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目的 对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进行观察研究,并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11例(11只眼)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其无明显角膜溃疡,角膜结构基本完整,早期进行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研究其图象特点.结果 文中真菌性眼内炎合并前房积脓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能早期在角膜内皮面发现不同程度的真菌菌丝浸润.结论 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无创的检查角膜各层,特别是角膜内皮面的细胞级结构,对于真菌性眼内炎伴前房积脓的患者,能够早期无创的检查角膜内皮面,比传统的侵人性检查能更早发现角膜内皮面的真菌菌丝,有利早期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分型及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经87例真菌性角膜炎者术后病变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照各菌种之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病理组织损害为广泛化脓性炎症,病理切片可见病变区角膜上皮细胞缺损,炎细胞环绕溃疡部位大量浸润分布,距病灶较远处的基质层其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并将其与正常角膜组织相隔离,PAS染色可见溃疡边缘的板层纤维内大量菌丝,真菌菌丝在角膜基质内的生长无明显规律,可与角膜板层平行、斜行或垂直生长,部分标本浅基质层为坏死组织覆盖而不易找见菌丝.结论 病理检查对确定真菌在角膜内的生长情况、临床分型及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有帮助,但各菌种之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角膜溃疡是造成人类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角膜溃疡是指以Ⅰ型胶原为中心的细胞外基质破坏引起的角膜基质的融解的病理状态.角膜溃疡的发生都起源于角膜基质的胶原降解,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使局部发生以多核白细胞为中心的炎细胞浸润,并且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角膜溃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感染性角膜溃疡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用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正常角膜及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基因表达,探讨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搜集24份真菌性角膜溃疡标本(溃疡组)及12份人正常角膜组织标本(对照组),其中12份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织和6份正常的角膜组织分别抽提组织总的RNA,以Primer5.0软件设计MMP-9的特异引物,并对标本RNA进行RT-PCR扩增,以MMP-9目的电泳条带与β-actin内参照条带灰度值比值代表相对表达量。分12份角膜溃疡组织和6份正常的角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MMP-9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角膜,且主要位于角膜上皮层、基底膜以及基质层。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织中MMP-9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生、发展及角膜穿孔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