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前静脉输注不同剂量泮托拉唑钠对患者术中胃液酸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生理盐水组(N组)入室后于15 min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ml,P1组和P2组分别静脉输注泮托拉唑钠40和8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给药后15 min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给药前(基础状态)、给药后1 h、2 h和术毕时抽取胃液,测定pH值.记录术后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P1组和P2组胃液pH值升高,P2组胃液pH值≤2.5发生率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降低(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输注泮托拉唑钠40 mg可提高术中胃液的pH值,有助于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误吸导致肺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急性创伤伤员在急诊全麻诱导中很容易发生胃液误吸性肺炎。其严重程度与胃液的pH有直接关系。pH低于2.5常会带来严重后果。甲氰咪胍是一种组织胺H_2受体对抗剂,能较强地抑制胃酸分泌,其作用包括降低氢离子浓度和减少胃液分泌量,现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作者意在探索创伤伤员应用甲氰咪胍使胃液pH急剧升高的作用,以保护伤员使之免于发生胃酸误吸性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液胆红素水平监测对胃管拔除时机选择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肠梗阻及胃肠手术而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测量24 h胃液引流量及观察肠鸣音、肛门排气的方法,以胃液量<600 ml/d、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恢复为拔胃管指征;观察组采用监测胃液胆红素水平法,以胃液胆红素<17μmol/L为拔胃管指征.比较两组拔胃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结果 拔管成功率观察组为94.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液胆红素水平可确定拔胃管的最佳时机,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兔胃液吸入性肺损伤中的变化及川芎嗪(Ligustrazini,Lig)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兔气管内注入胃液的方法复制误吸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并以Lig为干预因素,侧重观察在其急性发病过程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的变化。结果:胃液误吸后BALF中IL-8含量升高,Lig治疗后IL-8显著降低。结论:Lig通过拮抗IL-8的产生,有效地减轻了由胃液误吸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镇静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镇静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危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ICU病房APACHEⅡ评分≥16分的危重患者随机均分为咪唑安定+芬太尼镇静治疗组(A组)和丙泊酚+芬太尼镇静治疗组(B组).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2~5分.分别临测其用药前、用药后12、24 h血糖(Glu)、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胃液pH值.结果 A、B两组接受镇静治疗后12、24 h,Glu、Cor和ACTH水平与镇静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胃液pH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能够降低其过度应激状态,提高胃液的pH值,从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体外建立胃液刺激膀胱癌EJ细胞株的研究模型,观察胃液对EJ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胃液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7.
危重病人出现急性糜烂性胃炎而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很高,一般是用抗酸剂中和胃酸及单用或并用甲氰咪呱来控制胃液pH,从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但作者怀疑是抗酸剂降低胃液pH的效应,还是导致出血的其它原因发生了变化,故对Sakatoon大学医院外科ICU的126名危重病人进行了观察研究。这些病人都具有下列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1.急性呼吸衰竭;2.ARDS;3.休克;4.急性肾衰;5.急性肝衰;6.烧伤>40%者;7.脓毒症;8.颅脑损伤;9.多处创伤;10.大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液中的AFP与CEA检测在胃部恶性肿瘤和胃部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4位胃癌病人,22例胃部良性病患者的AFP与CEA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 34例胃癌病人胃液中的AFP与CEA的阳性检出率及联合诊断率均明显高于胃部良性疾病的患者水平(P<0.005).结论测定病人胃液中的AFP与CEA的含量,特别是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洗胃方法及洗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在做好相应基础抢救的同时选择30-35℃的温生理盐水作为洗胃液(或配备有效洗胃液),进行正确的插管,洗胃操作过程.结果:抢救828例经口服中毒患者,4例经切开洗胃,1例在插管过程中呼吸心跳停止,CPR未成功.洗胃成功率达99.30%.结论:选择有效的洗胃液和掌握正确的洗胃方法,才能提高洗胃的成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互穿网络(IPN)技术制备了以甘油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酸钠/纤维素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了该IPN凝胶在不同温度、pH值和不同离子下的溶胀变化行为以及它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溶胀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IPN凝胶的平衡溶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下,温度于35~42℃时该凝胶具有溶胀突变特性,但在酸性环境下无此特性.于25℃和37℃的条件下,分别考察pH对该凝胶溶胀率的影响,表明在25℃和37℃时该凝胶都有良好的pH敏感性.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环境中,考察了该凝胶的溶胀动力特性,发现该凝胶在人工胃液环境中溶胀率小,溶胀缓慢;而在人工肠液中溶胀率高,且溶胀速儋率快.通过调整配方,该IPN凝胶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靶向肠道功能成分释放载体.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8岁,因贲门癌在外院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术后第4天排气,胃液引流量每天200~600 ml.术后第5天拨除胃管进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呃逆、恶心、呕吐.再次留置鼻胃管减压,胃液引流量每天800-1200 ml,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行X线立位腹平片可见胃液潴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术前肌注西咪替丁对胃液pH和胃容量影响。选择35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术前肌注西咪替丁4mg/kg,对照组不给西咪替丁。结果表明,给药后lh时的胃液pH的均值为3.90±0.86,与给药前的胃液pH均值2.40±1.08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给药后3h的胃液pH为最高,达5.70±1.17,给药组6h内胃液量(19.05±8.68)与对照组(59.64±13.47)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因此,术前应用西咪替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端胃在非营养液排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γ闪烁成像仪和99m锝-植酸钠组成的非营养液核素餐,对3组SD大鼠[正常组(NG)、剖腹探查组(LG)、远端胃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组(BillrotgIgroup,BIG)]进行不同时期胃液体排空功能测定.结果NG大鼠在16周内胃液体排空无明显变化(P>0.05);LG大鼠在术后4周内胃液体排空存在延长现象(P<0.01),第8周才基本恢复至术前标准(P>0.05);BIG大鼠在第16周胃液体排空仍没恢复到术前标准(P<0.01).结论剖腹探查能暂时抑制胃非营养液排空;远端胃在非营养液排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液食管返流病人中可以发现十二指肠液的成分,而十二指肠液返流对食管粘膜的损害作用是肯定的.作者对53例胃液食管返流病人经食管测压确定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位置后,经鼻放入两探头至距其上界5cm处,分别测定食管内的pH值和是否含有胆红素成分,用以区分单纯胃液返流抑或胃十二指肠液混合性返流.连续24小时记录监测情况,受试者日进3餐,食物的pH值限定在5~7之间.如食管内pH值小于4,未检测出胆红素成分者定义为单纯胃液食管返流,反之为胃与十二指肠液的混合返流.对照组共25例,其中24例(95%)食管内检测到胆红素的时间未超过24小时总监测时间的2.9%,凡超过此水平者,认定为有十二指肠液返流.53例病人中有20例为单纯胃液返流,其余33例为胃与十二指肠液的混合返流.对53例病人进行内窥镜检查发现:无食管粘膜损伤者16例;有损伤者10例;食管粘膜出现Barrett化生改变27例,其中,胃液食管返流病人6例(27%),胃与十二指肠液混合性返流病人21例(68%).  相似文献   

15.
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佩武  王代科 《腹部外科》1997,10(5):215-216
为评价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HSV+MA)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我们对45例行HSV+MA者进行了术后1~7年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疗效属VisickⅠ~Ⅱ级者占91.1%,Ⅲ级者8.9%。术后胃酸分泌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胃液和血清胃泌素虽然较术前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术后胃液胆酸浓度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SV+MA可有效降低溃疡复发率,又可保留胃窦和幽门功能,是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胃冲洗对急性胃动力障碍伴胃潴留患者胃液pH值及细菌谱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部术后并发急性胃动力障碍伴胃潴留患者60例,均转入ICU且留置胃管。采用20mL注射器经鼻胃管匀速注入0.9%氯化钠20mL,缓慢抽吸出胃内容物,反复进行5次,必要时增加次数,直至无法抽吸出胃液为止。分别留取洗胃前即时、洗胃后4h及12h胃液标本,测其pH值并行细菌培养。结果患者冲洗胃前即时胃液pH值为4.83±1.46,冲洗胃后4h为4.02±1.21,12h为3.68±1.31;60例患者冲洗胃前共培养出8种病原菌,各菌落数随着冲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对急性胃动力障碍伴胃潴留患者进行胃冲洗,可降低胃液pH值及胃内有害细菌的定植。  相似文献   

17.
小儿麻醉的术前禁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前禁饮食是为了降低吸入性肺炎危险性和严重性。本文讨论小儿胃食道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术前药对胃液的影响和禁饮食的新准则。进食固体食物后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使胃排空,而禁饮时间可以缩短,麻醉前禁饮2h其胃内容物及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均与长时间禁饮食者相同。缩短禁饮时间可改善病人不适感、增进合作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术前药对胃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术前禁饮食的新观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液体的胃排空比固体食物快,外伤、术前用阿片类药物等可延迟胃排空,甲氧普胺和西沙必利可加快胃排空,组胺H_2受体抑制药和H~+K~+ATP酶抑制药可减少诱导的胃液量,提高其pH值,术前2~3h口服150ml液体(儿童2~5ml/kg)不增加残余胃液量及降低pH,建议健康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从午夜开始禁固体食物,术前3h尚可饮少量液体。急诊手术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期间少量饮水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期间少量饮水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治疗中仅按常规护理即绝对禁食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患者少量、多次饮水(10~20 ml/次,1次/2~3 h).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适反应、咽部感染、口唇干裂、早期呃逆、胃液量及留置胃管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不适反应、咽部感染、口唇干裂、早期呃逆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胃液量的变化和胃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期间少量、多次饮水,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及降低咽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例十二脂肠溃疡病人实施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前后,可视粘液排泌量术后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溶解性粘蛋白排泌量术后降低,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解性粘 排泌量术后升高.尤其刺激后胃液中升高明显,与术前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HSV术不明显损害胃粘液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