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本文分析41例作过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像(ECG—G—MRI)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的MRI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及手术所见相比较。MRI 没有放射幅射,不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清楚刻画出心脏大血管腔、心肌和心包,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进步,MRI 诊断许多获得性和先天性心赃大血管的能力增强,堪与损伤性的心脏大血管造影和心导管检查媲美。  相似文献   

2.
心脏影像学进展及综合诊断和优选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影像学进展及综合诊断和优选应用刘玉清近20年来心脏大血管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均有长足进步。自70年代初、中期以来,二维超声(US)含多普勒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CT尤其超高速(UF)CT、放射性核素成像如单光于和正电...  相似文献   

3.
【摘要】近数十年来,心脏磁共振(CMR)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常规心血管检查因扫描时间较长受到很多限制。30分钟CMR检查技术可以解决工作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定性和定量诊断。2022年3月,心脏磁共振成像杂志(JCMR)杂志发表了《常见临床适应症的30分钟心脏大血管磁共振:心血管磁共振学会白皮书》,推荐将此扫描流程纳入标准化方案,在3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完成CMR检查,将大力提高CMR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笔者将对这一共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旨在加速国内快速CMR检查技术方案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MRI是利用原子核质子自旋运动的特点并使生物磁自旋成像的技术。在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MRI较CT有许多突出的优点,MRI尚能做心脏功能及心脏代谢状况测定,本文对MRI在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作一介绍。一、心脏大血管疾病的MRI检查方法 MRI装置按磁体的性质分超导型、永磁型和常导型。各种类型都能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其磁场强度一般在0.3~2.0T之间。矩阵256×256。扫描序列用自旋回波技术(Spin-Echo,SE),回波时间(Echo Time,TE)28.56msec(还可用40.35或70msec),脉冲重复  相似文献   

5.
MR心脏大血管成像三维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稳态自由进动序列(three dimensional-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3D-SSFP)MRI是对心脏大血管的自由呼吸、导航门控、心电触发、各向同性的三维容积扫描,使得MRI对心脏大血管的显影在传统无创、无射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无需屏气及无对比剂显影,可综合评估心脏、大血管及冠状动脉异常.笔者对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临床怀疑有心脏大血管异常的患者进行了胸腔3D-SSFP扫描及传统心血管MR扫描(CMR),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并使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扫描方式的心腔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探讨3 D-SSFP扫描对心脏大血管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琴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10):1630-1633
非缺血性心肌病(non-ischemia cardiomyopathy, NICD)是指非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一大类心肌疾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为主)相比,发病隐匿,常与遗传、心肌代谢及心脏结构改变有关,早期可完全无临床症状,其终末阶段导致的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危害公众健康[1].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CMR)扫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 NICD 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兴的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能够无创定量评价整体及局部心肌组织形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脏疾病,并为评价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指标[2 -5].因此,本文将对 CMR-FT在常见 NICD 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对比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39例CCHD手术前均行经胸心脏二维超声(TTE)检查和648CT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其中CT扫描时有8例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手术后按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及大血管部分畸形分别统计CT及TTE 2种检查方法及有否使用心电门控技术的诊断正确率,并使用SPSS13.0版软件包对结果行χ~2检验.结果 手术证实畸形共102处,其中心脏部分畸形47处,CT和TTE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1%和95.7%,2种检查的诊断正确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68,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大血管部分畸形共计55处,CT和TTE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2%和78.2%,64S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TTE(χ~2=14.64,P<0.01).未使用和使用心电门控在定性诊断准确性差异上无显著意义(χ~2=1.84,P>0.05),但采用心电门控技术CT扫描图像更清晰.结论 64CT对CCHD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扫描时是否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对CCHD的定性诊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8.
腹部和外周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与临床应用吴奇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检查血管结构的一种临床模式。特别是脑血管和心脏大血管的检查,经过长期的验证,已被临床所接受并成为分析血管疾...  相似文献   

9.
本作对植入心脏起博器的患能否接受磁共振检查进行了头部磁共振扫描实验。 实验方法:对10个心脏起博器和27例植入心脏起博器的患分别用头发射/接收线圈按头部扫描条件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前,后的实验数据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设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磁共振成像(MRI)成为心脏大血管疾病综合诊断中不可缺少或优先使用的检查方法。笔者在心脏成像技术中,对其特殊技术、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以及成像技术中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采用PhilipsACSNT151.5T超导MR仪,体部正交线圈,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13例、Follot四联征20例,其他5例等)行自旋回波(SE)、快速梯度回波(FFE)、快速场回波(TFE)、回波平面成像(EPI)、单层多相位和多层多相位心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和磁共振扫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疾病50例分别行超声检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符合病理结果的准确率为93.5%;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符合病理结果的准确率为66.3%。磁共振检查的病理准确率虽不及超声,但敏感性较高。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液供应情况,而超声对乳腺囊性病变、增生及肿物优于磁共振,磁共振对乳腺疾病血供,较小结节分布及周围组织关系的整体观优于超声。结论:超声和磁共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各有所长,如两者结合,可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心脏大血管创伤无论在战时或和平时期均不少见,近年来,各项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急诊诊断率,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本文就此类创伤目前主要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CT电影扫描     
10年前CT问世,几乎迅即对几种器官系统的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心脏的快速运动使CT 检查受到很大限制,以至对心脏的诊断CT 至今未能发挥重要作用。心脏CT 检查,或用全身CT 以门电路连接的图象重建法,或以毫秒间隔进行心脏扫描,以获得适当的心脏解剖和功能信息。后者出现已有CT 电影扫描样机。现代全身CT 扫描机可检查冠状动脉搭桥的开通情况,心肌梗塞的定位和大小,主动脉及夹层的诊断,某些先心病(主动脉缩窄,异常血管结构、分流、大血管转位)的诊断,心脏的定量检查(测量心排血量、血流等),以及心包疾病(积液和缩窄)的诊断等。但有一定的限度。一是快速的心脏运动,降低图象分辨率,同时每次只能扫描一个层面,不能摄取心动周期某一时相的连续图象。  相似文献   

14.
《放射学实践》2014,(6):690-690
心血管磁共振研讨班的总体目标是让学员们掌握心血管磁共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心脏生理和病理的相关性,从而能灵活地将不同的CMR技术应用在临床诊断上。课程会以CMR的不同成像技术作为起点,显示这些不同的序列如何检查心脏的不同特性,并就中国常见的心脏疾病的诊断需要,研讨班的导师会分享他们采用的临床方案与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5.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6,5(3):164-167,143
近年来,在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技术以及心脏核素技术的崛起和迅速发展的同时,心血管造影术面临和经受了这两方面的具大挑战而更趋完善。其他新的显像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显像(MRI)等,在心血管病变的诊断方面亦显示其生命力,介入性放射学从治疗角度引人嘱目,其应用范围正日益扩大,但不少操作仍处于实验性研究阶段。下面将各种显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性放射学措施在心脏领域内的应用情况和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82例怀疑有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扫描,并与手术结果和血管造影对照,分析DCE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82例均获得满意图像。DCE、EMRA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疾病的位置以及血流动态情况。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疾病准确、快速、无创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在心脏收缩射血功能尚未明显下降时即出现舒张功能的减低,从而导致心室充盈压增高,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的疾病。多种影像学方法可对心脏舒张功能进行评价。核素扫描和超声对心舒张功能的评价指标更为全面。磁共振成像测量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等功能指标准确,显示心脏运动直观,对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CT对恶性胸腺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腺瘤进行回顾性CT分析,所有病例均做平扫,7例加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CT表现是肿瘤大小、形态;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接触面及两者所成角度;肿瘤边缘改变及胸膜和心包改变。而肿瘤与心脏大血管间脂肪影的存在与否亦有诊断的价值,但要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CT对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在心脏收缩射血功能尚未明显下降时即出现舒张功能的减低,从而导致心室充盈压增高,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的疾病.多种影像学方法可对心脏舒张功能进行评价.核素扫描和超声对心舒张功能的评价指标更为全面.磁共振成像测量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等功能指标准确,显示心脏运动直观,对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中胆碱峰的升高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乳腺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的联合应用有望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就^1H-MRS联合DCE-MRI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