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中HBV各基因整合与癌基因、抑制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以随机引物法制备HBV全基因及各基因探针,用Southern杂交测定HBV DNA的整合状态,以斑点杂交检查整合型HCC中HBV各基因的整合,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方法检查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32例纯整合型HC中HBV X.S.Per-S和C的整合率分别为87.5%(28/32),62.5%(20/32),62.5%(2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中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基因工程技术由大肠杆菌合成重组乙型肝炎病毒(HBV)X抗原(HBxAg)并制备兔抗-HBxIgG以检测HBxAg,合成一对以HBVX基因序列为模板的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BVDNA。免疫组织化学和血清学方法分别用以分析肝病患者肝组织中的HBxAg和血清标本中的HBxAg、抗-HBx。发现HBxAg在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肝组织中检出率为72.7%,在肝炎后肝硬化(LC)中为92.6%,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在LC中检出率为47.8%。在CAH、慢性迁延性肝炎和LC的血清中HBxAg的阳性率分别为44.4%、66.6%和33.3%,与HBeAg的阳性率相似,而且在这些HBxAg阳性的血清中可检出HBVDNA的存在,HBxAg的表达与HBV复制紧密相关,HBxAg可能是一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在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6例HBeAg阴性AsC中,9例肝内仅见局灶性HBVDNA阳性肝细胞,其中4例血清HBVDNA阳性,说明部分HBeAg阴性AsC也存在极低水平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4.
福建肝癌细胞EBV感染与HBV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EBV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EBV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探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9例(含癌旁肝组织)和9例肝硬变组织中高拷贝数EBER1(EBV编码的小RNA)、HBVDNA和P53蛋白.结果肝癌细胞核内EBER1阳性率为203%,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内HBVDNA阳性率为593%,EBV存在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内P53蛋白表达率为339%,P53表达与EBER1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肝癌细胞内EBV感染与HBV存在无明显关系,肝癌中P53表达与EBER1无关  相似文献   

5.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属于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经精子传播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91,自引:4,他引:9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经精子传播的可能性。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精子中的HBVDNA(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原位杂交及32P标记探针Southern吸印杂交法);并用正常人精子进行HBVDNA俘获试验;对引产胎儿标本进行HBsAg、HBcAg(ABC免疫组化法)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22例慢性乙肝患者精子标本中,3例检出HBVDNA,分布于精子的膜部和核心部。对母亲无HBV感染、父亲为慢性HBV感染者的4例胎儿的检测表明,在1例胎儿的肝、小肠、肾、肺、骨骼肌中检出了3.2kb的游离型HBVDNA及HBsAg、HBcAg的表达;该胎儿的父亲精子亦检出HBVDNA。体外试验表明正常人活精子能俘获HBVDNA,被俘获的HBVDNA在精子内的分布位置与乙肝患者精子相同。结论乙肝病毒可能通过感染精子垂直传播,精子被感染的机制涉及对HBVDNA的主动性捕获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发生中p16基因缺失与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过程中抑癌基因P16的存在及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随机引物法标记制备Dig-p16cDNA探针,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癌发生中P16基因的存在及表达情况。结果 斑点杂交显示P16探针敏感率为1.0pg。56例HCC癌组织及28例癌旁组织DNA与P16探针点杂交的阳性率分别为55.36%(31/56)、89.2  相似文献   

8.
乙型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GBV和HCV)感染与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关系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沈阳地区117例肝癌、107便肝硬化和45 析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CV血清标志及HBVDNA和HCV RNA检测,并采用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其中73便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BV感染率(60.7%)显著高于HCV感染率(33.5%,P〈0.01),  相似文献   

9.
肝癌中cyclinD1扩增与HBV感染及病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癌基因cyclinD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HBV感染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对cyclinD1和CDK4癌基因以及HBV的感染状态进行了检测,切片同时行病理检查.结果肝癌39例中9例cyclinD1存在2~30倍的扩增(237%),其中1例检出重组杂交带;37例中5例(135%)有CDK4的扩增;HBVDNA在肝癌组织中检出的阳性率为947%,HBVDNA整合率为744%.相关分析发现,cyclinD1的扩增与CDK4扩增,HBVDNA整合,肿瘤的分化高低和肿块大小等之间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031,039和055,全部P<005.结论cyclinD1的扩增与HBVDNA的整合密切相关,并在肝癌的恶化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一步反转录。聚合酶链原位扩增法(ORT-PCRIS)检测肝细胞癌(HCC)及癌周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同时以一步反转录-PCR(ORT-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匀浆内HCVRNA。发现癌和癌周组织经原位扩增后HCVRNA检出率为77.8%(2/27)及81.5%(22/27),而血清及组织匀浆内仅为29.6%及37.O%,两者与癌及癌周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ORT-PCRIS示在癌组织中HCVRNA以核型为主(12/21),阳性细胞点样分布,细胞内信号强度多为+(57.1%);而癌周组织以核浆型为主(14/2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信号强度多为+++(50.0%)。无论在癌还是在癌周组织均未发现HCVcDNA存在。结果提示ORT-PCRIS优于RT-PCR,HCV对本地区HCC发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癌周HCV复制较癌组织内活跃,癌和癌周细胞核阳性表明HCVRNA在核内整合或复制,这种整合或复制对肝细胞基因组DNA产生的影响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