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39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1例与治疗组168例均予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综合治疗方案,每周3次,隔日1次,每疗程14天,共治疗60天。观察两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4.7%,总有效率94.40%;对照组痊愈率43.9%,总有效率89.6%。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分级评分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分级评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针灸及吞咽康复训练,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2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改善,A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B组。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X线电视透视法(VFSS)、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MBI)、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吞咽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针灸综合治疗方案(体针、电针、点刺放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单纯的吞咽康复训练。每周3次,隔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60天。以治疗开始的第14、28、42、60天为疗效评价时点,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滕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5.0%,治疗组痊愈率(65.0%)高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比单纯吞咽康复训练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医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连娟  曲秀娟 《光明中医》2011,26(1):160-16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针灸,4周后观察改善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痊愈14例,显效14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录的70例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组35例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给予针灸与吞咽治疗仪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够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仲桂花  钮雪康  孙方 《新中医》2022,54(13):181-18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洼田试验评分均降低(P<0.05),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洼田试验评分较低(P<0.05),FOIS及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75.56%(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寻找最优的方法。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A)、康复训练组(B)、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C),每组30人。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针刺组给予项针治疗,康复训练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则给予项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临床疗效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C组高于A、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玲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42-2444
目的:评价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5例随机分为3组:21例接受芒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19例仅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1),1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3组患者疗程均21天。通过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年的吞咽功能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73.7%和46.7%,联合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间吞咽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1)。结论:芒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优于仅接受康复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3例,对其进行进食康复训练,比较康复训练前后吞咽障碍好转程度。结果: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为82.61%,康复训练前后吞咽功能优良率比较P〈0.01。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寅训练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所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结果:研究组痊愈率69.77%,有效率95.35%,对照组痊愈率53.49%,有效率95.3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达到Ⅰ级标准的比率62.79%,对照组患者达到Ⅰ级标准的比率39.5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吞咽障碍快速恢复的治疗方法及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项针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减轻饮水呛咳症状,尽快实现自然进食。  相似文献   

14.
李葆源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79-180
目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系统康复训练临床效果的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2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94例,除进行常规治疗意外还进行康复训练干预;B组68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A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只做常规治疗和忽的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的患者,系统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对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应用中医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脑卒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2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应用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针灸结合中医进行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针刺组)患者给予针灸进行治疗,B组(康复训练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C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患者采用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5d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三组比较,C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后其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傅俊杰  王琦 《光明中医》2014,(8):1684-1685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1例)、治疗组2(61例)、治疗组3(61例)。治疗组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治疗组2:常规治疗联合针灸治疗。治疗组3: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结果 3组经治疗后均有疗效,根据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治疗组1(96.7%)、治疗组2(73.8%)、治疗组3(70.5%);根据洼田吞咽能力量表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治疗组1(90.2%)、治疗组2(68.9%)、治疗组3(72.1%)。治疗组1与治疗组2和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较好,可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结合康复组(简称针康组)和康复组,针康组65例采用温针灸配合理疗、康复等治疗方法,康复组63例除不使用温针灸外,其它治疗同针康组,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康组治愈43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7%;康复组治愈19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测定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和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48例伴有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康复训练。结果 48例患者中8例吞咽功能提高到6级,12例提高到4级,23例提高到3级,5例无提高,总有效率90%,仅有2例发生营养不良。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和系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