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国家医保谈判(简称“国谈”)降糖药物在全国范围内的可及性和临床使用现状,为后续政策的制定及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1 059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2020—2021年国谈降糖药物的可获得率、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Dc)等数据。结果:调研机构国谈降糖药物2021年的可获得率整体较2020年有所提升,其中2020年新增国谈降糖药物增幅较大;国谈降糖药物2021年的销售金额为17.90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22.51%,其中新增5种药品的平均增幅超过10倍;国谈降糖药物2021年DDDs比2020年增长了104.82%,2020年谈判的药品DDDs增长较明显,尤其是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增长约67倍。结论:2021年国谈降糖药物的可获得率、销售金额及使用量明显提升,DDDc显著下降,国谈政策的实施提高了降糖药物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国家医保谈判(以下简称“国谈”)慢性气道疾病吸入制剂的可及性和临床利用情况,为评价国谈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895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2019—2022年国谈慢性气道疾病吸入制剂的可获得率、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Dc)进行分析。结果:各调研药品在进入协议期的首个年度内可获得率增长显著,且2019—2022年的可获得率整体呈增长趋势。自2021年开始,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用量排名首位且2022年用量进一步增加并远超其他药品。各药品进入国谈协议期首个年度DDDc显著降低,降价幅度为61.66%~74.02%。结论:国谈政策实施后慢性气道疾病吸入制剂的可获得率和药品用量显著提升,DDDc显著降低,调研药品的可及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国家医保谈判(下称“国谈”)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临床使用现状,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1 059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2020-2021年国谈抗肿瘤药物的可获得率、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研机构2021年国谈抗肿瘤药物可获得率整体较2020年有所提升,其中2020年新增谈判药品增幅较大。调研机构2021年国谈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为161.77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6.14%,其中新增谈判品种的金额增幅较大(35.03%)。2021年调研药品DDDs比2020年增长了45.81%,内分泌治疗用药、蛋白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的用量较大且DDDs增长较明显。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用量,国产创新药品占比有所提升,但仍以进口原研药为主。结论:2021年国谈抗肿瘤药物的可获得率、使用金额及使用量明显提升,国谈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4.
彭瑾  蒋俊男  邱增辉  刘兰芳  姚岚 《中国药房》2023,(10):1159-1164
目的 为我国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简称“国谈药品”)在省级层面的落地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查阅2021年1月-2022年3月国家医保局、浙江省医保局等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数据,结合政策文件,对浙江省各地市三级医疗机构数量、国谈药品实际配备情况、国谈药品可获得率、国谈药品品种配备率、医疗机构配备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浙江省三级医疗机构配备的国谈药品品种数与浙江省各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配备国谈药品的三级医疗机构数、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实施时长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截至2022年第1季度,浙江省135家三级医疗机构共配备国谈药品261种,占2021版国谈药品目录(275种)的94.91%;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注射用阿替普酶等品种配备率较高,配备的国谈药品种类与浙江省城乡居民排名前10位的疾病死亡原因高度重合。杭州市的三级医疗机构配备种类最多,达230种,衢州市最低,仅为34种;舟山市的医疗机构配备率最高(100%),丽水市最低(57.14%)。国谈药品配备品种数与各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配备国谈药品的三级医疗机构数量均呈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国谈药品)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体入院及使用情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机制更好落地进行前期调研和理论探讨。方法:运用Excel统计入院率及国谈前后药品用量的变化,回顾性分析国谈药品在该院准入和使用情况。针对用量下降明显的药品,统计其院内所有竞品同期用量的变化。结果:2016-2019年总体入院率分别为100%,75%,100%,69.07%。国谈后入院率分别为100%,35.71%,100%,50.82%。部分国谈品种降价后用量发生严重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临床需求不高以及自身竞争力不强。结论: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机制大大提高了谈判药品可及性,但仍需进一步落地和完善。针对部分品种入院难和使用情况不理想的问题,国家发布国谈药品“双通道”政策,但仍需要提高医院和药店的积极性;国谈药品的遴选除考察药品创新性以外,应以临床为导向,充分考虑药品的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纳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中的罕见病药品数量呈上升趋势,国谈罕见病药品在医疗机构的落地是评价国谈政策效果的关键。现以湖北省医疗机构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药品网上采购数据为依据,对2017年至2021年间4次国谈的罕见病药品开展研究。选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限定日费用及采购金额等指标进行政策前后比较,采用灾难性卫生支出指标评价国谈罕见病药品的可负担性。分析发现,2017至2021年,在21种国谈罕见病药品中,5种药品未被湖北省医疗机构采购。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采购DDDs与采购金额下降,2020年至2022年的国谈罕见病药品采购DDDs和金额逐年上升。在医保报销前,年治疗费用超过城镇、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药品分别有14、15种。经职工医保报销后,年治疗费用超过城镇、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药品分别有7、10种;居民医保报销后分别有10、13种。由此建议政府牵头完善罕见病药品多方共付的机制,对特困人群做到分类管理,以此夯实民生兜底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目前整理出的儿童专用药品目录中药品在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的可及性现状。方法:根据儿童专用药定义,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和安徽省儿童医院联合整理出我国目前的儿童专用药品目录。采用现况调查法,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于2022年4月2—10日收集我国不同省市区域范围内67家医疗机构的儿童专用药品的可及性信息。调研内容包含可获得性、厂家、2021年使用量。结果:儿童专用药品目录共包含295个药品品规,其中有94个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和16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本次调研的67家医疗机构包括60家三甲医院、4家三乙医院和3家其他医院。经调研可知有140种(西药121种、疫苗19种)儿童专用药品可被获得,其西药品种在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中的可获得性分别为42.85%,32.43%,27.41%,疫苗品种为50%,38.89%,47.22%。将儿童专用药品按照ATC解剖学分类分为12类,其可获得性基本呈现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16个基本药品的可获得率≥30%的品种数分别为儿童医院10个、妇幼保健院7个、综合医院5个。46个儿童专用药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国家抗肿瘤药医保谈判相关政策落地后,我院这类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医院药品目录优化与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全院国谈抗肿瘤药的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品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的排序比值(B/A)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医院国谈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药品销售金额以及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曲妥珠单抗的销售金额、DDDs连续三年居第一位。用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乳腺癌、胃肠道肿瘤和肺癌;用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奥希替尼,且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限定日费同步性好;2020年度、2021年度的用药金额分别同比增加65.84%、49%,用药频度分别同比增长56.16%、69.36%。结论 国家医保谈判政策促进了抗肿瘤药在临床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用药可及性,亦导致医院的药品费用大幅度增长。应加强对相关药品的临床应用监测和动态评估,在保障患者用药需求的同时促进合理用药。医院国谈抗肿瘤药的用药现状及倾向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物消耗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贵州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盘点现状,为促进该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盘点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对该省130家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盘点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药房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药品盘点现状,数据统计采用微软Excel表格,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收到问卷769份,有效问卷640份,有效回收率83.22%。在该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中,相比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盘点制度较完备,药品盘点培训、盘点操作相对规范。结论:在所调查的该省公立医疗机构中,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盘点不规范现象较为多见,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目标性管控的成效分析,为优化管控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纳入重点监控药品调查,对比市属公立医疗结构2018年10月—2020年9月的采购金额、药占比、限定日剂量等数据并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对监控后数据分析,评价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及管控实施效果。结果 根据目录及临床应用纳入18种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前后对比,采购金额从9 941.86万元下降至4 343.27万元,用药频度下降41.34%,占总药品采购金额比例从3.80%下降至1.98%。其中,二级医院的重点监控药品占总药品比例显著高于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心脑血管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降幅较大;而丁苯酞、胞磷胆碱等口服制剂在三级医院下降较大。结论 重点监控药品的目标性管控有显著成效,三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管控,对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有助于优化管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崔霞 《家庭医药》2020,(4):80-80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中显示,中国目前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仅为16.45%,且专科医院及民营医院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高于综合医院。其中三级公立专科医院的麻醉分娩镇痛比例为35.46%,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仅为9.13%。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分娩镇痛实施比例大概为85%,英国为98%,加拿大为86%。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4):458-462
目的:推动省级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对重点监控药品的有效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介绍四川省药事质量控制中心二片区通过督促辖区医疗机构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制度、制定3类重点监控药品处方点评指南、开展基线数据调查、现场督查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实际使用情况等措施,发挥对3类重点监控药品[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的指导、督促作用;通过收集各分中心向省质控中心的工作报告,统计医疗机构建立监管制度的情况;通过随机抽样统计各分中心辖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率、使用量、使用金额等数据,对监管效果进行参考性评价。结果:截至2016年4月,92.26%的医疗机构知晓省卫计委的相关文件要求,84.25%已建立本院的监管制度;2016年3月已完成3类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医嘱)点评指南的制定;省内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3类重点监控药品2016年5月不合理使用率与1月比较,中药注射剂下降12.35%(35.41%vs.47.76%)、辅助用药下降9.64%(20.95%vs.30.59%)、PPIs下降7.44%(40.49%vs.47.93%);2016年4月平均销售金额与1月比较,分别下降12.07%、13.30%、9.49%;55.02%的医疗机构已启动基线数据资料收集工作。结论:省级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可发挥重要作用,可指导和督促医疗机构建立监管制度,评估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监管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重点监控药品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3.
杨敏  屈海婷  冯变玲 《中国药事》2018,32(7):946-952
目的:通过对西安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在西安地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实施情况,为更好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2015年西安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相关统计报表,将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药品配备率、药品收入、药占比、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等指标。结果:2013-2015年,西安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分别为59.18%、60.06%、65.04%;基本药物平均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34.78%、38.90%、48.21%;药占比分别为41.99%、39.52%、38.48%;门诊次均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8.85%,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4.38%;住院次均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6.33%,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1.92%。结论:西安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趋于合理,药占比逐步降低,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药品费用年增长率低于医疗总费用年增长率,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吴红雁  潘岚岚  陈磊 《中国药房》2015,(9):1153-1156
目的:为我国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评价方法的完善以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健康行动组织(HAI)公布的药品价格、可获得性、可负担性数据库,根据2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调查数据,采用WHO/HAI制定的标准调查法比较公立和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结果:基本药物的平均可获得率为61.50%,整体高于非基本药物的27.30%;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率为47.40%,低于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的66.70%;所有地区所有类型基本药物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平均可获得率均低于50%,而在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则为68.80%~86.70%;镇痛类基本药物的平均可获得率最高(达到86.70%),而精神兴奋类基本药物可获得率最低(仅有34.40%)。结论:WHO/HAI标准调查法可应用于我国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评价,但具体内容和项目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文雯  阴佳  孙强 《中国药房》2022,(7):795-799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抗精神病药的配备情况,为加强抗精神病药配备管理及提高区域间配备均衡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山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信息平台收集2016-2019年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抗精神病药采购信息,分析山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抗精神病药的平均采购品种数、配备比例及每万人采购费用.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适合我国儿童基本药品可及性现状,为我国儿童基本药品目录制定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儿童基本药品可及性。方法 比对WHO发布的2021年版“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和我国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筛选出儿童基本药品目录,制成问卷调查表。采用现况调查法,于2022年3月3日至3月20日对全国31家儿童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以调查问卷表的形式对124种基本药品进行可及性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药品可获得性、厂家、价格及2021年使用量。结果 在124种调查药品中,具有可获得性的药品106种,无可获得性的药品18种。在具有可获得性的药品中,化学药、生物制品以及中成药平均可获得性分别为40.51%、35%以及27.6%。12种原研药中位价格比值(median price ratio,MPR)为7.62,46种仿制药MPR为1.95。11种既有原研药又有仿制药的药品MPR分别为8.35、1.43。对于儿童哮喘、肾病综合征以及癫痫的5种基本药品行可承受性分析,1个治疗方案药品花费均<全国日最低工资,说明此5种药品可承受性较好。针对9种同时有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基本药品,5种药品的原研药使用频度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实行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运行3年多以来,盐城市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发展状况良好.本文就2012年度盐城市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监管服务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相关政策,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全市6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重点监控药品政策前后的医疗收入、门诊和住院药品收入、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对我市部分药品实施重点监控前后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政策实施效果。结果:深圳市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从实施前29.22%下降到实施后26.61%,重点监控药品采购总金额从44 225.23万元下降到37 825.18万元重点监控药品采购金额占比从5.52%下降到4.67%。结论: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督促医疗机构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制度,通过实施综合监管措施,可实现对重点监控药品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9.
申玲玲  张斌  贡雪芃 《医药导报》2023,(8):1261-1265
目的 为武汉市或其他地区后期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借鉴。方法 总结武汉市2019年第一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1年期内武汉地区医疗机构药械集中带量采购联盟内(联盟)医疗机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4月,武汉市2019年第一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联盟内医疗机构共采购并使用中选药品5135万支(片),按照约定量计算整体完成率129.11%。中选39个品种150个品规中,化学药品38个品种113个品规,完成约定量的品种32个,未完成的品种6个,品种上整体完成84.21%;生物制剂胰岛素类药品37个品规,完成约定量的品规10个,未完成品规数27个,按照约定量计算整体完成率85.72%。结论 武汉市2019年第一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情况大体完成较好,后续对集采品种质量及联盟内医疗机构使用情况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5):596-599
目的:评价陕西省公立医院口服降糖药的可获得性和配备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行动国际组织的标准化调查方法,对陕西省各级公立医院中常用口服降糖药的可获得性和配备率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口服降糖药可获得性和配备率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仿制药总体可获得性最高的是二甲双胍(94.4%),最低的是格列本脲和瑞格列奈(均为5.6%);原研药总体可获得性最高的是阿卡波糖(68.1%)。综合医院的原研药配备率高于仿制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仿制药配备率(25.0%)高于原研药(12.5%),但仿制药和原研药的配备率均较低。结论:综合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口服降糖药原研药配备率较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服降糖药可获得性差、配备率低。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可获得性,保障基层医院的慢性病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