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心悸可由心脏引起,也可由它脏引起,与肝、肺、脾、肾等关系密切。朱明军教授认为"五脏皆令人悸,非独心也",治心而不应泥于心之一脏,当重视诸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五行理论指导辨证,灵活用药,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笔者认为心悸的发生亦可因为相火异常引起。故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以相火理论为指导,从整体辨析心悸,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心悸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可获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理论中,所谓“心脏”,完全是一个特定的脏象学概念”。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心之“脏”与心之“象”两个方面。所谓心之“脏”,是指对心脏实体、血液循环及其经络循行联属等一系列基本认识。所谓心之“象”则是从人体心的功能外在可阅之表象,  相似文献   

4.
一肘一腑有病,可以影响到它脏它腑;它脏它腑有病,也可以影响到本脏本腑。从而,在治疗上可以通过治疗它脏它腑而治愈本脏本腑疾病,此即脏腑互治法。此法应用于临床,可以使我们辩证思维之路,进一步分析病机,指导治疗;也可指导预防,早期处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一般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心悸”、“怔忡”、“胸痹”、“脏躁”范畴。近年来,笔者应用逍遥散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本病50例,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择132例ST段T波改变病例,分组进行点按观察,对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及进行临床鉴别,具有方法简便,安全的特点及较强的特异性,可作为冠心病心与脏功能性改变的鉴别诊断及心脏功有性改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生命器官,《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明确指出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除在正常生理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外,在病理上心脏病变也有非常重要意义.无论是心脏本身病变,还是他脏病变都可引起心脏病症.临床上辨证虽分多种,但以心虚证较为多见.即使有些实证如饮邪凌心.心血瘀阻也火都属本虚标实,其中心气虚证尤为常见.本文以心主血脉的观点.运用中医传统诊疗方法,并从脉象节律异常,结合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在临床治疗中探讨心气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忡.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为临床多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  相似文献   

9.
周福生"三脏一体"辨证模式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介绍周福生教授通过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周易思维"和"脏腑关系",提出了"三脏一体"辨证新模式,重点介绍含脾的"三脏"模式的临床运用,并且提出"三脏一体"对一部分中药临床运用及治法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三脏一体"辨证能更好的对一些疑难杂证确诊,优化临床用药,实验证明:"三脏一体"辨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可作为脏腑辨证的重要补充.实践证明,"三脏一体"辨证新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特别能对多脏合病(三脏为主)确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正心脏X综合征(CSX)指具有心绞痛或类似于心绞痛的症状,运动平板试验出现ST段下移而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表现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而运用气血津液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往往取得良好疗效。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可养心调肝、安神、和中缓急,主治妇人脏躁。通常认为脏躁病  相似文献   

11.
正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中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还可兼有神经官能症其他临床症状。根据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以心悸、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中医"惊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又本病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故亦可归为"郁证""脏躁"等范畴。笔者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一些心得,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诊疗思路,现介绍如下。1从脏腑论治1.1病机——心脉失养,心神不定  相似文献   

12.
1脏躁之"脏"究指何脏 脏躁之"脏",后世医家见仁见智,说法不同;如宋代赵以德认为"脏"主要指肝脏[1].清代沈目南认为"脏"指子宫[2],尤在泾支持此说,谓:"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3].清代陈修园认为脏躁之"脏"不必拘于何脏"[4];近亦有学者支持此说,谓"以陈说不拘何脏为是"[5].<医宗金鉴>认为"脏,心脏也"[6];先父丁浮艇谓:"盖心者,藏神,主神明者也,观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之心神惑乱象,<医宗金鉴>所说之脏指心.是也".近有资料亦持此见,谓:"<医宗金鉴>认为脏躁之脏主要应指心脏,这个解释比较合理"[7].  相似文献   

13.
陈士铎间接交通心肾诸方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医学怪才陈士铎对"心肾不交证"的理解与临床治疗,集中体现在其代表著作<辨证录>的若干方剂当中.而间接交通心肾法是从它脏入手,可分为二类:从肝入手,从胃入手.  相似文献   

14.
五脏六腑皆可令人便秘,非独大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不离于大肠,然不止于大肠,五脏六腑皆可令人便秘,临床应灵活辨证的去治疗便秘:病在大肠,治在大肠,病在他脏,治从他脏.  相似文献   

15.
聂娅 《光明中医》2009,24(7):1240-1241
"脏实泻腑"是临床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意思是五脏的实证可通过清泻六腑,使六腑通畅来治疗.本文拟探讨"脏实泻腑"理论的来源及应用,以期同道更加理解和重视这一理论,使其在临床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位最高,不耐寒热,素有"娇脏"之称,外邪侵入,肺则首当其冲;肺朝百脉,如肺有病常及它脏,它脏有病亦常累及于肺;中医治肺有法可效,有方可循,方法庞杂,应用不当常难以奏效;遍览各家治肺之法,结合临床体会归纳整理为"治肺六法"。  相似文献   

17.
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青 《北京中医》2003,22(6):28-29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及个性特点为基础而引发的 ,由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以心血管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据其主要的临床特点 ,一般可归属于心悸、胸痹、脏躁、郁证、虚劳等范畴。近年来 ,笔者采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逍遥散加减 ,对 4 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进行治疗 ,另设西药对照组 4 0例进行观察对比。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选择 1 998~ 2 0 0 2年间门诊及住院的 8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74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2 0岁 ,平均 35岁。采用抽签法 ,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内经》五脏阴阳区分的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动物脏器入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理论源于《周礼·乾卦·文言》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说,其治疗作用包括以盈补缺、引经等多方面。中医古今临床实践中,用动物脏器治疗人体疾病的案例不胜枚举,并逐渐形成了以脏补脏,以脏治脏的治疗方法,兹对脏腑类药物的应用作一概述。 心 诸动物(猪、羊、牛、马、鸡、狗等)之心脏,  相似文献   

20.
<正> 1 病因病机 后世医家关于脏躁在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及治法方药诸方面均有所阐发和补充。《医宗金鉴》谓:“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认为脏躁之“脏”,乃“心”脏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