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引流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90.7%,对照组为4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动静针刺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5例PG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2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动静针刺治疗,对比观察治疗两周后两组临床疗效和胃液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1)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痊愈率78.26%,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痊愈率45.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胃液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胃液引流量,提示治疗组改善胃液引流量优于对照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S早期配合动静针刺治疗,能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显著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磁振热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按发病时间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磁振热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胃液引流量。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胃液引流量(P0.05)及缩短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20 d后,胃液引流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磁振热方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温针灸治疗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胃动力恢复时间和胃液引流量。结果:治疗后10d、治疗后15d,治疗组胃液引流量为(525+238)mL、(304±128)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91f206)mL、(1102±3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时间总体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胃瘫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老年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胃、电针等治疗。结果治疗组腹胀感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瘫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药联合电针治疗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六磨汤加味配合促胃动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磨汤加味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六磨汤加味配合促胃动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汤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瘫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TPN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并施以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5%,治疗组为10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5<0.01).结论 益气活血汤配合TPN肠外营养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瘫综合征,再施以有效的心理干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理气宽肠汤治疗胃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胃瘫综合征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理气宽肠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胃动素水平。结果 2组胃瘫综合征患者,观察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8.57%,通过对比,观察组胃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瘫综合征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瘫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2组胃瘫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都有所增高,且观察组胃瘫综合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瘫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2组胃瘫综合征患者胃动素水平都有所增高,且观察组胃瘫综合征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宽肠汤治疗胃瘫综合征,能够促进血清白蛋白增高,提高胃动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结合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针刺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h胃液量、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管引流、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加快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中脘穴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动力学(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AS、MT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重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部电针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莫沙必利口服等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腔压力及肠鸣音次数等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腹腔压力、胃潴留量均有下降(P<0.05),肠鸣音均有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腔压力、胃潴留量低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电针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更好,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治疗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脾胃气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12周后观察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胃排空率及血清GAS、MTL、VI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症状积分及胃排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I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结论采用至阳八阵穴隔附子饼灸能快速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功能的恢复,改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GAS和MTL水平,降低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电针配合灸天突穴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灸天突穴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灸天突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灸天突穴是一种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交叉电项针"治疗重症脑出血后气管切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症脑出血后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患者随机分为交叉电项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组予基础用药治疗和中风病常规针刺治疗,交叉电项针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交叉电项针"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插管封管时程,入院时和拔管后48 h动脉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以及入院时、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气管切开插管咳嗽反射分级量表评分(TCRGS)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交叉电项针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插管封管时程更短(P<0.01)。两组治疗后动脉PO2和PCO2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TCRGS均低于入院时,治疗后2周均低于治疗后1周(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比较,交叉电项针组TCRG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叉电项针可缩短气切患者封管时程,有利于咳嗽反射功能的重塑;虽也可改善肺部换气功能,但较常规治疗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病人的疗效。方法:将64例胃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32例,采用针刺和艾灸结合治疗;后者32例,单纯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胃液引流量、治疗次数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胃液引流量均明显减少。试验组平均治疗(9.67±2.34)次,痊愈率100%。对照组平均治疗(14.12±5.34)次,痊愈率72.6%。两组在治疗次数、痊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胃瘫综合征有明显的效果,治疗次数少,见效快,痊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缺血性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片,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表面肌电图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MS、ADL评分、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MS、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AS评分、胫骨前肌IEMG和表面肌电RM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下肢痉挛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及表面肌电图改善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肺俞、心俞穴,每穴灸治20 min,每日1次,共灸治4星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R、CO、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HR、CO、LVE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HR、CO、LVEF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部五经叩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选用头部五经叩刺法,对照组40例选用西药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部五经叩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