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盲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下腹肿物10天入院,查体:右下腹局限性隆起范围约10cm×10cm,可触及一约11cm×10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表面较光滑,无触痛,活动.CT示:右下腹及盆腔占位病变.B超示:右下腹实性肿物.临床诊断:右下腹肿物不除外结肠癌,于2004年9月8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椭圆形肿物,位于回盲部,盲肠、升结肠起始端,肠管连于肿物,肠腔轻度痉挛,剥离肿物见右髂窝癌性浸润.  相似文献   

2.
1.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35岁,因右下腹隐痛3天并可触及一活动性包块, 以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收住我院妇科.于入院当日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拟卵巢囊肿切除术.(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术中见右侧输卵管有一约3×3×4cm3的囊性水瘤,行粘膜下分离切除.  相似文献   

3.
肖××,女,27岁,农民。住院号6173。主诉:脉痛伴恶心呕吐二天,以兰尾周围脓肿肠梗阻收集宁市医院。四个月前发生过上述类似症状。经妇科检查为“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后自行缓解。入院时查体全身除消瘦外未见异常,但右下腹稍隆起,触及右下腹有10×10cm 肿块,边缘不清,质地硬,不易推动。触痛明显,腹肌中等度紧张。肠鸣音亢进。血相白细胞18400,中性74%,淋巴24%酸性2%单核1%血色素18.5克。临床印象为兰尾周围脓肿或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切开腹膜后,可见暗红色肿块占居切口,深黄色腹腔液外溢。探查得该肿块为脾脏,未与围组织粘连,贴附于右髂窝的盆壁上,脾蒂长20cm,扭转二圈半。决定行脾脏切除术。切下的脾脏20×10×15cm,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43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1月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病人于入院1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下腹包块,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便血,无发热,无排尿困难及血尿。无腹部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6 cm×3 cm包块,表面光滑,呈囊性感,与周围分界清,活动度大,可推至右中腹,无触痛。腹部B超显示,右下腹有一囊性占位病变,CT示右侧盆腔内见一似胆囊形囊肿影,壁厚毛糙,密度不均,最大截面约10 cm×4 cm,CT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拟诊“阑尾囊性肿瘤”,完善术前准备于2008年8月27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阑尾呈囊性扩张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9岁。因反复右下腹隐痛4个月于1994年3月5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均无异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经青霉素、甲硝唑治疗10天,仍偶觉右下腹疼痛。于1994年3月15日以“慢性阑尾炎”在硬膜外麻醉下拟行阑尾切除术。取麦氏切口进腹,右下腹未见阑尾、结肠。左下腹见乙状结肠,无阑尾。向上内延长切口,探查右侧肝下仍无结肠、阑尾。最后在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20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炳昆  吴学东 《微创医学》2006,1(5):367-369
目的探讨经右下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4例经右下腹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切口长度2~3cm,204例均治愈,切口愈合好,术后疼痛轻,术后5d即拆线,平均3.5d出院,8~15d恢复正常活动。结论经右下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切口小,利于切口愈合,术后疼痛轻,拆线时间短,早期可恢复正常活动,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化脓性阑尾炎和早期坏疽性阑尾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女性,38岁,已婚,山区农民。因右下腹包块切除术后右下腹腹壁溃烂、流液6月入院。6月前因右下腹疼痛伴包块4天求治于某县医院,并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术,术中见包块被大网膜包裹与前腹壁及盲肠粘连,约7cm×5cm×5cm大小、质硬,未见阑尾。术后病理:大网膜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1周后出院,出院后1月因引流口不愈,右下腹腹壁溃烂、流液再次人院,并行“清创术”置引流管一根于右下腹腹壁。每日引流出少许淡黄色渗液伴少许絮状物,反复6月不愈,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因右下腹疼痛3d,于1989年12月5日入院.半年前有过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经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治愈.本次入院前3d在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及转移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入院检查:体温36℃,神清,心肺(-),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腰大肌及闭孔肌试验(+),血WBC6.2×109/L,N0.64,L0.36.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给予手术.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术中发现整个右下腹呈慢性炎症表现,大网膜下降覆盖右下腹,与腹壁、肠道粘连.仔细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暴露右下腹,可见回盲部位置偏上,沿结肠带没有发现阑尾,考虑阑尾有异位可能.将切口向上延长4cm.在结肠袋、结肠带、回盲部腹膜外均未触及条索状的包块,而在升结肠距回盲部8cm处腹膜外有一包块.切开升结肠内侧后腹膜,可见一3cm ×0.8cm大小包块,一端与结肠相连.切除包块,包块为中空脏器,病理为阑尾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患者术后7d拆线,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6h于1998年1月14日以急性阑尾炎人院。检查:T37.6℃,发育正常,右下腹麦氏点附近明显压痛伴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血白细胞13.8×10~9/L,N0.86。急症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渗液,先发现的阑尾位于盲肠外侧(根部在盲肠后外侧),5.0cm×0.8cm,充血水肿明显。切除后探查腹腔,发现腹膜后有一条索状硬物。切开后腹膜见另有一条阑尾,6.0cm×0.6cm,根部位于盲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40岁,2年前因头痛、头晕等症状,经头颅CT等检查,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在当地医院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S),术后病人症状消失,正常生活。本次入院前半月,经常腹泻,便后仍有水样物流出。某日使后发现一胶管脱出肛门外,直立时此管回缩。查体;意识清楚,KT38.8℃,颈强(+),克氏征(+),白细胞18×109/L,,右枕、右颈、胸前、右下腹部见四处手术切口瘢痕,于皮下可触及分流管。结肠镜检查,见距肛门20cm。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分流管穿入肠腔。据原始病例记载,术中采用国产单泵硅胶分流管,腹腔端取右下腹切口…  相似文献   

11.
患者30岁.右下腹阵痛15天,伴发热、呕吐,于2001年7月7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1年6月21日,1-0-1-1,子8岁,6年前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术后1个月行经后行节育环术.无外伤史.查体:T39℃,一般情况尚可.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不明显.未触及肿块.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偏左,正常大小,轻微压痛.子宫右后方触及-约7 cm×6cm×6 cm包块,活动受限,压痛(+).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因右侧腰部及右下腹反复疼痛1月余,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并间歇服用药物治疗,有数颗小结石排出,近1周右腰部及右下腹疼痛加剧,于2012年5月15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阳性。超声提示:右肾大小约12.6cm×5.7cm×4.8cm,形态饱满,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3年2月~1995年1月,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2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分别为11cm×10cm及11cm×9cm,经随访4~18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男,21岁。右足跟部被重钢板砸伤致右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粉碎性骨折,创面11cm×10cm。于1993年11月行右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切取皮瓣11.5cm×10.5cm,取皮创面采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2岁。因右下腹痛性包块11月入院。一年前因患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1期愈合。一月后感右下腹切口原痕外侧隐痛,自构及鸡蛋大小的包块,虽经抗炎治疗,但肿块末缩小,受凉疲劳之时自觉肿块增大,胀痛加重。入院时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胁下未触及,右下腹可见scm麦氏切口癫痕,瘢痕外侧可扪及5cm×4cm×3cm肿块,质中、活动差,深压时有疼痛,肠呜音正常。B超探查右下腹无明显包决。于1997年11月6日在硬麻下剖腹探查,行肿块正中上方与麦氏切口平行切口长约6cm,逐层进腹,见大网膜下端增厚形…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腹泻、低热1周,阵发性右下腹痛72 h,于2008年4月10日入院.查体:T 37.3 ℃,腹肌紧张,脐周及右下腹均有压痛,反跳痛(+),右下腹扪及一包块,大小约10 cm×10 cm,边界欠清晰.  相似文献   

16.
胡兴满  车忠丽  吴兴明  李五生 《四川医学》2009,30(12):1976-197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右髂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15’d伴感染入院。3’年前患者发现右下腹包块,40余天前于当地某医院行右下腹包块穿刺,未见恶性肿瘤细胞,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考虑为炎性包块,行结肠镜检示横结肠见0.3cm×0.3cm息肉,住院5d给予抗炎治疗后出院。  相似文献   

17.
文常英 《海南医学》2003,14(6):92-92
患者王XX ,女 ,33岁 ,已婚。因孕 2产1,足月妊娠 ,于 2 0 0 2年 6月 2 7日在当地医院以“骨盆狭窄”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 ,取出一女婴 ,体重 35 0 0g。产妇术后第二天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给予抗炎、胃肠减压等处理 ,症状加重。于 7月 2日在该院外科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积脓约 80 0ml,距回盲部约 30cm处回肠粘连狭窄 ,5 0cm处回肠浆肌层撕裂 ,长约 8cm ,予切除病灶 ,行端端吻合术。 7月 11日剖宫产切口 (下腹横切口 )裂开 ,流出黄绿色脓液 ,7月2 3日病情加重转来我院。查体 :痛苦面容 ,体温 38.1℃ ,心肺无异常 ,下腹…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瘘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28岁.因剖宫产术后2年,经期腹部切口处流血1年,于2000年12月23日入院.2年前患者因"孕足月,横位"在当地医院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后一直有低热,切口下段有渗液,经换药切口愈合.产后1年月经复潮出现经期下腹部切口中下段流血,经后自止.体检: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心肺阴性,下腹正中见约10 cm长的纵形瘢痕,中下段有一凹陷约2 cm,表面有膜样物覆盖.妇科检查:子宫颈高吊,宫体增大如孕7周大,与腹壁切口粘连固定,质硬,有压痛.子宫碘油造影示"腹壁子宫瘘".抗感染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大网膜包裹形成一索状窦道连结子宫与腹壁,子宫体原切口处呈机化瘢痕结节,约6 cm×4 cm×4 cm大,取出肠线数根.因瘢痕面积大,无法保留子宫,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切口愈合好,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前壁浆膜及肌层慢性化脓性炎,子宫内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19.
<正> 病历摘要例1 男,28岁。固定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入院。查体:T37.8,P84,Bp13.3/9.3。右下腹麦氏点偏内有压痛,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血WBC13.6×10~9,Sg0.79。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无光泽,似有肿胀。术后抗炎治疗,右下腹仍持续疼痛,第5天行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诊断为Meckel憩室炎。例2 男,23岁。持续性右下腹痛伴呕吐6小时,全腹痛2小时入院。体检:T38,P88,Bp14.6/9.3。腹肌紧张,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压痛以右下腹为重,肠鸣音消失。血WBC18.8×10~9,Sg0.88。以弥漫性腹膜炎、阑尾炎并穿孔行剖腹探查术。行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术中见阑尾轻度肿胀,距回盲部约40cm回肠处有一杵状憩室约1.5cm,附脓苔,行单纯憩室切除,横轴关闭肠腔。例3 男,36岁。持续性右下腹痛2小时,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8小时  相似文献   

20.
唐玉珍 《重庆医学》2004,33(5):689-689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28岁,因放置宫内节育器(IUD)5年余,无停经史,末次月经2002年5月8日,于6月7日出现阴道流血,量比平时月经少,偶有小血块流出,持续30 d.于阴道流血10多天后继之出现恶心、呕吐、厌油等症状,入院前5d,午睡起床时出现右下腹坠胀痛,有便意,到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阑尾炎,给消炎、止痛药后疼痛好转.7月3日到县医院要求行阑尾切除术,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9.7cm× 8.4cm× 7.1cm,宫内回声不均,节育环下移,右附件区探及3cm× 2cm稍低回声区,直肠凹积液,转本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