虚致喘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以及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探讨血虚致喘的存在性,为喘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分型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5.
300例小儿肺炎中医临床证型的X线表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黄华,钟美娟(200032)关键词:肺炎喘嗽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现在中医已把“肺炎喘嗽”作为肺炎命名定下来。为探讨不同证型的肺炎喘嗽与X线征象的内在联系,我们...  相似文献   

6.
论述韩明向教授治疗喘证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实喘病位多在肺,治当祛邪为主;虚喘病位在肺,多与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上肺脾气虚之喘证运用培土生金之法;肺肾两虚之喘证,在治肺肾的基础加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之药,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喘证的主要特点是呼吸急促、张口抬肩、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常见疾病,常伴有咳嗽、咯痰等症状,以病程长、难治愈为特点。喘证分为实喘与虚喘,实喘以喘息气粗,伴胸满气胀为主要特点;虚喘以气短,难以接续为主要表现。实喘以祛邪化痰止喘为主;虚喘则以扶正纳气平喘为主。因此治疗喘证时一定要辨别虚实,才能用药准确,从而得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喘证为临床常见病,如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气管炎、心脏性哮喘和肺炎、肺气肿等均属此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喘促有声。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得平卧。若喘促严重,持续不断,可发生虚脱。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别,邪气壅肺者属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  相似文献   

9.
喘证有实喘与虚喘之分,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治喘之要,与实喘相比,虚喘迁延反复,证治更为棘手。《临证指南医案·喘门》中共记载了喘证病案20例,其中虚喘占2/3,虚喘常发,且辨治复杂。叶氏从虚喘病因责之于肾入手,围绕肾之虚耗导致肾不纳气、肾不化水之主证,以扶正培本、温补摄纳为法度,方药加减运用灵活,层次轻重之间,展现了其独出机抒、治病求本的虚喘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10.
赵玉兰 《光明中医》2012,27(6):1239-1240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喘"范畴,以突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哮多实证或本虚标实,而分为寒哮、热哮;喘则有虚有实,而分实喘、虚喘;哮证久病,在缓解期常表现为虚喘证候,在临床护理中根据哮喘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哮喘的复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以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扩大与气腔壁的破坏为病理表现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胸闷和劳力性呼吸困难。主要体征为桶状胸、肋间隙增宽 ,上腹角变钝、语颤减弱 ,叩诊反响增强 ,肺肝相对浊音界下移 ,呼吸音减弱 ,呼气时间延长 ,还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线检查 ,两肺透亮度增加 ,横膈下降 ,膈顶扁平 ,属中医喘证范围。我们治疗阻塞性肺气肿从虚论治 ,主要分肺虚喘、肾虚喘二型。1 肺虚喘1.1 病因 :肺气虚 ,肺气不敛或先天肺虚致反复咳嗽所成。1.2 症状 :平时气急、气短、似喘非喘、中气不接 ,劳则加重 …  相似文献   

12.
喘证验案     
喘证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前人把喘证分为虚实两大纲,以在表为实,在里为虚,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张景岳认为“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本文谨录治  相似文献   

13.
喘证为临床常见且较为难治的病证,《黄帝内经》最早提出“喘证”,并将其分为两大类:邪气壅盛的实喘和正气不足而致的虚喘。张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伤寒杂病论》虽无“喘证”专论,但却不乏有关咳喘治法的记载。临床上喘证的症状极其复杂,有些反复咳喘患者,出现虚实夹杂、真虚假实的症状,其中以虚喘更为严重,若不加以辨证分型,贻误病机,可由虚喘转为喘脱,甚至危及生命。仲景治咳喘不拘一方一法,组方遣药,法度严谨。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典型条文,总结张仲景治虚喘的辨证、治法和方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经》喘证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内经》所载喘证证以虚为钢,进行分类辩证,其中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肺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文中依据《内经》理论,并联系后世临证,讨论了《内经》中各种喘证的辩证与施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景岳为明末著名医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景岳全书》上承《黄帝内经》,下引诸家,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有创新。通过研读《景岳全书》中关于喘证的相关篇章,总结发掘张景岳喘证学术思想,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张景岳将喘证分为虚喘与实喘两类,认为虚喘责之于肾,实喘责之于肺;虚喘本由元气虚衰,治疗以补益固摄纳气平喘为主,实喘本由邪实在肺,治疗以散邪平喘为主。  相似文献   

16.
喘证为临床常见病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脏性哮喘和肺炎、肺气肿等均属此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 ,喘促有声 ,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 ,不得平卧 ,若喘促严重 ,持续不断 ,可发生虚脱。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别 ,邪气壅肺者为实喘 ,精气内虚者为虚喘。现笔者就其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 ,重感风寒 ,侵袭于肺 ,肺气壅实 ,热不得泄 ,导致肺气上逆而生喘。痰浊壅盛 ,恣食生冷 ,脾失健运 ,痰浊日盛 ,肺气壅阻 ,以至气逆喘促。情志所伤 ,或忧思气结 ,或郁怒伤肺 ,肝气逆乘于肺 ,肺气不得宣肃上逆而喘咳。2 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7.
喘证,中医辨证多以虚实为纲,《景岳全书》归纳为“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责之于肺,虚喘责之于肾。发作时重在治标,平时治本。一、治标重在肺,“青龙”合“葶苈”余在临证时发现,老年性喘证,以寒证、阳虚者多见。老年性咳喘患者,多为老慢支引起,一是病程较长,一般多在10年以上,由于病程长,喘促久作,病久及肾,常导致肾阳不振,水泛为痰为饮;二是年龄大,患者已界“七、八”、“八、八”之际,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侯特点,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中医“肺胀”或“喘证”范畴,而COPD合并呼吸衰竭属中医“虚喘”、“喘脱”范畴,多由久咳久喘发展而来,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逐渐出现喘息气促,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气短难续,呼多吸少,轻者剧烈活动时感呼吸急促,重者轻微活动时也感喘逆剧甚。笔者临床观察发现,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存在宗气不足、大气下陷之病机,升补宗气是COPD合并呼衰的重要治法,临床可予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20.
喘证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临床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喘脱。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喘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阐述甚详,并独具见解,现详述于下。 1 虚喘多因肝肾虚历代论喘之病机,其虚者多责之于肺肾两脏,如《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中亦有“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之说。然张锡纯论喘之虚证,多重肝肾两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