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保留左动脉与高位结扎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7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保留组(n=41例,保留左结肠动脉)和结扎组(n=38例,高位结扎)。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围术期相关指标、吻合口边缘动脉血流情况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留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低于结扎组(P<0.05);保留组术后吻合口边缘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比结扎组高(P<0.05)。保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5%)与结扎组(2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留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结扎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可有效改善吻合口血供情况,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并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根据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分型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及根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性的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施行的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38例根据IMA分型行精准保留LCA并廓清IMA根部淋巴结(保留LCA组),34例不保留LCA,行传统高位结扎术(高位结扎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防性造口率及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高位结扎组术后2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2例吻合口漏,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与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并清扫根部淋巴结可达到肿瘤根治效果,并能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为56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低位结扎组(n=28,保留LCA)与高位结扎组(n=28,不保留LC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EA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253组)清扫数量、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EA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优于高位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既可达到彻底清扫淋巴结的目的,又能有效保障肠管血供,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促进肛门早期排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4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组),22例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局部复发及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47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直肠破裂穿孔,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术后传统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临床分期Ⅰ~Ⅲ期的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可清晰解剖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在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术保证了吻合口的血运,降低了吻合口张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联合自然腔道标本提取(NOS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57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19例,NOSE+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18例(NOSE组),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20例(高位结扎组)。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预防性造瘘比率、切口感染发生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数目、第3站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组术后排气时间最短、术后疼痛评分最低、住院时间最短(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结扎IMA联合NOSE可以减少吻合口漏发生概率,淋巴清扫效果与高位结扎相当,术后疼痛更轻,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不同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3例。其中40例予以传统入路保留左结肠动脉,33例患者予以双侧入路保留左结肠动脉。本研究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比较,术中术后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第三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VSA评分、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2年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管血运障碍、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入路,双侧入路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相近,但可显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Dixon术治疗直肠癌术中是否存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共82例,研究人员按照术中是否保左结肠动脉,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行腹腔镜Dixon术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对照组37例,行腹腔镜Dixon术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清扫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目、清扫No.253组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89,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内无复发患者,但术后转移率为6.67%(3/45),对照组术后12个月复内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8.11%,术后转移率为5.41%(2/37);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Dixon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并保留左结肠动脉,可有效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几率,整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复发及转移率较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部结扎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直肠癌患者74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肠系膜下动脉的根部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研究组进行保留左结肠动脉高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每组37例。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术中术后指标、肠管远、近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管远切缘长度、肠管近切缘长度、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肠癌的治疗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将会更多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对于肠系膜下动脉处理方式的不同,探讨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52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组(低位结扎组)203例,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组(高位结扎组)32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病理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低位结扎组与高位结扎组在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壁深度、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位结扎组在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排便频次方面明显低于高位结扎组(P0.05);在术中淋巴结收获数量方面低位结扎组较高位结扎组多(P0.05),但在整个手术时间上,低位结扎组却高于高位结扎组(P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以完成与高位结扎同样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淋巴结检出数目,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与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有高位结扎和低位结扎处理肠系膜下动脉两种方式,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可能会影响吻合口的血运,从而导致吻合口漏的发生。低位结扎保留了左结肠动脉(LCA),能够改善吻合口的血供。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腹腔镜下保留LCA进行直肠癌术还需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进行D3清扫。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腹腔镜保留LCA直肠癌根治的意义及相关手术技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A结扎方式分为低位结扎组(n=98)与高位结扎组(n=1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IMA根部清扫淋巴结数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肠梗阻、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及生存情况(3年总生存率、肿瘤远处转移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53.60±8.04)min vs.(149.40±9.71)min]、术中出血量[(79.30±20.61)mL vs.(69.20±20.13)mL]、淋巴结清扫数量[(15.90±2.26)枚vs.(17.10±2.72)]枚、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3.20±1.23)枚vs.(3.30±1.42)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与高位组的肛门排气时间[(24.40±8.54)h vs.(34.20±8.65)h]、住院时间[(9.30±3.43)d vs.(12.50±3.24)d]、医疗费用[(38500±6381.40)元vs.(47700±11888.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低于高位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76.9%vs.79.5%)、肿瘤远处转移率(11.1%vs.12.2%)、复发率(6.8%vs.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位结扎IMA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低位结扎IMA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吻合口漏发生率,提高了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129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LCA组(51例)和不保留LCA组(7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分离脾区数、清扫第253组淋巴结数、预防性造瘘数、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LCA组手术时间长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保留LCA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和减少术后通气时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with and without preservation of the left colonic artery??A comparative study LUO Yang, QIN Jun, CHEN Jian-jun, et al??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127,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ONG Ming, E-mail: drzhongming1966@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preserving left colic artery ??LCA?? when treating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 in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23 cases of rectal cancer performed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in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 cases include 203 cases with preservation of LCA ??low ligation group?? and 320 cases without preservation of LCA ??high lig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conditions during operation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in age?? sex?? tumor siz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histopathologic type??tumor differentiation?? blood loss and urinary reten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astomotic leakage rate and defecation frequency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low lig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high ligation group??P??0.05??. What’s more??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and operative time in low ligation group was more in high ligation group??P??0.05??. Conclusion Preservation of left colic artery in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can achieve radical clearance of lymph node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ete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rate and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中行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为114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LAR,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9)。观察组采用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照组采用IMA高位结扎术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首次通气时间。结果: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吻合口漏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术中行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优于IMA高位结扎术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低位结扎组80例,高位结扎组76例。低位结扎组采用肠系膜下动脉低化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高位结扎组采用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斤根部淋巴结廓清。比较两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5年生存牢及并发症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位结扎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5.0%,高位结扎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吻合口瘘、性功能障碍和尿潴留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病率低于高位结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并根部淋巴结廓清可达到直肠癌根治。与传统IMA高位结扎相比,对患苦的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病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的1月至2015年的12月116例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临床资料,每组58例。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后恢复情况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施术时间及淋巴清扫数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开腹组2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3, 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及2年内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相当。 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近期恢复效果更为理想,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具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