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目的 观察4种烤瓷基底冠金属浸提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和环加氧酶2的影响.方法 制备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金属浸提液,以无金属浸泡的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1、6、12、24h,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前列腺素E2的表达水平;制作细胞爬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环加氧酶2的表达.结果 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组6、12、24h前列腺素E2表达水平(镍铬:45.568±0.926、60.538±0.988、73.754±0.507;钴铬:40.496±0.693、53.216±0.327、65.470±1.086)高于相应空白对照组(31.122±0.642、31.230±0.634、30.980±0.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金钯合金组前列腺素E2表达水平(钛:31.564±0.719、31.998±0.856、32.066±0.513;金钯:31.540±0.821、31.136±0.518、31.340±0.443)与相应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组环加氧酶2的染色深而均匀;纯钛、金钯合金组与空白对照组染色浅且不均匀.结论 镍铬合金、钴铬合金使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和环加氧酶2增加,而纯钛、金钯合金不影响前列腺素E2和环加氧酶2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异种金属间激光焊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焊件机械强度的测定及熔合区微观结构的分析,探讨口腔常用合金异种金属间激光焊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钴铬合金、镍铬合金、纯钛进行异种金属间的激光焊接,测定焊件的最大抗拉、抗弯强度,并进行拉伸断口的扫描电镜观察和熔合区的金相分析,探讨激光焊接异种金属的焊接质量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钴铬和镍铬合金异种金属间的激光焊件机械性能较好,钴铬焊丝组和镍铬焊丝组在最大抗拉、抗弯强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纯钛与钴铬或者镍铬合金激光熔接接头脆性大,断面可见严重的裂纹和气孔。结论:钴铬合金与镍铬合金异种合金间的激光焊接,不管采用钴铬焊丝或者镍铬焊丝,都可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纯钛与钴铬合金或者镍铬合金都不能采用激光直接进行熔接  相似文献   

3.
3种牙科铸造金属模拟唾液浸泡后粗糙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考察钴铬合金、镍铬合金以及纯钛在不同pH值人工唾液中浸泡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研究3种常用牙科金属的耐腐蚀能力。方法:将3种金属的标准铸造试件逐级打磨抛光后。浸泡于pH值分别为7.0和5.6的人工唾液中。3个月后检测试件表面粗糙度,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pH=5.6的人工唾液浸泡后,3种材料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差异,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金属(P〈0.01)。pH=7.0的人工唾液浸泡后,镍铬合金表面粗糙度大于钴铬合金和纯钛(P〈0.01),但钴铬合金和纯钛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H=5.6人工唾液浸泡组的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表面粗糙度大于pH=7.0组的同种材料(P〈0.01)。各试验组表面粗糙度大小与显微镜观察到的材料表面腐蚀程度一致。结论:纯钛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均有较强的耐腐蚀性,钴铬合金、镍铬合金在酸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较差。3种金属的耐腐蚀性由大到小排列为:纯钛金属〉钴铬合金〉镍铬合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镍铬合金、含钛的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钯银合金和纯钛的金瓷结合强度。方法:执行ISO9693标准,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分别测定镍铬合金、含钛的镍铬合金、钻铬合金、钯银合金、纯钛在常规热处理条件下的金瓷结合强度。结果:金瓷结合强度分别为:镍铬合金(37.82±2.72)Mpa;含钛的镍铬合金(39.23±2.45)Mpa;钴铬合金(39.06±3.41)Npa;钯银合金(47.98±3.74)Npa;纯钛(32.61±5.62)Mpa。镍铬合金、含钛的镍铬合金、钻铬合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种合金与纯钛、钯银合金组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与钯银合金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镍铬合金、含钛的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相近,都大于纯钛且小于钯银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②镍铬合金、含钛的镍铬合金、钻铬合金、钯银合金和纯钛的金瓷结合强度都大于25Mpa,按ISO9693标准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的金瓷结合强度和金瓷界面特征。方法执行ISO9693[1]标准,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分别测定在常规热处理条件下的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的金瓷结合强度。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进行金瓷界面分析。结果金瓷结合强度分别为:镍铬合金:(37.56±2.92)Mpa,钴铬合金:(39.06±2.79)Mpa,纯钛:(32.61±5.62)Mpa,前两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与前两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和X线衍射: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与瓷之间紧密接触,无裂纹,界面过渡层15~20μm。纯钛与瓷过渡层80μm,可见孔洞。纯钛基体表面可见约2μm黑色带。结论①钴铬合金与镍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接近,都大于纯钛的金瓷结合强度。②钴铬合金、镍铬合金、纯钛的金瓷结合强度都大于25Mpa,按ISO9693标准均可应用于临床。③金瓷之间存在结合介质,形成过渡层。  相似文献   

6.
3种烤瓷冠基底合金对HGF体外培养模型中IL-1β释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出量,对不同烤瓷冠基底金属合金进行对比,判断其对牙龈的作用。方法:以镍铬合金、含钛镍铬合金和纯钛为实验材料,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系统中引入不同金属浸提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暴露于浸提液1、3、7、24h细胞分泌IL-1β的量。结果:镍铬合金和含钛镍铬合金浸提液使HGF分泌IL-1β量明显增加(P〈0.01),纯钛组浸提液不影响HGF分泌IL-1β的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镍铬合金和含钛镍铬合金可促进HGF分泌IL-1β,纯钛材料不影响HGF对IL-1β的分泌、提示其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氟离子环境对经烤瓷工序处理后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金(Au)合金、纯钛(Ti)、钴铬(CoCr)合金、镍铬(NiCr)合金试件各6件,模拟临床烤瓷处理后分别置于人工唾液(A组),含有0.2% NaF的人工唾液中(B组),绘制极化曲线,获得并分析材料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结果:B组与A组比较,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自腐蚀电位负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合金无差异。同种金属B组与A组相比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离子环境能使得烤瓷处理过金属的耐腐蚀性能下降,腐蚀速度加快。金合金与纯钛耐腐蚀性能较强,其次是CoCr合金,NiCr合金最差。  相似文献   

8.
镍铬、钴铬合金和纯钛在人工唾液中的耐腐蚀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方法研究钴铬、镍铬合金和纯钛在人工唾液中的耐腐蚀性。方法: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出3种金属材料在人工唾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Bode图、Nyquist图),利用ZSimpWin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根据等效电路R(CR)拟合结果来评估3种金属的耐腐蚀性能。结果:从Nyquist图可见,3种材料的容抗弧半径大小依次为纯钛>钴铬合金>镍铬合金;从Bode图见,3种材料均为一个时间常数,即表面均是一个电容层。根据等效电路R(CR),3种材料的电容层无明显区别,但三者的阻抗值均很大,其中纯钛的阻抗值最大,钴铬合金的阻抗值居中,镍铬合金的阻抗值最小。结论:3种材料在人工唾液中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其耐腐蚀性能顺序是纯钛>钴铬合金>镍铬合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在不同粗糙程度的钛板表面的增殖情况及成骨基因表达。方法:常规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干细胞,按照接种面性质及钛盘表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5组;将牙周膜干细胞按照相同的细胞浓度植于上述5组培养皿内,检测细胞的增值情况和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EM检测钛板表面处理情况:第1组常规机器处理组(G1);第两组75μm Al2O3喷砂组(G2);第3组125μm Al2O3喷砂组(G3);第4组阳极电压处理组(G4);第5组空白对照组(G5)。细胞增殖情况:第1天细胞增殖较慢,但是G2和G3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第3天细胞增殖增快,G3和G4细胞增殖明显加快;第6天G2表现出最快的细胞增殖率,G5则表现出比其他各组明显缓慢的细胞增殖率。基因表达检测:培养后第1、3、6天GAPDH表达相对稳定,骨桥蛋白的表达在各组无显著性差异;骨钙蛋白的表达则有显著性,到第6天,骨钙蛋白在G5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在G2/3的表达明显增强。I型胶原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在G5表达较高水平,而在G2,G3轻度降低,在G5明显降低。结论:牙周膜干细胞在粗糙面增殖优于光滑平面,与塑料表面相较,钛板表面能更利于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芦丁(rutin)对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纯化获得牙周膜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牙周膜干细胞。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牙周膜干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实验分为4组,第1组使用α-MEM培养基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第2组使用含有脂多糖的α-MEM培养基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第3组在含有脂多糖的α-MEM培养基加入芦丁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第4组使用含有芦丁的α-MEM培养基培养牙周膜干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试、茜素红染色、RT-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CK-8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0 μmol/L芦丁对炎症状态下牙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最明显。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10 μmol/L芦丁可以改善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RT-PCR、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芦丁可以增强炎症状态下COL1、ALP、RUNX2等成骨基因和成骨蛋白的表达。结论 芦丁可以增强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为淫羊藿苷在治疗牙周病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将第3代细胞与10~0.001mg/L,6个浓度的淫羊藿苷作用,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ALP活性测定及BSP表达水平,反应其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作用24h,各药物浓度均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P〈0.05)。作用48h,1~0.001mg/L组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P〈0.05)。作用72h,0.1~0.001mg/L组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P〈0.05),10mg/L组抑制人牙周膜增殖(P〈0.05);作用72h,1~0.001mg/L组可促进人牙周膜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作用72h,0.1~0.001mg/L组的BS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淫羊藿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人乳牙牙周膜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表面标记物及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酶消化法和有限稀释法对正常人乳牙牙周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对其来源进行鉴定,进而从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等方面对乳牙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培养获得的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在形态上与恒牙牙周膜干细胞相似,均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分子表型鉴定显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阳性表达间充质来源的表面标志STRO-1,CD146,CD29和CD90,造血系来源的标志物CD34为阴性;细胞周期,MTT和克隆形成率的检测结果显示,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于恒牙牙周膜干细胞;人乳牙牙周膜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骨,脂肪细胞方向分化;同时RT-PCR检测发现,矿化诱导后细胞成骨相关基因(ALP,OCN,Col I)的表达上调,成脂诱导后细胞成脂相关基因(PPAR-γ,C/EBPα)的表达上调。结论:人乳牙牙周膜中确实存在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并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了新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酶消化法及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CD146+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探讨其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从人牙周膜细胞中分选CD146+PDLCs,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波形丝蛋白及Stro-1),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及克隆形成实验鉴定其干细胞特性。结果:CD146+PDLCs表达波形丝蛋白及Stro-1,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体外培养能形成细胞克隆。结论:以CD146为分选指标的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可作为牙周膜干细胞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30岁、>50岁具有完整牙根的第三磨牙各4个,分别刮取根面残留牙周膜进行PDLSCs分离培养,观察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MTT方法检测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分子,并进行体外成骨、成脂诱导,对比分析PDLSCs多向分化能力。结果:两组第三磨牙中均可培养出具有明显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特性的PDLSCs,但>50岁组获得的PDLSCs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其增殖、分化能力亦较<30岁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年龄因素对PDLSCs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具有明显影响;PDLSC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到病人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iPDLSCs)和正常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比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于两种来源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原代培养iPDLSCs 和hPDLSCs,经有限稀释法纯化,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干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鉴定后,对其进行成骨诱导;MTT法检测并比较SDF-1对两种来源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茜素红染色检测SDF-1作用于两种来源的细胞后钙化骨量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法比较SDF-1作用于两者的成骨分化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DF-1作用于两种牙周膜干细胞前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种来源的牙周膜细胞经纯化后均阳性表达干细胞标记物。hPDLSCs较iPDLSCs增殖能力高;两种细胞经SDF-1成骨诱导培养后,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较诱导前明显上调(P<0.05),SDF-1在50、200 ng·mL -1时分别对iPDLSCs和hPDLSCs细胞成骨分化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 正常来源和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均具有成骨分化能力,SDF-1可增强两种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iPDLSCs)和正常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比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于两种来源细胞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原代培养iPDLSCs 和hPDLSCs,经有限稀释法纯化,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干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鉴定后,对其进行成骨诱导;MTT法检测并比较SDF-1对两种来源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茜素红染色检测SDF-1作用于两种来源的细胞后钙化骨量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法比较SDF-1作用于两者的成骨分化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DF-1作用于两种牙周膜干细胞前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种来源的牙周膜细胞经纯化后均阳性表达干细胞标记物。hPDLSCs较iPDLSCs增殖能力高;两种细胞经SDF-1成骨诱导培养后,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较诱导前明显上调(P<0.05),SDF-1在50、200 ng·mL -1时分别对iPDLSCs和hPDLSCs细胞成骨分化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 正常来源和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均具有成骨分化能力,SDF-1可增强两种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蛋白酶Sirtuin 1在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筛选人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并行牙周膜干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加入Sirtuin 1激活剂白藜芦醇使其工作浓度为1、5、10mmol/L。实验组2:加入Sirtuin 1抑制剂烟酰胺使其终末工作浓度为1、5、10mmol/L,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获取培养细胞后半定量RT-PCR检测Sirtuin 1和各组细胞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结果:通过检测牙周膜干细胞的蛋白酶Sirtuin 1和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的mRNA含量,显示随着加入白芦藜醇剂量的差异而出现梯度的上调;而随着烟酰胺的浓度的升高而出现梯度的下调。结论:Sirtuin 1可以有效的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从而促进牙槽骨再生修复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