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卓建明 《中国药师》2009,12(12):1796-179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奥扎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扎格雷纽。入院后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奥扎格雷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2坎/d,连用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患者血浆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且奥扎格雷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且奥扎格雷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奥扎格雷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奥扎格雷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安全性好: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浆hs—CRP和血小板聚集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
陆卫华  曾尟枚  许喜咏  唐忠志  陈忠庆  程青 《重庆医药》2009,38(15):1918-1920,F000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ALI)家兔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肺损伤对照组(B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组和C组采用特制多功能撞击机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B组经耳缘静脉给予生理盐水静滴,C组经耳缘静脉给予乌司他丁静滴(100000u/kg),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2、4、6h采血测定TNF—a水平,6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肺水含量、肺体质量比值及观察病理变化、肺组织TNF—α水平、TNF—αmRNA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损伤后肺水含量及肺体质量比值显著增高(P〈0.05),镜下见肺间质、肺泡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肺组织及血浆TNF-α水平、肺组织TNF-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aOz显著降低(P〈0.05),C组经乌司他丁治疗后,与B组比较,肺水含量及肺体质量比值增加少,肺水肿,减轻肺组织及血浆TNF-α水平、肺组织TNF-αmRNA表达降低(P〈0.05),PaO2明显升高(P〈O.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ALI家兔肺组织肺水含量及肺体质量比值增加少,肺水肿,减轻肺纽织及血浆TNF—α水平、肺组织TNF0mRNA表达降低(P〈0.05),PaO2明显升高(P〈0.05),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害,治疗ALI。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完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所致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90例糖尿病肾病所致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同期20倒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常规治疗组不给予调酯药。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空腹血清IL-6和hs—CR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前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P〈0.05)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P〈0.05)。他汀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所致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NP与hs—CRP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础水平及观察组经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NP与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时BNP水平为(487.13±87.04)U/ml,hs—CRP水平为(3.93±1.02)mg/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BNP与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BNP与hs—CRP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BNP与hs—CR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其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心功能危险分层,判断预后,可为AMI患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及时救治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o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8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raL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10d。对照组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患者血浆hs-CRP的测定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扎格雷具有降低血浆hs-CRP水平的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冰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11-36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x2=3.8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确,且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β-七叶皂甙钠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变化,探讨β-七叶皂甙钠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β-七叶皂甙钠20mg/d静滴,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静脉应用丹参注射液、胞二液胆碱等药物,应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标准评分(CSS)。结果两组患者在脑梗死后3天hs—CRP水平最高,随后渐降低,治疗后7d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伊〈0.05)。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缺血缺氧和缺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将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4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9例,另设健康组49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清超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98例ACS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对照组治疗8周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经辛伐他汀8周治疗后,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ACS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8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对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将87例高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用药后2周、12周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1药物治疗前,两组ACS患者TC、LDL—C水平以及hs—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治疗2周后Tc和LDL—C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3)治疗12周后TC和LDL—C水平: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4)药物治疗2周后hs—CRP及MMP-9水平: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5)治疗12周后hs—CRP及MMP~9水平:两组hs—CRP及MMP-9水平进一步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6)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高龄老年ACS患者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不但调脂效果更加显著,还可明显抑制冠脉内炎症反应及稳定斑块,且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坎地沙坦8mg,1次/d,口服,连用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内皮素-1(ET-1)、-氧化氮(N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组给药前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浆ET。1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经坎地沙坦治疗8周后,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血浆ET—1和hs—CRP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性反应,坎地沙坦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具有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hs-CRP、sICAM-1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丹参组(41例),治疗14d后,采用放免法测定CGRP,6-Keto-PGFlα,ET-1,TXB2;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丹参组治疗后炎症因子hs-CRP、sICAM-1下降明显;血浆ET-1、TXB2下降,CGRP,6-Keto.PGFlα上升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rP〈0.05)。结论丹参能够明显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抑制ET、TXA2和提高血管内皮CGRP、PGl2的作用,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上升,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多索茶碱可降低TNF-α水平、上调IL-10水平,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油酸诱导的兔急性肺损伤E-选择素和ICAM-1的影响,探讨氨溴索抗急性肺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油酸组(OA组)。氨溴索治疗组(AMB组)。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动脉氧分压、肺组织湿干比(W/D),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在静注氨澳索(AMB)或生理盐水6h后BALF和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结果AMB组肺W/D显著低于OA组(P〈0.01),但显著高于NS组(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用药前AMB组和OA组PaO2显著低于NS组;用药后6小时,AMB组PaO2显著高于OA组(P〈0.01),但显著低于NS组(P〈0.01)。AMB组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IL-10、TNF-α、E-选择素及ICAM-1含量含量均显著低于OA组(P〈0.01),但均高于NS组(P〈0.01)。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E-选择素、ICAM-1含量与相应标本的IL-1β、TNF-α含量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氮溴索有较好的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氨溴索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等的释放及肺组织细胞黏附分子的合成,部分阻止多形核白细胞(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进而阻止PMN的跨膜运动和其在肺内的聚集.从而发挥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对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6例脓毒症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依据诊断脓毒症之前是否应用过他汀类药,分为非他汀组(44例)与他汀组(42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血TNF-α、IL-6、hs-CRP水平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能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他汀类药对脓毒症可能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NF-α/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大鼠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干预效应。方法取SD大鼠9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胰腺炎(P)组、丹参治疗(T)组,并另设对照组(C)组,每组32只,测定其血清TNF-α、IL-10水平及TNF-α/IL-10变化,同时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病理改变明显加重;与P组比较,T组各时相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ANP发生时TNF-α/IL-10比例失调,呈现由升高-相对平衡-降低的模式;丹参可下调TNF-α/IL-10比值,其机制可能与其双向调节TNF-α、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19),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1次/8h,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6,IL-8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早期应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峥  王宏涛  陈吉萍 《中国药房》2010,(32):3047-3048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环孢素A(CsA)所致慢性肾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对54例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应用复方丹参的剂量不同,将其分为3组:CsA+复方丹参高剂量组、CsA+复方丹参低剂量组(试验组)、CsA对照组(对照组)。监测3组的CsA血药浓度、血肌酐、尿素氮浓度、24h尿量、24h尿蛋白量以及比较组织形态学及血流参数,并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CsA+复方丹参高剂量组方案的患者与应用其他方案的患者相比血肌酐、尿素氮浓度、24h尿蛋白量明显降低,24h尿量增加,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CsA血药浓度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内血流丰富,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加。结论:应用CsA+复方丹参高剂量组方案能更好的拮抗CsA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调控脓毒症大鼠TNF-α与IL-6及IL-10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L-6、IL-10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于造模后2.0,8.0,12.0,24.0h处死大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L-6、IL-10水平;留取完整左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评估肺脏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L-6、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相比,除24.0h外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6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下降(P<0.01),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乌司他丁组肺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乌司他丁能下调脓毒症大鼠TNF-α、L-6水平,对IL-10有上调作用,并能减轻脓毒症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MODS患者血清TNF-α和IL-1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2例APP后MODS患者与30名健康人血清TNF-α、IL-10水平,分析APP后MODS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PP后MODS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1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BUN、Scr呈正相关(P〈0.05),与Pa0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TNF-α、IL-10参与了APP后MODS的发病过程,且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清TNF-α、IL-10水平可作为APP后MODS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评估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UC组),以正常健康人为对照(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间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IL-2、IL-4、IL-8、IL-10和IL-17的差异,分析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UC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和IL-10均显著低于CON组(均P<0.05),hs-CRP、TNF-α、IL-2、IL-4、IL-8、IL-10和IL-17显著高于CON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UC组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TNF-α、IL-2、IL-4、IL-8和IL-17呈负相关(rs<0,P<0.05),与IL-10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血清脂联素与hs-CRP、TNF-α、IL-2、IL-4、IL-8和IL-17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其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