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小定点整脊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评分、VAS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的深度值D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临床控制和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病治疗评分、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的深度值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小定点整脊术与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三小定点整脊术临床疗效优于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2.
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颈椎失稳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半年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颈椎失稳情况(包括颈椎曲度变直、颈椎曲度反向、颈椎旋转移位)比较,除颈椎旋转移位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配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3.
宋仲涛  谭曾德  王军 《吉林中医药》2020,40(8):1099-1102
目的探讨曲度牵引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坐位直线牵引配合中频电治疗,观察组采用卧位曲度牵引配合推拿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0天。治疗前后摄颈椎正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Borden氏测量法),测定NDI指数及VAS评分,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颈椎曲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NDI指数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和观察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度牵引配合推拿疗法能显著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NDI指数及VAS评分,其作用机制与重建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易筋经功法配合骨通贴膏对颈型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练习易筋经第3势(韦驮献杵第三势)及第7势(九鬼拔马刀势)并配合骨通贴膏外敷治疗,对照组34例行颈椎牵引疗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收集相关影像学资料及数据,采用Borden测量法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弧弦距)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NDI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颈椎弧弦距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颈椎弧弦距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愈显率91.18%,对照组79.41%,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易筋经功法配合骨通贴膏能够改善颈型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与后侧入路针刀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B组行后侧入路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情况、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B组80.56%,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VAS评分及症状积分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同B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颈椎病治疗中,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四天穴针刺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中药热罨包法和传统中药热罨包法在颈型颈椎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康中心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传统中药热罨包法治疗,研究组48例予以改良中药热罨包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ernon颈椎残障指数量表(DN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生理曲度值。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NDI量表评分、VAS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NDI量表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颈椎生理曲度值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中药热罨包法在颈型颈椎病康复中应用相较于传统中药热罨包法而言,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4家医院将1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例)和牵引对照组(60例),测量治疗前后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颈夹脊(1~4)和悬钟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颈夹脊(1~4)和悬钟配合常规针刺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针剌风池、颈夹脊(1~4)、天柱、肩井等穴位,艾灸颈夹脊(1~4)与悬钟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其操作同治疗组中的针剌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及Borden氏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积分与压痛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消除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黄昭 《现代中医药》2021,(2):97-101
目的观察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颈椎生理曲度与颈部活动度、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差异及心理状态。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化表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手的功能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前屈、颈后伸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延长,颈椎生理曲度较治疗前增大,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前屈、颈后伸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颈椎生理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肌肉表面平均肌电振幅值(AEMG)较治疗前降低,中值频率(MF)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EMG低于对照组,M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颈椎牵引并辅以情志护理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颈部活动状况,促进颈部肌肉放松和减轻肌肉疲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结合仙鹤决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坐位枕颌带牵引和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量表评分法和颈椎曲度值(弓弦距)测量获得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症状改善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颈椎牵引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小针刀疗法、功法锻炼三联疗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用三联疗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40例,治疗1个月后采用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颈椎残障指数评分系统(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用Borden颈椎曲度测量法对颈椎曲度的改善程度进行测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颈痛NRS评分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颈椎曲度测量值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根据NDI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优28例(70.0%),良7例(17.5%),中4例(10.0%),差1例(2.5%),优良率为87.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颈椎疼痛症状,恢复颈部功能和正常的颈椎曲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烫熨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烫熨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症状体征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症状体征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烫熨与颈椎牵引联合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与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疗效、疼痛积分、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呈降低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疼痛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颈椎活动及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7,(8):1026-1027
目的:探究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配合佩戴颈围治疗,治疗组行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促进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非手术脊椎减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给予传统颈椎牵引系统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0分法量化评分、椎间盘突出面积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能有效改善颈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突出的椎间盘还纳率,最大限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塞来昔布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颈椎牵引),观察组基础治疗联合桂枝葛根汤加味口服,治疗2w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疗效、疼痛视觉评分(VAS)并测量颈椎曲度。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弧弦距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颈部不适及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脊柱整体观"自制功能锻炼操,观察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19例,采用自制颈部锻炼操治疗;B组20例,采用推拿手法治疗;C组20例,采用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运用Borden氏法测量患者X线颈椎曲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田中靖久颈椎评分表评判颈椎功能,上述3个指标共同评价患者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颈椎曲度均高于B组(P0.01);A组患者颈椎曲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或P0.01);治疗后B组患者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颈部锻炼操锻炼,然而远期疗效低于颈部锻炼操锻炼;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可获得更好的近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卧位整复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以卧位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以间歇牵引方法治疗。采用Borden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疼痛程度,观察疗效。结果: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组颈椎生理曲度值分别为(7.15±3.83)mm、(5.55±3.88)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卧位整复手法可有效改善或重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对照组运用牵引治疗,治疗3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力学平衡枕是解除颈神经受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