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评价其食用健康风险.方法 对本市销售量较大的海产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共3 类18 种海产品,计120 份样品进行采样和15 项元素、农残及微生物指标检测;采用综合评价方法 对海产品污染状况进行危害识别、分类描述、分区暴露分析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该市海产品合格率为35.8%,检出的主要污染物为铅、镉、汞、砷、甲醛5 种元素和微生物指标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其中,以镉的合格率最低,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海产品污染物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镉、副溶血性弧菌、铅、砷、甲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 类海产品中海水鱼类的合格率最高,软体类的合格率最低,3 种处理方式的海产品中冰冻的合格率最高,其次为新鲜的,干货的合格率最低.我市居民人均食用海产品消耗以海水鱼类为主.结论 我市海产品的的健康风险主要是镉的污染,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性风险,而干货中的砷和甲醛污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县外环境水体和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和流行特征,为本县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外环境水体(包括溪水、近岸港口水和养殖海水等)、养殖和市售水产品(鱼类、甲壳类和贝壳类等海鲜)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采集定点样品750份,其中水样270份、海产品480份。结果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标本407份,检出率为54. 27%。外环境水样副溶血性弧菌138株,检出率为51. 11%,其中海水检出率为87. 04%(94/108);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269株,检出率为56. 04%。海产品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贝壳类,其检出率为70. 56%(127/180),鱼类与贝壳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壳类与贝壳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宁海县养殖海水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贝壳类等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应适时加强监测防控和饮食管理。  相似文献   

3.
珠海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生态分布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CB/T4789.20-2003及GB/T4789.7-2008进行采样和检验.[结果]318份样品检出VP103株,平均检出率32.4%;不同样品检出率是:海鱼类17.7%,甲壳类41.2%,贝壳类56.7%,软体类8.5%,贝壳类和甲壳类检出率显著高于海鱼类和软体类(P<0.01);不同场所检出率是:市场33.7%,餐厅30.7%,两类场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珠海地区海产品VP污染较为严重,存在饮食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海产品加工制售环节VP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温岭市海产品中不同种类及销售、加工等环节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2017年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温岭市海产品发售市场及部分餐饮饭店进行了监测采样200份,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进行检测。结果监测样品200份,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7份,检出率为58.50%。其中贝壳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66.67%;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61.24%、42.86%、18.75%。不同种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1)。结论温岭市海产品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海产品的监测及管理,倡导消费者食用煮熟海产品,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3~2004年广西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防范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GB/T4789.7和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络的统一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对来源于不同沿海地区的4类海产品共205份进行检测,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1株,检出率20.0%,其中甲壳类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为26.0%、贝类为24.7%,海鱼类为12.5%。结论说明在广西市售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率较高,存在着食用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生食海产品和生熟交叉污染,是重要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不同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食品和菜肴加工环节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冷菜间厨师粪便带菌情况,为防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4789.7-2003进行检验。结果431份海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9份,检出率为11.37%;77份冷菜检出2份,检出率为2.60%;403份加工环节采样样品检出24份,检出率为5.96%;300份冷菜间厨师粪便检出1份,检出率为0.33%。结论杭州市海产品、冷菜和菜肴加工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冷菜间厨师粪便带菌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 4789.7—2008)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104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1份,阳性率为39.42%,其中生吃海产品检出率为19.23%(5/26),不同季度生吃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 4,P0.05);生吃淡水鱼检出率为46.15%(36/78),不同月份生吃淡水鱼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5 4,P0.05)。结论广州市生吃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海洋微生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为甲壳类、软体类、海鱼类等食品.海水温度、盐度以及金属离子浓度会影响海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数水平,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逐渐成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海产品是否处理得当及人群自身的免疫力都会成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因素.通过教育改变消费者行为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的有效措施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汕头市海产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分别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霍乱弧菌。结果 155份海产品中有2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90%,其中鲜活虾蟹类的检出率最高,为15.00%,其次为鲜活(冰鲜)鱼类(13.33%)和生食水产品(12.50%)。共检出致病菌21株,检出率为13.5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7.74%,其次为创伤弧菌(4.52%)、霍乱弧菌(1.00%)和沙门菌(1.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91%)。结论汕头市海产品中存在常见的致病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依然是主要的致病菌,创伤弧菌位居第2位,沙门菌、创伤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桐庐县市售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对桐庐县5个主要集贸市场和2个超市采集8大类9个品种509份食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桐庐县8大类9个品种509份食品中检出溶血性弧菌71株(检出率为13.94%),均在381份生鲜食品中检出,检出率18.64%。水产品、海产品、禽肉、猪肉、牛羊兔肉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31.42%、23.33%、14.06%、10.53%和9.26%。结论:水产品、海产品和禽肉是桐庐县主要副溶菌污染食品。夏季未控温市场的生鲜动物性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对夏秋季开放性市场进行控温和卫生方面改造,可以使生鲜食品副溶菌污染率下降76%。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防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4789.7-2003进行各类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结果431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份,检出率为1.86%;其中156份海、水产品检出7份,检出率为4.49%;57份腌腊制品检出1份,检出率为1.75%;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阳性菌株。结论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坚  包贤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70-2371
目的了解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北海市市售海产品共90份进行重金属(铅、无机砷、镉、总汞)、甲醛、食源性致病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创伤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项目的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90个样品中,合格率为46.7%。铅、无机砷、镉、总汞、甲醛、食源性致病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3.3%、94.4%、65.6%、100.0%、94.4%、80.0%,铅、无机砷、镉、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82.2%、54.4%、87.8%、98.9%,甲醛仅在甲壳类干制品中检出。90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8株。结论结果显示,重金属在海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且海产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市夏秋季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以及分离菌株的毒力与药物敏感性。方法自农贸市场与饭店采取海产品样品,参考国标法(GB/T4789-2008)对样品进行检测,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紫红色菌落进行PCR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神奈川试验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96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7株,检出率为80.1%,其中冷冻与保鲜海鱼类检出率为96.4%,贝壳类产品检出率为80.8%,鲜活鱼虾类检出率为6.7%,鲜海带类检出率为40.9%,海蜇类检出率为66.7%。VP种属特异性的基因tlh的PCR鉴定与显色培养基的鉴定结果一致;237株VP神奈川试验阳性69株;常用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完全不耐药的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呋肟、万古霉素、美满霉素、奥复星、麦迪霉素、先锋霉素Ⅴ、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丙氟哌酸、复达欣等。结论南京夏秋季海产品中存在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离菌株含毒力占29.1%,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显色培养基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仝玉平  贾桂华  毛斐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76-1477
目的了解许昌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 4789标准和常规食物中毒检验程序操作,对疑似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5年共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9起,送检标本574份;其中38起检出致病菌,检出致病菌69株。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35起,由混合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3起。共检出致病菌6种,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25.42%),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13.56%),变形杆菌(10.17%)。各菌对样品的污染情况是:沙门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肉类和米菜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学校餐厅。结论该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发生在第3和第2季度,应重点加强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象山地产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象山地产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探讨其与食物中毒的相关性,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监测数据。方法按不同季节分批从本地水产销售市场采集鱼类、甲壳类、贝类样品,采用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检测,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全年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54.2%,最高含量≥24000MPN/100g;检出率及污染量以第3季度为最高;各类海产品中以贝类受污染程度最严重;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以O11、O4、O5为主,其中3株携带TDH基因。结论象山地产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本地食物中毒的发生相一致,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汪洋    高慧  武玉平  王淑田 《现代预防医学》2019,(9):1588-1590
目的 了解淄博市动物性淡水产品中常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场、销售场所和餐饮店采集淡水鱼、淡水甲壳类和淡水贝类进行4种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2014年至2017年,淄博市共对332份样品进行了检测,霍乱弧菌检出率27.54%(76/276)、副溶血弧菌检出率23.19%(77/332)、溶藻弧菌检出率6.76%(15/222)、创伤弧菌均未检出。不同年份比较,副溶血弧菌2016年检出率最高为32.14%(45/140);霍乱弧菌2014年和2016年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89%(25/76)、32.31%(42/130)。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在养殖环节、销售环节和餐饮环节均有检出,创伤弧菌在以上采样环节均未检出。结论 淄博市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致病性弧菌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销售和餐饮环节存在的污染隐患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市售食物中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军  张红英  何燕  邹晓华  张晓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93-149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区市售食物中重金属铅、汞、镉的含量状况及分布规律。方法样品均为市区市售常见食品,样品处一时测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 (GB5009.12.15.17)。结果处于轻度铅污染和污染水平的样品占检测样本的比例≥30%的为肉类50.0%、海水鱼类36.4%、甲壳类45.8%、软体类44.0%、蔬菜36.0%、猪肾30.0%。镉污染主要是猪肾,处于重度污染水平的样品比例为10.0%;汞污染主要是海水鱼类,海水鱼汞含量的超标率为4.54%,结论石家庄市区主售食品处于轻度的铅污染水平,汞、镉含量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生特点 ,制定防治对策。方法 对某酒店 2 0 0 3年 7月 17日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3 0人一起进餐 ,餐后 3h出现首例中毒病人 ,至 3 1h 3 0min止共发病 2 9例 ,罹患率为 8.79%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海产品加工不当、生熟容器混用交叉污染而引起的。结论 煮熟煮透、生熟分开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秦皇岛近海域海产品重金属铅(Pb)、镉(Cd)、汞(Hg)以及无机砷污染现状,评价其食用健康风险。方法 2018年4 - 5月采集本市所产的海产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共3类5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 MS),高效液相色谱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 - ICP - MS)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国家标准限量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以及食用健康风险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被调查的海产品中Pb、Cd 、Hg和无机砷含量高低排序为软体类>甲壳类>海水鱼类,其总体合格率为96%;不同污染物在海产品中产生的健康风险大小为Cd>无机砷>Hg>Pb;不同类别海产品污染程度和食用健康风险大小为软体类>甲壳类>海水鱼类。结论 秦皇岛近海域海产品中Cd和无机砷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健康风险模型结果表明秦皇岛近海域海产品食用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安全问题,但软体类海产品中Cd和无机砷残留状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龙岗区2008年4类生肉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静媚  凌玲  赖妙儿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490-149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生肉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提高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的重视程度,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并采用显色培养基,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4类样品共79份,共检出目标菌24株,总检出率为30.38%,其中淡水鱼检出17株,检出率41.94%;海产品4株,检出率21.53%;生禽肉5株,检出率29.41%;生畜肉2株,检出率16.67%。结论该区动物类生肉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建议政府加大对动物宰杀行业及食品销售渠道的严格管理,尽量减少食源性致病菌的交叉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