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白涛敏  刘虹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925-1928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10 mg/(k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 L/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发热和疱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降低患儿炎性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rhIFN)-α2b喷雾剂治疗EV7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疗效及对核因子-κB(NF-κB)、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0例被EV71病毒感染的轻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rhIFN-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变化,肝肾功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NF-κB、TNF-α、IL-6、IL-10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均为正常范围,但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8,(3):390-393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安全性,以及对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2例,年龄3~1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及退热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次10 m L,每日3次,连续给药7 d。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鼻塞、咳嗽、腹泻、咽喉红肿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免疫因子(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鼻塞、咳嗽、腹泻、咽喉红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6及免疫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D_3~+、CD_4~+及CD_4~+/CD_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缩短退热、鼻塞、咳嗽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消失时间,与抗病毒药合用效果优于单用抗病毒药,且合用与单用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饭前1 h或饭后4 h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2.5 mg/(k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咽痛消失时间、脓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扁桃体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IL-6、IL-1β、IL-18、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琼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7):1668-1671
目的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三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头孢呋辛酯颗粒,30 mg/(k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和止咳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头孢呋辛酯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10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止咳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最高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效果较好,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结果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组热退时间、疱疹结痂及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痊愈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21.64、44.56、13.52、3.263、8.71,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χ2=5.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科检查确诊的16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单药阿奇霉素,以注射与口服相结合方式给药;治疗组以同样剂量,同样给药方式给予阿奇霉素,同时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和鼻塞流涕症状消退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的症状消退所用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作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治疗药物,能明显缩短抗生素的用药时间,并且提高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给予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按手足口病控制指标,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蒲地蓝口服液在5岁以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5岁以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两组均完成15d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退热、疱疹消退、神经症状消失、住院及溃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5d炎症因子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药物联合使用15d后炎症因子IL-1β、IL-6、NSE、hs-cTn及S100B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蒲地蓝口服液在5岁以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能缩短其病情好转时间,可降低炎症联级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芳 《抗感染药学》2020,17(4):593-595
目的:评价蒲地蓝口服液辅助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间诊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30例资料,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n=111)和治疗组(n=119);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与匹多莫德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CP-4、IL-6和CRP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蒲地蓝口服液辅助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匹多莫德,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周跃华 《中国药业》2013,(12):141-142
目的观察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7例给予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128例给予口服双黄连颗粒,观察两组疗效、病程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皮疹消退、热退、临床痊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稀释液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缩短病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开喉剑喷雾剂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蓝芩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与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2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减轻患儿机体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蒲地蓝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儿科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再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蒲地蓝进行治疗,治疗10~14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为(1.73±0.14)d,对照组为(3.03±0.32)d,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4.73±1.74)d,对照组为(10.12±3.11)d,观察组咳喘减轻时间为(7.36±2.13)d,对照组为(10.15±3.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6、IL-8、TNF-α和INF-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和INF-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蒲地蓝能降低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提高了阿奇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97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10μ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5~10 m L/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和进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黏膜充血和溃疡恢复时间、总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 d后,对照组进食为"好"的占比分别为42.86%、69.05%;治疗组进食为"好"的占比分别为56.36%、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患儿进食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救治的6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对照组只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可以显著增加治疗效果,缓解口腔局部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叶鑫 《中国药师》2015,(1):91-93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散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IL)-6、12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HFMD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退热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拉酵母菌散0.25 g,qd,温开水冲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血清PCT、IL-6、IL-12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血清PCT、IL-6、IL-12水平均有不同幅度下降(P<0.05和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辅助治疗儿童HFMD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降低血清PCT、IL-6、IL-12水平,可抑制患儿的免疫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抗体夹心法测定15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1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D患儿急性期TNF-α、IL-6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TNF-α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咽结膜热的疗效与依从性。方法:将257例咽结膜热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治疗组予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次5~10 mL口服,3次/天;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d) 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均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112/121),对照组总有效率93.4%(127/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咽结膜热疗效肯定,与更昔洛韦相比较疗效相当,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服药依从性好,小儿与家长更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