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控制手术间人数、手术间门开启次数和无菌手套使用超过4 h更换等针对术中的护理措施对预防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11月神经外科收治并行颅脑手术的患者220例,按照进入手术室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包括无菌手套使用时间超过4 h更换、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间门开启次数等手术室针对性术中护理措施,其他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2.7%(3/100),对照组术后颅内感染率9.1%(1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6,P=0.045)。结论术中采取控制手术间人数,控制手术间门开启次数和无菌手套使用时间超过4 h更换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168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性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植入物、手术切口类型以及围手术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与高血糖、年龄≥70岁、手术性质(急诊)、术中失血量≥1500 ml、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 5 d、手术时间≥3 h、术中植入物、切口类型(Ⅲ类)、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有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与患者年龄≥70岁、手术性质(急诊)、术中失血量≥1500 ml、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 5 d、手术时间≥3 h、术中植入物、手术切口类型(Ⅲ类)有关(P 0. 05)。结论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率相对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付立平 《全科护理》2021,19(17):2436-2439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6月—2019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62例颅脑手术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研究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结果:962例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12%(30/9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长、糖尿病与否、脑脊液漏与否和脑室引流时间是影响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长>4 h、合并糖尿病、脑脊液漏和脑室引流时间≥5 d是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脑脊液漏和术后引流时间长均是神经外科病人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临床中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的1374例颅脑外伤患者中32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与同期40例术后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术后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及手术次数是影响患者颅脑外伤术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大多发生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形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可以是某单一因素,也可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种植牙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人工种植牙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感染分为病例组(感染组)与对照组(未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制定护理管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病史询问、医护人员感染意识、感染防控知识宣教、植入物管理、术后护理依从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h、病史询问不详细、感染防控知识宣教缺失、植入物管理不严、术后护理依从性差是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h、病史询问不详细、感染防控知识宣教缺失、植入物管理不严、术后护理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特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脊柱手术的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并发感染部位及感染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608例患者中共发现65例术后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4%;医院感染例次数75例次,感染例次率4.66%。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5.38%和30.77%。住院时间≥15 d、手术持续时间≥3 h、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置入植入物、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率显著增高。结论脊柱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住院天数、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置入植入物、合并糖尿病和留置导尿是导致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高度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制定综合有效防控措施对减少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因素及干预建议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因素的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共分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共20株(54.05%),革兰阳性菌共14株(37.84%),真菌共2株(5.41%)。年龄≥50岁、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次数≥2次、糖蛋白含量1000mg/L、手术时间≥4h、引流管拔管时间≥3天、术后白蛋白35g/L、切口脑脊液漏、发生合并症、脑室外引流、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超过14天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发生切口脑脊液漏危险性最高,其次为手术次数≥2次、糖蛋白含量1000mg/L、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4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拔管时间≥3天、高龄。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可能发生颅内感染,需积极查找感染原因,加强临床预防与干预,降低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减少CNSI的发生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925例颅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CNS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NSI的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术后CNSI的发生率为7.03%。发生率居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颅脑损伤;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住院时长、接台手术、手术时长、有无脑室外引流(EVD)和永久性植入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EVD留置时长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住院时长≥10 d、接台手术、手术时长≥4 h、有EVD、EVD留置时长≥7 d是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CNSI发生的高危因素(P 均 <0.05)。结论颅脑术后患者CNSI的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医务工作人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少CN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Ⅰ类切口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Ⅰ类切口开颅手术的7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25例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63例(8.6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体重指数(BMI)>27kg/m^(2)、手术时间>4h、糖尿病史、急诊手术、术中侧脑室开放、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留置引流管、脑脊液漏、术中使用显微镜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史、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留置引流管及脑脊液漏是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方法对急诊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诊剖宫产产妇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非急诊产妇;单因素变量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胎膜早破人数、肥胖人数、术前或术中应用抗生素人数、合并基础疾病人数、缝合止血不当人数、夏季手术人数等和急诊剖宫产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长、阴道/肛门检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人数多、肥胖、术前或术中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急诊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急诊剖宫产,应针对导致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探析手术全程无菌管理预防无菌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行无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014年度手术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据此制定并完善手术室全程无菌管理方案,于2015年1月实施并分析效果。结果术前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参观人数(≥3人)、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植入物、手术时间、手术室空气含菌量、接台手术、手卫生不达标、侵入性操作不规范、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物品清洁不达标、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不适宜、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不合理等均为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 P<0.05);2015年1月至10月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2014年1月至12月(χ2=36.1912,P=0.0000)。结论手术全程无菌管理后无菌手术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预防效果良好,可在手术室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及用药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 446例颅脑手术后48例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种不同的危险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在择期手术、其他部位手术、全麻手术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急症、后颅凹手术、基础麻醉均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严格的无菌操作、开展微创手术、围术期使用有效抗生素、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正确用药对治疗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关节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关节置换手术49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切口感染的53例患者进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按手术间分类、参观人数、是否接台以及手术中手术刀使用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室相关因素中参观人数、手术刀使用时间与术后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限制手术参观人数、提高护理熟练程度以及医护配合程度可降低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手术室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发生医院感染的3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的15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8个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手术室护理因素: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接台手术与否、入ICU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参观人员、侵入性操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高度相关因素:入ICU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接台手术。对照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以降低普通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方法结合新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介入手术室在预防医院感染、卫生学标准、布局设计及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和应改进的问题。结果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预防感染的意识薄弱、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手术室建筑布局不符合要求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关键人、物的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强化各级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工作人员按标准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建立有效的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及措施,实施手术室合理布局是介入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化护理模式在腹腔镜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直肠手术患者13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舒适化护理模式,分别计算两组手术室护理并发症(骶尾部红肿、侧滑、下肢麻木)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骶尾部红肿、下肢麻木、侧滑等手术室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同时,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术室舒适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减低腹腔镜直肠手术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且不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田芬莉  李清  丁思勤  王铎 《华西医学》2013,(11):1712-1714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超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1年11月168台次特别洁净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样品细菌培养结果的资料,依据层流手术室动态环境下空气样品是否超过1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将168例空气样品细菌培养的资料分别命名为超标组和正常组。超标组有56台次,正常组有112台次。将超标组与正常组就有关手术持续的时间、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数量、参观人数、手术过程中开门的次数、是否为污染手术、手术及麻醉设备是否在手术过程中有搬动、是否为接台手术、患者术前1d是否更衣洗澡以及麻醉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超标与参观手术的人数、术中开门次数、手术类型、术中有无设备搬动及患者术前1d是否进行更衣洗澡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手术持续时间、参加手术的人员数量、是否接台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无关(P〉0.05)。结论参观手术的人数〉3人、术中开门次数〉10次、手术类型为污染手术、术中有设备搬动及患者术前1d未进行沐浴更衣是层流手术室动态空气菌落数超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董妞 《中国临床护理》2019,11(6):496-49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 649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649例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共发生肺部感染127例,发生率为7.70%,其中以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达17.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高龄、术后气管切开、手术类型、手术时间。 结论 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为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应集医-护-患三位一体,采取集束化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术中影响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复合保温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手术室10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2例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收集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手术部位、手术类型、麻醉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室温度、术中输血量、是否保暖措施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术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麻醉时间(≥3 h)、术中输液量(>1500 ml)、手术室温度(<24℃)、未应用保暖措施为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术中低体温发生因素,护理人员应术前对手术床和输注液体恒温、术中加强保暖措施及加强手术配合人员默契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