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共74例,上述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非合并肾病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选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结果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水平高于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分别与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的异常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社区规范管理的151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患者,检测血压、体重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血脂和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1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例数为111例,男62例(88.6%),女49例(6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男性、吸烟、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血尿酸高、肌酐高是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比例较高,要早期进行检测并改善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尿酸、胱抑素C和促代谢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n=35)、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n=40)、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n=31),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33)。检测各组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分析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的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DR、NPDR、PDR组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0.47,P<0.05;r=0.82,P<0.05;r=0.9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剔除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的影响,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95% CI:0.656~0.836)、0.871(95% CI:0.783~0.959)、0.884(95% CI:0.803~0.966),三者联合诊断AUC为0.964(95% CI:0.935~0.993)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尿酸、胱抑素C、促代谢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9例,单纯糖尿病患者105例作为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患者104例作为肾病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9例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等水平。结果肾病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低于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104例患者,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为96.15%,尿素氮阳性检出率为60.58%,血肌酐阳性检出率为71.15%;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高于尿素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高于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准确的检出肾损伤情况,对诊断和治疗方案调整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 7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糖尿病肾病35例)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35例),同时选取35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测定三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胱抑素C、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分别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升高,了解其水平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给予干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70例(亚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8例,冠状动脉双支病变20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22例)。分别检测其血中胱抑素C、尿点蛋白、L-LDL、Hcy、空腹血糖、血肌酐等。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胱抑素-C水平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增高[(0.78±0.32)、(1.38±0.43)mmol/L][P<0.05],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中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胱抑素-C水平呈增高趋势[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1.16±0.43)、(1.45±0.46)、(1.54±0.54)mmol∥L,F=31.84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胱抑素C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5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A组)、HbA1c增高组,HbA1c增高组又分为两个亚组:HbA1c≤7%(B组)及HbA1c>7%(C组),分别检测3组肌酐(Cr)、尿素氮(BUN)、Cys-C情况。结果 B、C组Cys-C水平均高于A组(P<0.01),C组Cys-C水平均高于B组(P<0.01);而各组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bA1c、Cys-C有助于了解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肾损伤(AKI)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胱抑素C、血肌酐、C-反应蛋白、尿素氮、尿蛋白、尿茁2 微球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和NLR。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NL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LR 诊断AKI的价值。结果:94例患儿发生AKI 32例,发生率34.0%。与非AKI组比较,AKI组胱抑素C、血肌酐、C-反应蛋白、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及NLR比值均升高(P均<0.05),而GFR降低(P<0.05)。Spearman分析显示,NLR与胱抑素C、血肌酐、C-反应蛋白、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P均<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胱抑素C、高血肌酐、高C-反应蛋白及高NLR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分析显示,当截断值取6.33时,NLR预测AK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5、85.1%和78.2%。结论:高NLR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对AK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糖尿病肾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3月一2011年3月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96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82例(A组),糖尿病肾病患者114例(B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及历一微球蛋白水平。结果A组和B组血清光抑素c、血肌酐、尿素氨和卢:一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B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及卢:一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评估意义较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根据患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水平(BUN)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和CysC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Scr和BUN水平与UAE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Hcy和CysC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同行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入选的6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健康者,为正常组。测定三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胱抑素C、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分别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升高,了解其水平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给予干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蓉  孙丽荣 《天津医药》2011,39(11):1006-1008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040例T2DM患者,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男性≥420μmol/L,女性绝经后≥420μmol/L,绝经前≥360μmol/L)组117例和正常血尿酸(NUA)组923例,比较2组间主要临床指标以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1)HUA组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UA与NUA组间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TG、HDL-C、HbA1c为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应重视血尿酸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s)的相关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估WMLs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WMLs组和重度WMLs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重度WML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和胱抑素C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OR=1.06,95%CI=1.01~1.12,P<0.05)和胱抑素C水平(OR=1.32,95%CI=1.07~1.55,P<0.0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胱抑素C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DM合并NAFLD患者122例(DFL组),同时选取单纯2型DM患者15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DM病程和血尿酸(SUA)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DFL组患者年龄和DM病程显著小于对照组,BMI和S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DM病程、BMI和SUA进入回归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DM病程、BMI、SUA与2型DM合并NAFLD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胱抑素C与尿素氮和肌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和肌酐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5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8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60例,糖尿病中度肾损害患者40例,糖尿病重度肾损害患者29例。所有入选者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用酶法测定尿素氮和肌酐。将各实验组的检测均值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浓度变化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并将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与同组的尿素氮和肌酐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阳性检出率是否具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的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均值中仅有中度肾损害组和重度肾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性意义(P<0.05)。在单纯糖尿病组,早期肾损害组和中度肾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与尿素氮和肌酐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诊断指标中,血清胱抑素C是更敏感,更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51例,首先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和高Hcy组,同时根据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为对照组180例、增厚组177例和斑块组94例。比较三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再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Hcy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均高于正常组(P <0.05),但是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然后,三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Hcy水平与肌酐(r=1.0,P <0.001)、尿素氮(r=0.71,P <0.001)、尿酸(r=0.44,P <0.001)、胱抑素C(r=0.25,P<0.001),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16,P <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β=0.02,P <0.001);糖化血红蛋白(β=0.09,P <0.05);胱抑素C(β=0.25,P <0.05)以及年龄(β=0.01,P <0.05)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胱抑素是影响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组(DM组)38例,糖尿病肾病组(DN组)42例,并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三项指标水平糖尿病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清Hcy、Cys C、m Alb水平,可以检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压与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40~70岁,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2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压各参数与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程无显著差异,脑卒中组的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脉压仍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OR=1.56,95%可信区间1.05~2.4,P<0.01)。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平均血压和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脉压是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2011年8月到2013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0例,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2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多因素分析,同时给予积极的降糖与抗结核治疗。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逐步回归法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粉尘接触史是导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值恢复正常,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19例,阴转率为95.0%。结论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粉尘接触史是导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治疗中要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tropathy,DPN)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12月间来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 443例,检测血尿酸及HbA1c、HDL-c、LDL-c、uMAL、hs-CRP、腰围等指标,计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病率,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PN发病的各危险因素。结果 DPN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较非DPN患者水平升高,且HUA在DPN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DPN发病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DPN患者相比,DPN患者的LDL-c、hs-CRP、uMAL、腰围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HDL-c更低、HbA1c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DPN密切相关,监测并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利对DPN进行有效干预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