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的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方法对1984~2000年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的主要有煤灰、厨渣、果皮、塑料和纸张;(2)垃圾湿基低位热值月份间差别不是很显著,年间变化增长速度较快;(3)城市生活垃圾可回收废物中,纸张、塑料、玻璃和毛骨的变化率较大且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TGA-601热天平对广西某县未经分选的城市生活垃圾燃烧过程可燃组分进行了工业分析,探讨了厨余、纤维、纸张、塑料、橡胶等可燃组分在垃圾焚烧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及固定炭燃烧和灰化阶段垃圾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活垃圾焚烧过程具有水分蒸发量大、挥发物析出剧烈、固定炭燃烧过程缓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从中选取了6项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它们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合肥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研究其贡献率,提取出综合因子;针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特点,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综合因子进行拟合,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模型;对合肥市2010年及2015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垃圾伴随人类而产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长和变化。目前世界年产垃圾已超过 10 0亿吨 ,人均约两吨 [1]。我国城市垃圾每年约 1亿吨 ,正以 10 %的速度增加 [2 ]。 80年代人均垃圾产量为 0 .5~ 0 .6kg/ (人·d) ;90年代 0 .7~ 0 .8kg/ (人· d) ;2 1世纪初垃圾产量为 0 .9~ 1.0 kg/ (人·d) [3 ]。垃圾污染环境直接或间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威胁 ,控制垃圾污染已成为各国政府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 城市垃圾组成成分生活垃圾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有机垃圾含有纸张、塑料、织物、生物等 ;无机垃圾含有灰土…  相似文献   

5.
以华南某城市近10 a的生活垃圾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其生活垃圾的组分和特性变化,对2015—2020年华南地区的生活垃圾成分进行预测,并提出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有毒有害物单独分类处理、源头有机易腐物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发掘城市矿产使低价值可回收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建设必要的生活垃圾焚烧和卫生填埋设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失重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热解失重(TG)技术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同组分的热解失重特性。通过实验得出了新鲜垃圾中废塑料、废纸、废织物、草木树叶和厨余等不同组分的热解特征参数,如开始快速失重温度(T0)、失重峰温(T1)、快速失重结束温度(T2)和终态失重温度(Tf)。经过对垃圾中不同组分的热解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垃圾中不同组分的热解特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成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了国内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成分的影响因素,并归纳为4类:内在因素、自然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内在因素居主导地位,表现在城市规模越大,聚居人口数量越多,产生的垃圾数量也越多,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能源结构的改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成分变化也明显;自然因素是一种外在因素,表现在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对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成分的影响;个体因素包括家庭人口结构、文化程度和职业方面对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成分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有关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等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通过分析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组分、容重、发热量和三成分包括含水率、可燃分、灰分),确定其时空变化特征和随机特性,为重庆市的环境保护提供帮助。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具有4个特点:(1)生活垃圾理化性质随季节变化明显;(2)生活垃圾的大多数理化性质空间差异较小,发热量差异较大;(3)容重、低位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总体上满足正态分布;(4)三成分和垃圾组分总体上满足逻辑加法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只是城市生活垃圾,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成分知之甚少。本文通过对北京市郊区乡镇村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和成分的调查与分析,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基础数据。调查显示,郊区县乡镇村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和成分与市区接近;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较高,以灰土和厨余(含植物)为主要成分。同时,结合郊区乡镇村生活垃圾特点提出处理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蕴含热能的分布及4种回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有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中含蕴的热能,是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生活垃圾各组分蕴含的热能及其分布,对比了4种正在应用和开发中的热能回收利用工艺。从有效利用的角度而言,四种垃圾回收利用工艺的排列次序为:焚烧,气化,沼气利用、塑料制油。  相似文献   

11.
生物堆肥预处理对生活垃圾含水率和发热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生物堆肥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为期10d左右的预处理后,物料中的含水率从预处理前的69.10%下降到32.40%,而湿基高位发热量和湿基低住发热量分别由预处理前的6694kJ/kg上升到14512kJ/kg。4594kJ/kg升高到12888kJ/kg,分别提高了1.2倍和1.8倍。经过生物堆肥预处理的生活垃圾更适合焚烧。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市近年生活垃圾的干基碳、氢元素含量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数据为基础,推算出干基碳、氢元素含量与干基高位发热量关系的经验公式.并用实验验证了该经验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生活垃圾特性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州市压缩式中转站压缩后的生活垃圾以及散装垃圾的成分、含水率和热值进行测定,分析热值和物理特性的关系、压缩对垃圾含水率和热值的影响,进一步对苏州市近10 a的生活垃圾特性变化进行分析,提出苏州市垃圾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垃圾焚烧的预热,水分蒸发,挥发物析出,固定炭燃烧与灰化等各个阶段的划分,并对深圳市生活垃圾中的橡胶塑料,纤维,纸,竹木,厨余在各阶段中燃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低热值,高水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量大,挥发物析出剧烈,固定炭燃烧过程缓慢且微弱,甚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厦门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成分、含水率的测定,分析影响垃圾热值的因素;并对垃圾筛上物以及未筛分垃圾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垃圾筛分后筛上物的含水率明显降低,热值大大提高.垃圾筛分是提高垃圾热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生活垃圾发酵时间与焚烧热值及含水率的关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杭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垃圾储存间模拟实验,研究垃圾发酵时间与焚烧热值及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市生活垃圾发酵时间达到3 d时含水率下降,热值提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有机质与水分对垃圾热值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混合垃圾的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变化及其对垃圾热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预处理会降低垃圾有机质和水分;热值与有机质呈正相关(r=0.964),与水分均呈负相关(r=-0.865)。为了提高垃圾热值,建议预处理主要以水分去除为主,减缓有机物降解,采用短期的通风干燥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鹤壁市生活垃圾现状分析,结合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鹤壁市生活垃圾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鹤壁市生活垃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