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2月门诊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3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胶囊、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疼痛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早期带状疱疹6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胶囊、甲钴胺胶囊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胶囊、甲钴胺胶囊口服治疗。疗程2wk,随访至90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结痂脱痂所需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方面,经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昔洛韦胶囊、甲钴胺胶囊联合一清胶囊对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昔洛韦胶囊、甲钴胺胶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气滞血瘀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甲钴胺穴位注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VAS评分及SA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VA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穴位注射,患者症状缓解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沈海容 《新中医》2015,47(4):220-22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静脉滴联合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组在甲钴胺静脉滴的基础上联合芍药甘草汤内服、生山药捣烂外敷治疗,均治疗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痛的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联合阿昔洛韦、甲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昔洛韦及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疗效.结果 1个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在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lt;0.01),试验组痊愈率为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χ2=4.41,P&lt;0.05).试验组后遗神经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lt;0.01),后遗神经痛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1%,对照组为68.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 氦-氖激光联合阿昔洛韦、甲钴胺早期干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齐刺配合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取患侧病变神经相应棘旁的阿是穴齐刺,配合疱疹周围局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吲哚美辛,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并局部外涂阿昔洛韦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积分(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VAS积分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愈率80.6%,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治愈率54.8%,总有效率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有后遗神经痛患者2例(占6.5%),对照组有后遗神经痛患者11例(占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齐刺配合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止痛效果好,临床疗效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阿昔洛韦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1例(3.33%)、对照组6例(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割治疗法联合蒙医铜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割治疗法联合蒙医铜罐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割治疗法联合蒙医铜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5.76%(25/33),高于对照组的39.39%(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梅花针、电针、灸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颇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散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用活血散瘀汤口服,对照组用甲钴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散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钴胺分散片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1月16日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带状疱疹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甲钴胺分散片每次0.5 mg,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疼痛部位皮肤联合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量1.5 g·10 m~(-2),每次时间控制在3~5 h,每天总用量10 g,对照组无外用制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分别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以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H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甲钴胺分散片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带状疱疹神经痛安全,可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纳、甲钴胺、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予针刺、梅花针结合药物(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以VAS疼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用阿昔洛韦、甲钴胺,对照组只用阿昔洛韦,治疗10天。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97%、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于飞 《新中医》2010,(11):93-9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自拟中药方(柴胡、龙胆草、延胡索、香附、川楝子各12g,黄芪、蒲公英、丹参、白芍各30g,黄芩、生甘草各10g,当归、生地黄、赤芍各15g,全蝎6g,蜈蚣2条)联合梅花针、火罐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复合维生素B片、甲钴胺片、阿昔洛韦片、芬必得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针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马齿苋煎液湿敷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防治所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40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口服,对照组外用阿昔洛韦凝胶,观察组采用马齿苋煎液湿敷联合TD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皮疹结痂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痊愈时间以及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疹结痂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0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上,采用马齿苋煎液湿敷联合TDP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且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对疱疹部位进行火针治疗后,再进行拔罐治疗,治疗前3天1日1次,之后隔日1次;对照组西药治疗,予以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甲钴胺片口服治疗,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0.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疗程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配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优于口服西药,可快速缓解疼痛程度,操作更为简便,明显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滚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滚针配合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睡眠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睡眠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睡眠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配合拔罐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波导入阿昔洛韦软膏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2组均采用针灸及拔罐治疗,1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超声波导入阿昔洛韦软膏治疗,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0天。结果: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2%,观察组为9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对照组为18.8%,观察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导入阿昔洛韦软膏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且止痛效果明显,可快速解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3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药物联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痊愈、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痊愈、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后遗神经痛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LED红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53例应用双氯芬酸钠,甲钴胺,维生素B1联合LED红光照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血府逐瘀汤联合LED红光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无一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LED红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