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评估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老年男性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49例单发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老年男性患者,结石6~15 mm,均接受ESWL治疗后,随机分成3组(组1、组2、组3),组1予以安慰剂治疗,组2予以坦索罗辛(0.2 mg,每晚顿服)治疗,组3予以坦索罗辛(0.2 mg,每晚顿服)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1次/d)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或结石完全排净或者至更改其他治疗方案。结果组2结石排净率、肾绞痛发生率分别与组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的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净率、石街形成率、肾绞痛发生率、盐酸哌替啶使用率与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组3的结石排净率高于组2(P=0.032),肾绞痛发生率、盐酸哌替啶使用率低于组2(P=0.031,0.039)。组2与组3的药物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用于老年男性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后应用坦索罗辛联合五淋化石丸辅助排石的效果。方法对12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ES-WL后应用五淋化石丸,1.25g/次,3次/d,未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治疗组ESWL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以口服α_1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4 mg/次,1次/d。观察两组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并发症(肾绞痛、发热、血尿)发生率及药物的副作用并比较。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治疗组排石率为88.3%,对照组为4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肾绞痛、发热、血尿的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35.0%、20.0%、23.3%,治疗组分别为10.0%、6.7%、8.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除2例发生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联合五淋化石丸能够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降低肾绞痛、发热、血尿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SL)联合坦索罗辛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辅助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老年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病人仅接受URSL治疗,联合治疗组在URSL术前3 d开始加用坦索罗辛,比较2组病人手术成功率、术后各时间段的结石排净率、肾绞痛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病人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3 d及7 d的结石排净率与联合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及28 d的结石排净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肾绞痛的发生率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RSL联合坦索罗辛既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又能辅助排石,可缩短排石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山莨菪碱和糖皮质激素对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排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不透X线、单发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坦索罗辛组,C组为坦索罗辛+山莨菪碱组,D组为坦索罗辛+激素组,E组为坦索罗辛+山莨菪碱+激素组。随访治疗3个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排出情况。结果 B、C、D、E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净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止痛剂使用人次、石街形成率分别与A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以E组为著(P均<0.01),C组肾绞痛、止痛剂使用人次与A组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坦索罗辛、山莨菪碱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患者ESWL术后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净率,缩短患者的排石时间,并降低石街形成率及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和止痛剂的使用次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疗效显著并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后,应用坦索罗辛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9-12~2010-07 51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ESWL后的患者,采用双盲对比法分两组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其中实验组(226例)在对照组(284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观察时间为20 d.结果 实验组结石排净率为84.5%(191/226),对照组结石排净率为62.3%(177/284),实验组的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坦索罗辛组与对照组比较,排净率明显提高,复碎率及碎后再次肾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药物副作用少、症状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影响。方法输尿管结石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解痉止痛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血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含量,记录肾绞痛发生次数,自然排石时间以及解痉止痛药的使用剂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较低(P0.05);自然排石时间明显缩短(P0.05),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P0.05),解痉止痛药剂量降低(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能有效降低输尿管结石患者尿微量蛋白及NAG含量,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减少解痉止痛药使用剂量,缩短自然排石时间,且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134例单纯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碎石后观察组不放置双J管,服用盐酸坦索罗辛1周,对照组放置双J管.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血尿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血尿、尿频/尿急、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对单纯性输尿管下段结石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可不放置双J管,应用盐酸坦索罗辛可促进结石排出,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石通与坦索罗辛联合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小残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44),均给予PCNL治疗,对照组辅以结石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小残石排出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结石排出率为96.4%(54/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29/44)(P<0.01),且结石排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肾绞痛发生率为21.4%(1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5(20/44)(P<0.05),且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为3.6%(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9/44)(P<0.01);两组患者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及其他治疗方法介入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坦索罗辛与结石通联合用于上尿路结石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PCNL术后小残石的排出,副作用较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受体阻断剂托特罗定联合α-受体阻滞剂坦洛新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坦洛新+排石颗粒,观察组给予托特罗定+坦洛新+排石颗粒,观察两组3周内的排石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3周内结石排出32例(53.3%),排石时间(7±1)d;观察组分别为50例(83.3%)、(4±1)d,两组排石率、排石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周内两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50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分别为2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受体阻断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可促进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排出,且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SH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小儿输尿管结石患儿随机分为URSHL组26例和ESWL 20例,URSHL组采用URSHL治疗,ESWL组采用ESWL治疗。结果 URSHL组单次手术碎石成功率为94.7%(18/19),ESWL组为42.9%(3/7);而对照组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单次手术碎石成功率为84.6%(11/13)URSHL组为28.6%(2/7),两组比较,P<0.05;URSHL组手术平均时间、术后住院平均时间及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47.88±10.11)min、(3.42±0.95)d和92.4%,ESWL组分别为(60.25±12.08)min、(4.10±0.72)d和60.0%,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URSHL临床疗效优于ESWL;而对于小儿输尿管上段结石,用ESWL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侯飓  席兰  宋飞  赵谦  李建兴  曹栋威 《山东医药》2006,46(21):50-51
在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其中单通道取石43例(90%)、多(两)通道取石5例(10%)。一次取净结石率为85.6%,结石总清除率为93.2%;碎石取石时间为60-180min,平均110min。2例术后发生急性大出血,经肾造瘘引流出血白止;5例结石残留,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3次结石排净。认为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创经度肾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MIPU)治疗50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例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结果术后3d结石清除率为94%(47/5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认为MIPU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确切,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肾绞痛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经保守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有11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9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1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有9例结石排净,2例碎石后有轻微疼痛,经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疼痛消除;39例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有32例患者取石碎石后经引流成功,4例输尿管水肿、狭窄导致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采用输尿管导管向外引流,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引流后1周再次复查,经输尿管检查联合碎石术,结石排净,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输尿管镜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可靠性较高,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套石篮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应用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采用硬性输尿管镜和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术中不配合应用套石篮;观察组术中配合应用套石篮。结果总的单次碎石成功率为89.1%(49/55)。结石滑落回肾盂或肾盏内6例,其中对照组5例,观察组1例,术后仍需行ESWL治疗,两组比较P〈0.01。两组术中均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石排净率100%,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中配合应用套石篮固定结石后再碎石的方法,可降低结石上推至肾盂内的推回率,从而提高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碎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李道兵  李本根  付逆  罗旭 《山东医药》2010,50(22):42-43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诊治顽固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应用输尿管镜对84例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行诊断和治疗。直径小于2 mm的结石直接钳夹取出,大于2 mm的结石用气压弹道碎石后取出,局部水肿明显的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或双J管。结果 84例肾绞痛患者中输尿管结石76例(其中阴性结石45例)、血凝块4例,絮状小团块2例,输尿管未见异物2例。左侧46例,右侧38例。结石停留部48例位于下段跨髂血管处,6例位于输尿管末端,12例位于中段,8例位于上段。结石直径2-7 mm。多发结石3例,单发结石73例。输尿管局部可见充血、水肿、溃疡和僵直感。术后无输尿管穿孔、脓毒性败血症等并发症出现。术后24 h 2例患者仍然存在腰部胀痛明显,经持续引流、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术后症状即刻完全缓解,缓解率97.6%,住院(3.5±1.2)d。术后复查无肾积水及结石存在。结论输尿管镜腔内介入操作是诊治顽固性肾绞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6例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结果一次性碎石率91.4%,最多治疗3次,5周后结石全部排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认为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疗效确切、可靠,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9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260例、中下段640例,结石0.6cm×0.4×0.5cm-2.2cm×1.2cm×0.8cm大)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2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原位单次碎石成功220例(86.2%);64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中,单次碎石成功624例(97.5%)。40例结石回漂至肾盏内,留置双J管后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碎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34min。无输尿管黏膜严重穿孔、撕脱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d。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8%(882/900)。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好、安全,可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曾泉  付强  魏胜红  唐青 《山东医药》2008,48(47):94-94
2007年6月~2008年5月,我们对11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观察了坦索罗辛单用及与地夫可特联用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190例,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四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4.9%(73/86)、64.0%(16/25)、100%(48/48)和100%(31/31),组间相比,P〈0.05。ESWL组结石直径分别为0.5~1.0、1.0~2.0、〉2.0cm者,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6.6%(56/58)、75.0%(15/20)、25.0%(2/8),不同直径结石的碎石成功率相比,P〈0.01;URL组入镜困难3例,结石上移肾盂5例,结石残留1例,发生输尿管穿孔2例;PCNL组均一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均取石成功,术后无漏尿及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认为ESWL最佳适应证是直径〈1cm的结石;URL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结石返肾率较高,非首选;PCNL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较大结石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URSL治疗,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术后1~3个月,复查超声或肾盂造影,观察结石排出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50)、80%(40/5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一次碎石成功率及术后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2%(46/50)、98%(48/50)均高于对照组的60%(30/50)、74%(37/50),术后血尿、肾绞痛、发热、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