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23例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后5~10 d内行(DSA)检查。采用双盲法对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对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各段狭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侧椎动脉不同性质的斑块在椎动脉各段的分布进行多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46条椎动脉既行CTA检查又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4,P0.05),同时采用Kappa检验评价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Kappa=0.803,P=0.000,P0.05,Kappa0.75),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81.6%,特异度97.0%,准确度94.2%,阳性预测值86.1%,阴性预测值95.9%。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48例进行颅脑CTA、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对21例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79%,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56%,颅脑MRA阳性率为54%,DSA检查阳性率为95%,颅脑CTA阳性率为92%。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MRA、血管彩超、TCD检查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与DSA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CTA可以作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发现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 IA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96支椎动脉中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 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CDFI与MRA对其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效能,并对CDFI、MRA在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准检查发现80例患者共68例阳性,12例阴性;CDFI检查的敏感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CDFI检查发现椎动脉血流异常(25.00%)、单纯椎动脉异常(15.63%)、颈内动脉血流异常(28.13%)、动脉硬化(15.63%)、血管痉挛(10.94%)、血管狭窄(4.69%)患者。56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MRA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扭曲变细(17.86%)、双侧椎动脉扭曲(14.29%)、双侧椎动脉变细(25.00%)、左侧椎动脉变细(25.00%)、右侧椎动脉变细(10.71%...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检查。其中20例在CTA检查1周内接受减数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r=0.837P,0.001),对发育不良,血管扭曲的判断与DSA完全一致,对椎动脉起始端钙化的开口位置的显示优于DSA。(2)80例160条椎动脉中,正常88条(55.0%)。粥样硬化性狭窄29条(18.1%)。发育不良性狭窄20条(12.5%)。非自然扭曲18条(11.3%)。扭曲伴狭窄5条(3.1%)。另见起始端钙化7条。结论:CTA能清晰地显示全程椎基动脉系统,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共33例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平均(56.2±6.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于1周内行TCD和DSA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9例(87.88%),DSA显示椎基底动脉异常12例(36.7%),颈内动脉系统异常14例(42.4%),无血管异常7例(21.2%)。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也可能是前循环缺血的表现或功能性因素,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重要诊断意义,DSA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并观察时间积分平均流速(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结果:1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治疗前TCD异常率为84.81%(134/158),其中血管流速减慢113例(占71.52%),血管流速增快44例(占27.85%),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54例(占34.18%);治疗后TCD异常率为20.89%(33/158),与治疗前比较,低流速的血管血流速度增加(P<0.05),高流速的血管血流速度下降(P<0.05),血管博动指数(PI)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D检查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利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97例患者中女性 63例,男性 34例.年龄 34~ 79岁,平均 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 MRA及 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 97例患者中椎动脉 MRA异常 61例 (占 62.88% ), TCD异常 83例 (占 85.56% ).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99例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观察多项血流参数。结果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阳性率为 5 6% (168/2 99)。阳性患者椎动脉内径狭窄 (P <0 .0 5 ) ;收缩期最大流速 (Vs) ,平均流速 (Vm )及舒张末期流速(Vd)较阴性患者明显减低 ,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结果表明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结构异常有助于对病因的认知和理解,对血管结构异常的分型可以使诊断规范化、系统化。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分型及临床意义。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9-01/2002-12青岛市市立医院门诊及病房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干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发现的33例血管异常者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尝试性地进行分型。主要观察指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分型。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结构异常分为锁骨下动脉型、椎动脉型、基底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4个类型,每型又分为2~5个亚型。椎动脉型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主要类型,占61%,其次为基底动脉型、锁骨下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结论:椎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血管性病因。血管结构异常因其成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11.
高频彩超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瑞 《临床医学》2009,29(9):76-77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及分析。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引起症状的为40例,占80%,单侧血管病变为31例,占62%,双侧血管病变9例,占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用惠普HP85 0 0彩超检测 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动脉指数、血管结构及走行 ,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患病组血流速度 (Vm )减慢、阻力指数 (RI)增高、血管内径缩小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1) ,3 0 0 %血管迂曲走向异常。结论 :二维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像相结合技术为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椎动脉狭窄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 114例腔隙性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CTA总异常率为78.9%.单纯前循环病变20例,单纯后循环病变21例,前后循环共同病变49例.其中动脉内膜明显增厚49支血管,轻度狭窄109处,中度狭窄26处,重度狭窄5处,血管闭塞9条,血管发育异常6条,骨刺压迫椎动脉4处,血管内软斑形成60处,血管钙化斑118处.结论 颈部CTA无创、快速、三维图像、可任意旋转、可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对于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别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彩超对中老年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进行病因分析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引起症状为27例占84.4%,单侧血管病变为20例占62.5%,双侧血管病变7例占2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37例脑血流图加转颈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7例脑血流图检查加做转颈试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37例脑血流图常规下检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4例,阳性率为32%,加做转颈试验后检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共93例,阳性率为68%。脑血流图加转颈试验检查能明显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1周内血管超声、TCD、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系统评价其敏感度。结果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血管超声对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68.4%;TCD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76.3%;CTA对椎基底动脉颅外和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88.9%。结论血管超声、TCD、CTA可以作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的初步筛查工具,而DSA仍然是金标准,并且DSA能准确判断脑血管的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邢成名  刘学升  卢幸明  李军  张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452-5453,F003
背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结构异常有助于对病因的认知和理解,对血管结构异常的分型可以使诊断规范化、系统化。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分型及临床意义。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9-01/2002-12青岛市市立医院门诊及病房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干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发现的33例血管异常者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尝试性地进行分型。主要观察指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分型。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结构异常分为锁骨下动脉型、椎动脉型、基底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4个类型,每型又分为2~5个亚型。椎动脉型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主要类型,占61%,其次为基底动脉型、锁骨下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结论:椎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血管性病因。血管结构异常因其成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行颈部CTA检查,并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重建。结果:52例VBI患者中,有33例存在血管结构异常,22例存在血管狭窄,18例可见一侧椎动脉明显较对侧纤细。结论:血管狭窄、发育异常等是VBI等的重要发病原因,CTA可作为临床诊断VBI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颅超声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0例患者进行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颞窗对颈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180例,占90%;正常者20例,占10%;2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80例,占40%;正常者120例,占60%.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MRA在眩晕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眩晕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患者进行椎动脉MRA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椎动脉MRA显示正常者14例,显示异常者38例,其中管腔闭塞3例、管腔狭小13例、局限性狭窄15例,延长迂曲或折角形成7例。此外,在17例进一步行椎动脉DSA的患者中,椎动脉DSA与MRA完全吻合者为12例,完全吻合率为70.59%。结论椎动脉MR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显示大部分椎动脉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