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时机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20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20例在膀胱空虚是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结果实验组继发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置自控镇痛患者拔除尿管的时机。[方法]选取妇科腹式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回房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尿液,于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及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8例,发生尿潴留者2例,占4%;对照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2例,发生尿潴留者8例,占16%,尿潴留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式手术留置镇痛泵患者术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并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降低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宋玲 《当代医学》2009,15(7):24-25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定期开放尿管、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39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的放尿方法,共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尿方法,共119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排尿量、拔除导尿管后尿液化验结果。结果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的实验组,其第1次排尿量、自行排尿顺利率及拔除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者性(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早期定期开放,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的方法,对于产妇预后的影响较大,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简便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拨除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病人按手术单双日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在术后24h,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拨管,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48h,膀胱空虚时拨管,观察拨导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排尿是否需要诱导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24h在膀胱充盈时拨导尿管比术后48h膀胱空虚时拨导尿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寻找拔除尿管最佳时机。方法:将剖腹产术后自愿使用镇痛泵的产妇分成两组,观察不同时间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内拔管第1次排尿及有无膀胱刺激、有无尿潴留、泌尿系感染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在(40±6)h内,并且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泌尿系感染率,减少产妇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童凤玲 《安徽医学》2015,36(6):750-751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拔除留置尿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218例,2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手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下拔除尿管;对照组106例,按常规术后24 h后不定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管后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尿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减少拔管后再次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尿管拔除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102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实验组术后第4天夹闭尿管,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第4天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3~4 h放尿1次,第7~10天患者有尿意感后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及早拔除尿管可以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P=0.005),而两组患者急性尿潴留需要再次插尿管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及早拔除尿管可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前不需要训练膀胱功能,直接拔除尿管,不增加尿潴留和再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8.
谢燕崧  曹素玲  张民勤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53-154,156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管狭窄术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尿潴留的处理流程:采用诱导排尿术,无效患者予重新留置尿管;观察组在运用诱导排尿术无效后,加用间歇性导尿处理,以上措施无效患者,予重置尿管。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各组实施尿潴留处理流程后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及尿路感染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重置尿管例数、尿路感染例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17.72和8.10,P〈0.01);两组患者尿道损伤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术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减少重置尿管的机率,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临床剖宫产术后产妇拔除留置尿管的时间,方法:对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设置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8-10h,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术后留置尿时间为24h,在膀光空虚时拔管。观察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是否成功及舒适,结果: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率及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P>0.01)。结论:术后留置尿管8-10h,膀胱充盈时拔管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输液余量确定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输液余量≤250 ml;B组:250 ml<输液余量≤500 ml;C组:输液余量>500 ml.通过3组输液余量的不同,选择尿管的拔管时机,观察各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效果、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结果 B组排尿效果最好,尿潴留和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最低,A组和C组排尿效果均较B组差,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均较B组高.结论 输液余量250~500 ml时是最佳的拔管时机,此时拔管可以缩短自行排尿时间,减少因膀胱充盈不够或充盈过度引起的排尿困难和重插尿管的发生(继发性尿潴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前,膀胱不同充盈程度对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出尿管前夹闭尿管,瞩病人多饮水,待膀胱充盈时将导尿管拔除;对照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结果充盈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主排尿顺利,未有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梁永  胡小萍  张娟 《四川医学》2010,31(3):351-353
目的改良剖宫产术后放尿方法并研究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8 0例,对照组7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结果采用改良方法拔除尿管的实验组首次排尿量多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t=12.99,P〈0.01),实验组首次自然排尿成功率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其拔除尿管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5%,对照组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改良方法,早期定时开放尿管、于膀胱充盈且有输液余量时拔出尿管,对于改善产妇膀胱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种方法在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留置尿管的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8月~2009年2月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采用膀胱充盈后拔除留置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实验组首次排尿的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短。结果患者膀胱充盈后拔除留置尿管,首次排尿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排尿。结论脊柱外科手术后50例采用传统方法拔除留置尿管,观察2组拔除留置尿管后患者首次排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相似文献   

15.
留置导尿是妇科病人手术时的一项常规护理操作,拔除尿管又是留置尿管护理中的一个内容,而尿管拔除后易发生尿潴留.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比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能明显减少尿潴留[1~3],但对于何时膀胱能尽快充盈促首次自行排尿成功减少尿潴留的拔管时机报道甚少.自2001年2月至2002年4月,笔者对80例留置尿管病人的拔管时机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神经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拔管前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待病人有尿意后再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有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而对照组有39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清醒患者,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减少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留置尿管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516例剖宫产留置尿管者的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所有产妇均能轻松接受此项操作,没有恐惧心理。3位产妇拔管后自解小便时有轻微尿痛,经多饮水多排尿后很快自行缓解。1位产妇拔管后膀胱充盈,小便不能自解,再次行留置尿管。结论留置尿管前后做到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以及注意其操作中的有关事项,可有效的降低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蒙莉萍  陈珍 《海南医学》2010,21(18):142-14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的不同拔除时机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夹管1次,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先拔管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对照组夹管、膀胱充盈时松管,反复训练膀胱功能,待当日输液体剩500ml时拔管,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结果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食管癌病人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间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病人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病人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