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清苑  温利辉 《陕西中医》2011,32(7):846-847
目的:观察归脾汤合牡蛎散治疗脑外伤术后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外伤术后汗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合牡蛎散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9%),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归脾汤合牡蛎散治疗脑外伤术后汗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治疗肛门直肠手术术后汗证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用柴胡桂枝汤口服汤剂治疗肛门直肠手术术后汗证。结果: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柴胡桂枝汤治疗肛门直肠手术术后汗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汗宁方颗粒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汗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PCI术后气阴两虚型汗证的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汗宁方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阿托品,治疗1周后,评定其临床疗效,并检测全血真性胆碱酯酶(AchE)含量。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中显效率达63.3%,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0%及65.0%(P<0.01)。两组日汗出时间、日汗出量及Ach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汗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汗宁方颗粒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汗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汗出的客观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骨科术后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骨科术后予当归六黄汤基本方加减和阿托品治疗术后汗证,观察1疗程(6 d)中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与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是治疗骨科术后汗证有效的中药基础方剂。  相似文献   

5.
汗证是骨科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或术后出血者更为多见,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疗法。中医认为,汗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降低了病人的舒适度,重则引起术后伤口感染,造成焦虑和紧张,从而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通过对骨科手术后出现汗证的病人开展辨证施护,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100例骨科手术后出现汗证的病人开展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治疗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术后汗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补液治疗,观察组用白醋调五倍子粉成糊状外敷神阙穴治疗。5 d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结论: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治疗术后汗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进行全血真性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检测及汗出程度评级,并对汗出程度与年龄、冠心病病程、汗证病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教、AChE进行等级相关研究。结果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汗出程度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教、AChE、病程密切有关(P〈0.01),但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可能与冠心病病程、冠脉狭窄情况及AchE有关,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骨折术后的患者常会出现盗汗.盗汗是指入睡后汗自出,醒来后汗即止的表现.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根据病机,将其归为四个证型,即气血亏虚证、阴虚火旺证、肝气郁结证和气滞血瘀证进行治疗,获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胸腔镜腋下单孔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术后疼痛特点,分析手汗症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规律,为中医药应用于手汗症围手术期治疗提供必要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8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胸腔镜腋下单孔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129例手汗症患者,记录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2 d、3 d的中医证型;术后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手术效果、代偿性出汗发生率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1)随访情况:129例患者中,排除和失访29例,完成随访100例,随访率为77.5%。(2)一般情况:短期手术有效率为100.0%;手术整体满意度为96.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92.0%;代偿性出汗发生率为90.0%,且代偿性出汗发生部位以躯干和下肢近端多见。(3)术后疼痛特点:术后出现急性疼痛92例(92.0%),其中轻度疼痛38例(41.3%),中重度疼痛54例(58.7%);90.2%(83/92)的患者疼痛出现在术后4 d内,89.1%(82/92)的患者疼痛症状在两周内缓解,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有2例(2.2%),65.2%(60/92)的患者经过休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4)中医证型变化情况:术前1 d,患者主要表现为阳明热盛证、营卫不和证和肺卫不固证等证型,且以单纯实证或单纯虚证为主;术后气血亏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明显增加,而阳明热盛证明显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将术前1 d的中医证型与术后1 d、2 d和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3 d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疼痛程度与中医证型分布关系:单纯实证患者疼痛较轻微,如无痛及轻度疼痛患者主要为阳明热盛证、营卫不和证及肺卫不固证,中度疼痛患者以气血亏虚证及气滞血瘀证为主,重度疼痛则以气滞血瘀证为主,说明术后疼痛主要与气血亏虚及气滞血瘀关系密切。【结论】 经腋下单孔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胸背部疼痛;另外,手术创伤对手汗症患者围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影响,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主要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多见。  相似文献   

10.
邹学熹教授是于1991年被国家两部一局认定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疑难病方面疗效卓著,他以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为主,治疗肝癌术后剧烈疼痛,止痛迅速;以扶阳固表,益阴敛汗为大法,治疗漏汗证,获取神效;以分利水湿、涩肠止泻为治则,治疗暴泻证,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12)
汗证是以汗液外泄异常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自汗及盗汗。自汗即日间无明显诱因汗出,甚者动则汗出;盗汗即入睡后汗出,清醒后无汗出。陈新宇教授从事中医教育及临床工作数十载,认为人体自身变化以及天地运动蕴含“阳主阴从”规律,秉持“谨熟阴阳,以平为期”思想,对汗证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通过对陈新宇教授一则汗证医案的总结,试述陈新宇教授治疗汗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检测汗证     
《养生大世界》2010,(4):40-40
汗是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产物,《素问&#183;阴阳别论》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病理之汗称为汗证,汗证对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治疗组在常规补液治疗基础上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补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9%,对照组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腰椎骨折术后汗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田明明 《四川中医》2015,(3):115-117
目的:观察止汗散穴位帖敷治疗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汗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止汗散穴位帖敷治疗,配合给予虚汗停颗粒口服。对照组单纯应用虚汗停颗粒口服。两组均为10天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78.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证候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汗散穴位帖敷治疗小儿汗证疗效显著,临床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汗证治疗的有效方药。方法:以止汗贴贴乳中穴治疗汗证96例,并用单纯西药治疗3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9%;对照组总有效率59.38%。治疗组疗程平均3.96d;对照组疗程平均7.13d。治疗组的疗效及疗程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止汗贴治疗汗证见效快,且无副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汗证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曾献生 《新中医》2002,34(9):79-7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把汗证分为阳汗、阴汗。有火者为阳汗,无火者为阴汗。指出阳汗与阴汗的特征,“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并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阴证之汗证(阴汗)包括:气虚或阳虚腠理不固之汗证;亡阳之汗;气血不足之汗证。阳证之汗证(阳汗)包括:火热内蒸、迫津外泄之汗证;阴虚内热、蒸津外泄之汗证;湿热乘脾之汗证。为后世治疗汗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王新志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归纳导师经验。结果:汗证是脑血管病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王新志教授认为,本证多为阴虚火旺、迫津外泄所致,以当归六黄汤为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王新志教授运用当归地黄汤治疗脑血管病后汗证疗效确切,临床可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汗证,由于病因甚多,病机复杂,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证候错杂,因此,一般对汗证诊疗的准确把握较为困难。笔者在研读汗证相关文献之际,用之临床实践,疗效尚可,兹结合案例将治疗不同类型汗证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典型病例1.1脾胃气虚汗证案例1:患者,女,78岁,2014年4月15日初诊,体型中等,面色?白,平素易劳累乏力。1个月前,因感冒服用安乃近片后汗出不止,周身如水洗,头面较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敛汗方治疗围绝经期患者汗证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汗证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服用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治疗组1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敛汗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敛汗方治疗围绝经期患者汗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花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27-428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笔者临证收治1例汗证,经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