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20-421
采用流行病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9年所有在我院进行噪声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的人员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噪声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18 351例,检出禁忌证者1 208例,检出率为6.58%;21~30岁组430例,31~40岁组355例,且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525.90,P0.05;禁忌证者任一耳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 dB的为174例,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21例,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40 dB的为813例。提示,噪声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禁忌证检出率高,全社会应重视听力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2.
朱聪  高玲  郭叶军  陈楚哲  梁丽娟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864-2865
目的探讨上岗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方法对965名拟从事噪声岗位人员上岗前听力测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岗前农民工的听力异常阳性检出率为51.09%,达到上岗前职业禁忌证标准266人,检出率为27.56%。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隐性职业病群体和戴耳机收听是引起听力异常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农民工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研究方法,对2015—2018年某地上岗前职业禁忌证的构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噪声、苯及苯系物作业和各类特殊工种的上岗前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N40dBHL而被列为噪声作业上岗前职业禁忌证者占56.98%。提示《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仍需完善,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上岗前从事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减少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以及保证用工安全和被检查者的健康,为企业合理安排工人就业岗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2 563人上岗前工人进行纯音气导听力测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岗前体检2 563人中,听力损伤共479人,检出率18.68%,损伤以高频青壮年男性为主。结论听力异常者主要是以前有噪声接触职业史、经常戴耳机等原因造成的听力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区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禁忌症状况,为企业用工及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无锡市新区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噪声上岗前总体检人数3346人,职业禁忌症检出率10.22%(342/3346),其中男性检出率11.15%(296/2654),检出构成比为86.55%,女性检出率6.65%(46/692),构成比13.4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上岗前双耳高频听力听损,感音神经性听损,双耳高频听损伴感音神经性听损,高血压病和心脏病的发生率分别是2.09%,4.60%,2.09%,1.26%,0.18%。结论:开展上岗前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健康监护对早期发现听力损伤、降低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桂华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6-2467
目的通过岗前健康检查,了解独山子石化公司员工的健康状况及发现职业禁忌证者。方法对2011、2012年新分员工岗前健康检查资料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听力异常118人,异常检出率为11.53%。男性高频听力下降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白细胞偏低检出率最高,为3.42%。男女之间血红蛋白偏低、血小板偏低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上岗前健康检查,早期检出职业禁忌证者,避免从事相关作业,从而消除或降低因接触毒害作业而引起的风险,更好地保护青年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对拟从事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及青少年健康使用耳机的重要性。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设定拟从事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整理2013-2016年的检查结果,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拟从事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共116人,年龄为19~25岁,平均年龄为21.7岁;检出听力异常者23人,诊断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8例;耳机使用年限为0~6a。提示,用人单位要切实履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确保劳动者健康权益;青少年要合理使用耳机,以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劳动者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及其他主要疾病,为企业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者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依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2009年1月—2014年9月江阴市11 298名准备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 298名劳动者中,发现其他疾病或异常5 915人(52.35%);发现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项目指标异常3 484人(30.84%),其中纯音听阈测试异常者3 442人次,血压明显偏高者85人次。但参加复查人数仅占27.93%(973/3 484)。共检出职业禁忌证306例(2.71%),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119例,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HL者129例。结论调查显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发现了较多职业禁忌证人员,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其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噪声岗位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探讨噪声暴露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重庆市2 130名噪声岗位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按其是否接触噪声分为对照组及噪声暴露组,综合分析两组人员血压、心电图、肝功能及听力损失等情况。结果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类型分析显示,暴露组听力异常的485例中,双耳高频平均听力下降145例,占29.90%;语频听力下降61例,占12.58%;语频、高频听力下降5例,占1.03%。噪声暴露组血压(30.28%)、心电图(25.10%)、肝功能(26.22%)及听力(49.29%)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人员听力损失以双耳高频平均听力下降及语频听力下降为主。随工龄的增长,血压异常检出率(χ~2=12.3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χ~2=16.24)、肝功能异常检出率(χ~2=9.47)及听力异常检出率(χ~2=13.33)略呈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职业噪声暴露可对血压、心电图、肝功能及听力等造成损害。相关岗位作业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并做好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拟从事噪声作业人员的意义,为企业用工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令第23号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2014年度沈阳市某汽车制造企业1 227名拟从事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受检对象中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8人,检出率为2.28%。其中单耳感音神经性耳聋6人,检出率0.49%;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3人,检出率0.24%;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的16人,检出率1.30%;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3人,检出率0.24%。结论开展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招聘职工上岗前的健康状况,掌握职工是否有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从事粉尘作业,建立从事粉尘作业职工的基础健康档案。方法对三门峡市某金矿新招聘的,拟从事打钻、出渣等接尘作业的196名职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职业史、问诊、内科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肺功能和后前位高千伏X线摄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粉尘作业职业禁忌症者8人,检出率4.08%;疑似尘肺病者36人,检出率18.37%。结论开展粉尘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某电器公司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确定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制定相关的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某电器公司2010-2012年噪声作业场所的检测结果和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公司噪声作业场所连续三年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57%、19.44%、26.83%;连续三年听力损伤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P<0.01);压铸工种中听力损伤的检出率高于涂装课冲压工种和铝加工工种(χ2=7.21、14.20,P<0.01)。 结论 该电器公司噪声的关键控制点是压铸车间。对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需按规定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筛查出职业禁忌证人员,指导录用,减少在岗职业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长期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某企业2017年4月-2018年5月107人噪声作业人员,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与2017年比较,2018年纯音测听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47人,即高频听力下降47人,下降43.9%;2017年心电图异常20人,2018年心电图异常28人,较2017年心电图异常人数减少8人,减少7.5%;2017年高血压12人,2018年高血压35人,较2017年增加23人,增长21.5%。结论噪声作业环境是降低作业人员听力功能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噪声可明显减少作业人员出现的职业健康问题,降低听力阈升高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保护噪声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分析企业上岗前职业禁忌证人员的检出率、分类构成,为企业用工和人员管理提供参考。收集某汽车制造企业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360人次上岗前职业禁忌人员的个案资料,对职业禁忌证人员的检出率、分类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苯及苯系物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5.75%,职业禁忌证主要为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占比97.36%;噪声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4.91%,职业禁忌证主要为听力损失,占比54.26%;紫外辐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75%,职业禁忌证主要为活动性角膜疾病,占比95.65%;高温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71%,职业禁忌证主要为未控制的高血压,占比75.56%。苯及苯系物、噪声、紫外辐射和高温的职业禁忌,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禁忌证类型,提示企业应关注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健康,合理安排用工。  相似文献   

15.
对985名特种作业工人的职业禁忌证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12名(占11.4%)患有职业禁忌证者继续从事着该项工作,说明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存在问题,反映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利,为此,提出了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对杭州市30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企业上岗前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所有企业均未开展离岗职业健康检查,仅有3家企业开展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全部企业均开展了在岗职业健康检查,但现场抽查在岗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率为42.31%;复查体检落实率为77.37%。职业禁忌检出率为1.69%,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噪声接触者存在听力损害占25.98%。结论应加强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管,重点关注噪声对劳动者的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济南铁路局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状况,探讨预防和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策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在济南铁路局四个系统抽取56个企业单位,对其1 557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听力损伤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听力损伤检出205人,检出率13.17%,听力损伤以轻度为主,占75.12%;听力损伤检出率随着作业工龄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工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危害较重的工种是机车乘务员、锻工、铆工和大机司机等。[结论]济南铁路局职业噪声危害情况较为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加大职业噪声的综合治理力度,降低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8.
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某纺织厂噪声强度监测和对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测,掌握噪声强度及听力损失的发生情况,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对某纺织厂接触噪声作业的无耳疾患的931人进行听力检测;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AS软件8.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厂噪声车间的连续等效A声级均超过了85db(A),主要为中高频噪声;噪声作业人员有高频听力损失264人,检出率为28.36%,语频听力损失9人,检出率为0.97%;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均随累积接触噪声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听力损失发生率及程度与工龄密切相关;织一车间和织二车间噪声平均>100dB(A),高频听损率分别为43.68%和42.62%,在强噪声车间作业戴耳塞者高频听损检出率低于不戴耳塞者,但高频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仍然明显高于其他车间;听力损失曲线以高频凹陷谷点为3kHz及4 kHz的“V”字型为主,占高频听力损失的73.0%。结论:该厂噪声污染较严重,对作业人员听力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性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荣建华  李玉美  朱桂芝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26-1827
目的了解劳动者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同时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企业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者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8年4月—2009年5月某外企1505名准备从事噪声及苯系化合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病及单项指标异常者593人,检出率39.4%。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异常结果:纯音听阈测试异常者29人,13人为职业禁忌证;心电图异常者85人,11人为职业禁忌证;血压明显升高者5人,血常规异常者73人,均为职业禁忌证。共检出102人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6.8%。结论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保障劳动者与企业的合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金属加工企业中的噪声危害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总结解决方案,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对秦皇岛市5家金属加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7.46%,高血压检出率为26.73%,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20.83%,各异常项目检出率在不同年龄、工龄、噪声状态及防护措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噪声状态下,非稳态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影响较明显(P0.01),且听力损伤程度随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增加而增高。结论秦皇岛市金属加工生产企业,噪声危害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应从稳定噪声状态、强化噪声防护、降低噪声暴露强度及接触时间方面着手减少噪声危害,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