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疱疹性口腔炎患儿运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接诊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74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37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体热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TNF-α、CRP、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性口腔炎患儿运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发展,缩短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具有借鉴与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津玉液汤对气阴两虚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3例p SS气阴两虚证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生津玉液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正常对照组入组后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IgG、IgM及IgA水平均明显升高,CD4~+下降,CD8~+升高,CD4~+/CD8~+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均下降,CD8~+降低,CD4~+、CD4~+/CD8~+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无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gG、IgM及IgA仍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CD4~+/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阴两虚证p S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生津玉液汤对其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于疱疹性口腔炎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2医院收治的86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分析两组临床体征改善时间、药物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疱疹消除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9%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佳,治疗中患儿恢复耗时短,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20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降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疗效明显,有明显的退热、改善食欲作用,能缩短病程,远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疗效,研究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9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及溶菌酶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疾病相关血清炎症因子、临床治疗效果、疾病相关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WBC(6.43±1.04)×10~9/L~(-1)、IL-10(121.12±14.29)μg/L、hs-CRP(5.24±1.2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WBC(9.16±1.01)×10~9/L~(-1)、IL-10(133.53±14.24)μg/L、hs-CRP(7.62±2.0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热退时间(2.69±0.17)d、疱疹消失时间(3.18±0.15)d、咽痛流涎消失时间(2.50±0.41)d及饮食恢复时间(2.63±0.70)d均低于对照组热退时间(2.98±0.38)d、疱疹消失时间(3.83±0.32)d、咽痛流涎消失时间(4.46±0.72)d及饮食恢复时间(3.53±0.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84.78%)(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及康复新液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明显抑制小儿患者炎症反应,可以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有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同时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冲服,治疗组另外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而对照组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缓解期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CVA患者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连用1个月缓解后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改为每次1吸,每日1次,继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每次1袋(5g),每天3次,连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IgG、IgA及外周血CD4~+、CD8~+和CD4~+/CD8~+的变化,并随访6个月内CVA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E、C3、C4、IgG、IgA、CD4~+、CD8~+水平及CD4~+/CD8~+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 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E、C3、C4、IgG、IgA、CD4~+、CD8~+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5,0.129,0.326,0.130,0.246,均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C3、C4、CD4~+水平及CD4~+/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4.343,4.280,4.008,3.804,5.937,均P 0.01),血清IgG、IgA、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673,2.682,均P 0.01)。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的CV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2.04,P 0.01);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02,P 0.05)。结论:玉屏风散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gE水平、升高IgG、IgA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从而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增强CVA患者缓解期免疫功能,降低CVA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蛇药酒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及IgA、IgM、IgG的影响,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方法设立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海蛇药酒组,建立Ⅱ型CIA大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值,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IgA、IgM、IgG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4~+/CD8~+值、IgM、IgA、IgG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与海蛇药酒组CD4~+/CD8~+值、IgM、IgA、IgG水平均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海蛇药酒组CD8~+值降低,IgM及IgG水平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蛇药酒可能通过纠正CD4~+/CD8~+的失衡而调节RA免疫功能紊乱,降低IgM、IgA、IgG水平,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及炎症反应,达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肺阳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肺阳方高、中、低浓度组、胸腺肽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滴注脂多糖及二次造模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肺阳虚证模型,解剖胸腺、脾脏,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及血清T淋巴细胞CD4~+、CD8~+表达率,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IgA、IgM、IgG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形态符合COPD,补肺阳方可改善其形态结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变化不明显(P0.05),胸腺指数低于空白组(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脾脏CD4~+/CD8~+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除低剂量组外,其余治疗各组CD4~+/CD8~+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变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gA、IgM、IgG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各组IgA、IgM和IgG水平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结论补肺阳方能通过提高模型大鼠CD4~+/CD8~+比值、血清中IgA、IgM、IgG水平,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改善COPD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朱佳佳  尤寅骏 《河南中医》2016,(11):1943-1945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G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5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均给予G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从化疗第1天开始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不明显(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gM、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级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GP方案比较,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RR和DCR,显著减轻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并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滴+溶菌酶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2组均治疗5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WBC、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2组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且不增加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对照组78例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治疗组80例予以蓝芩口服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上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六味补气颗粒剂联合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剂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补气颗粒剂治疗,两组均从冬至开始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总复发率分别为93.33%、86.7%,对照组分别为70.00%、9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IgM、IgA)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M、Ig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IgG、Ig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补气颗粒剂联合舒利迭能有效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急性发作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同时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冲服,治疗组另外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而对照组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黄芩汤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振民  宋会群  宋沛沛 《新中医》2020,52(17):25-27
目的:观察黄芩汤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CMF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芩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CD8~+、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8~+较治疗前降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IFN-γ、IL-2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IL-4、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 (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IgG、IgM、IgA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汤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及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诊断为疱疹性口炎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同时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冲服,治疗组另加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并对其临床疗效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为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毒清热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期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清热中药汤治疗。治疗5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复旧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咽峡部疱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口腔黏膜疹消失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 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咽峡部疱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口腔黏膜疹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1)。两组治疗后CD3+和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 0.01),CD4+和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均P 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解毒清热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不适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并能促进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陈星 《新中医》2015,47(8):169-170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对照组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痊愈时间、总病程、用药后热程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显,并且能够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20,(6)
目的考察祛风散热法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利巴韦林、对乙酰氨基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风散热法,疗程5 d。检测临床疗效、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愈合时间、CD3~+、CD4~+、CD8~+、CD4~+/CD8~+、IgA、IgM、IgG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CD4~+/CD8~+、IgA、IgM、IgG升高(P0.05),CD8~+降低(P0.05)。结论祛风散热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治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利巴韦林抗病毒、Vitc营养支持、美林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对照组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退热、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比较对照组快(P〈0.01o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治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