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方法建立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优良事件,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结果2017~2018年共上报护理优良事件123件,其中查对事件70例,观察事件37例,其他事件1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016年的0.37%下降到2018年的0.26%,下降幅度32.43%;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6年的0.04%下降到2018年的0.01%,下降幅度75.00%。结论护理优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文化意识和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实现了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向护理安全文化对护理缺陷管理的积极意义。方法统计2010~2012年该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和上报例数,通过问卷调查比较正向文化实施前后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影响。结果通过正向护理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宣传,本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逐年下降,而上报率则逐年增加。护士对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压力明显减小,通过系统查找原因使多部门护理管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正向护理安全文化能够激励护士并有效改变护士对待护理不良事件的观念和态度,真正落实主动上报,交流改进,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施淑玲  吕宝玉  孙秀芳 《全科护理》2011,(11):1002-1003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65 355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前临床资料,采用传统护理不良事件及优良事件管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145 747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后临床资料,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护理优良事件管理制度,并将SBAR模式用于优良案例的汇报和学习。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和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基于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有效提升护士病情观察评判能力,进而提升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引入护理不良事件集束化管理策略,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保障病人安全。[方法]实施临床护理不良事件集束化管理策略,比较应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后,护士参与不良事件管理积极性提高,主动上报护理安全风险事件例数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士行为规范落实率显著提升。[结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集束化管理策略对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风险事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培训对低年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上报率的影响。方法将120名低年资护士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护士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培训与带教,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与带教,1年后比较2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处理方式及上报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处理流程较对照组规范完善,上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运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培训与带教,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延迟报告和漏报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提高主动上报件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网络化管理,内容包括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营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制定护理不良时件报告的范围及护理不良事件网络报告程序.2009年实施网络上报,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127件,实际知晓131件,主动上报率为96.9%,较2007年、2008年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评价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对改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实施一系列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广泛宣传和沟通,完善制度流程,加强教育培训和督导,定期不良事件分析反馈与案例分享,完善非惩罚性报告系统等,将实施改善工作一年来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前一年进行对比。结果:与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前一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损伤较严重的Ⅱ级及以下不良事件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可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为科学规范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及依据、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安全文化营造情况等对重庆市44家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重庆市44家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明确分级,其中61.36%的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级依据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40.91%的中医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会全程参与,并定期督导;97.73%的中医医院管理部门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75.00%的中医医院护士会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79.55%的中医医院开展了闭环管理;79.55%的中医医院要求一线人员人人参与营造护理质量安全文化。结论 结合重庆市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可从统一中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级依据、提高全院人员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意识、积极营造中医医院护理质量安全文化氛围等举措出发,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把护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建立行之有效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目前各医疗机构抓好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护士处于阻止和报告不良事件的防御第一线,通过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识别、分析和报告,可利于找出根源,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医院中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过程都是非自动的、自愿的行为,普遍存在着报告不足甚至不报的现象.我市三家二级以上医院2007年至2009年共发生74例次护理不良事件,上报51例次,漏报率31%,这与相关研究[1]报道的只有约57%的护士认为全部的差错被上报的结果基本相符,本文将影响上报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把护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建立行之有效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目前各医疗机构抓好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护士处于阻止和报告不良事件的防御第一线,通过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识别、分析和报告,可利于找出根源,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医院中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过程都是非自动的、自愿的行为,普遍存在着报告不足甚至不报的现象.我市三家二级以上医院2007年至2009年共发生74例次护理不良事件,上报51例次,漏报率31%,这与相关研究[1]报道的只有约57%的护士认为全部的差错被上报的结果基本相符,本文将影响上报的因素及对策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前;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后,首先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规范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每月定期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集中进行讨论,从人、机、料、法、环方面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四类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后,四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社区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现状以及影响上报的原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海淀区183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正确判断知识缺乏;仅38.80%的社区护士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匿名上报制度;32.79%的社区护士担心上报后会扣奖金;31.69%的社区护士担心影响评选先进和职称晋升;34.43%的社区护士担心上报后受到批评处分。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不规范,社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判断知识缺乏,担心上报后影响晋升等,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科学规范匿名无责上报管理制度,确保社区患者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免责直报系统结合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全程中,贯穿免责网络直报系统、PDCA循环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发生情况的影响,为“患者安全行动”提供科学的管理工具和体系.方法 2012年1月依托医院内网络系统,构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结合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对所上报事件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共享不良事件的信息资源,对能解决的进行推广,对不能解决的进入下一个循环,观察实施前(2011年)和实施后第1年(2012年)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及2011~2013年三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 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363例,高于2011年1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285,P=0.000);2011~2013年三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1.629,P=0.000);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240例低于2012年3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12,P=0.000).结论 免责直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结合PDCA循环,作为一个整体贯穿于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全程中,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远期效果,利于为患者和护理人员营造安全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护士安全意识淡漠,护士人力不足,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理念偏差,护患沟通不良等护理安全问题,系统地查找影响因素。通过树立"患者安全优先"的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护理,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护理安全文化的测评机制,改善安全文化氛围,为提升患者安全水平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发一种结构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做好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设计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模块,对8类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与跟踪管理。结果 20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系统试运行期间与2017年同期相比,6个月上报不良事件188例,上报率由原来的0.31%上升至0.39%(P0.05);填写上报表所需时间由(10.53±3.88)min缩短为(5.27±1.43)min(P0.001),上报及反馈表填写的甲级率由61.15%上升至93.62%(P0.001)。结论基于HIS的结构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通过精准分析,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前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以及2018年4月~2018年9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后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降低不良事件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知信行"模式对我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文化培训,增加其安全文化相关知识,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安全文化,转变不正确的态度,形成更积极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行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降低发生率,最终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护理综合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可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降低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最终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将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前馈控制应用前后,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2012年全院上报护理隐患(A类事件)625例,2011年与2010年无A类事件上报记录;2012年上报护理不良事件(B类和C类事件)总例数为44例,较前增加(2011年36例、2010年39例);2012年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护理不良事件(C类事件)占比为25.00%,较前降低(2011年为52.78%、2010年为61.54%)。结论 :运用前馈控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鼓励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