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 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例PTC患者以及其中合并HT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单纯PTC组 (252例) , PTC合并HT组 (82例) ,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分别行腺叶+峡部切除、全切或近全切除以及不同范围的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PTC.与单纯PTC组比较, PTC合并HT组中女性所占比、单叶受累、颈淋巴结阴性比率均明显增加, 而病灶最大径明显减小 (P<0.05) .发现单纯PTC组较PTC+HT组有更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 (P=0.001) , HT合并PTC组发生术后低钙的比率明显增高.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女性多见, HT可能对PTC原发灶的外侵、腺体内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合并HT的甲状腺癌手术术后并发症增加, 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赵斌  王冬 《当代医学》2016,(33):99-100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HT合并PTC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功能检查60例中48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或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B超检查60例均发现甲状腺存在实质性肿块,其中钙化灶25例,占41.67%,颈部肿大淋巴结15例(2例疑为癌转移);5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疑癌细胞4例,高度疑恶性者1例.术后随访6个月~10年,3例术后2~5年死于肺及骨转移,其余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术前诊断HT合并PTC包括TgAb、TPOAg、B超检查及FNA.HT合并PTC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效果好,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与RET/PTC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对20例HT,20例PTC、15例HT合并PTC患者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及1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NTT)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RET/PTC癌基因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并研究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并观察NF-κB与RET/PTC的共表达情况。结果:IHC结果显示HT、HT合并PTC、PTC中RET/PTC阳性率分别为30%(6/20)、60%(9/15)和65%(13/20),NF-κB p65阳性率分别为90%(18/20,9例核转位)、93.3%(14/15,13例出现核转位)和95%(19/20,16例出现核转位),18例NTT中RET/PTC癌基因蛋白表达均为阴性,NF-κB阳性率为27.8%(5/18,无1例出现核转位)。RET/PTC和NF-κB p65在HT、HT合并PTC和PT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TT组(均P<0.05),而且NF-κB p65的表达及活化和RET/PTC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免疫荧光双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NF-κB与RET/PTC共表达于HT及PTC病变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结论:HT及PTC患者甲状腺组织中RET/PTC与NF-κB均显著高于NTT,两者表达与活化相关且共表达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提示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可能通过RET/PTC活化在桥本甲状腺炎滤泡上皮癌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5 1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将PTC患者按照是否合并HT,分为HT组(n=1 276)和非HT组(n=3 89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HT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55岁,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被膜侵袭,无结甲,高TNM分期(P<0.05)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 TNM分期,中央区转移,中央区转移数量大于3枚(P<0.05)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HT的PTC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降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明显减少,合并HT的PTC肿瘤进展期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0例HT合并结节的声像图特点及甲状腺相关抗体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做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HT合并PTC结节符合一般恶性结节特点,但部分伴有粗大钙化。纵横比大于1及缺乏低回声晕环较血流更具有诊断价值。周边淋巴结肿大无助于PTC的诊断,除非其内可见微钙化。HT合并PTC术前超声诊断率明显低于良性结节诊断组。结论:HT合并PTC有一定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目前超声诊断率仍较低,需提高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6-18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桥本氏病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分为单纯HT组和HT合并PTC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等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男性患者的数量明显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T组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率明显小于HT合并PT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T组的患者血清TGAb水平和TPOAb水平均明显高于HT合并PT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本氏病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密切相关,发病情况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在两种疾病中均有表达,两种疾病可能存在共同的免疫致病基础,且桥本氏病患者血清TSH水平升高可能是甲状腺组织的癌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钠碘转运体(NIS)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HT与PTC的关系。方法:选取PTC、HT各25例,HT合并PTC以及正常甲状腺各18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标本中NIS和TSHR的表达情况。结果:NIS与TSHR在这4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而二者在PTC和PTC合并HT2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在PTC组与PTC合并HT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在HT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TSHR、NIS表达水平与PTC密切相关,HT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病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患者血清中钙结合蛋白A4(serum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4, S100A4)、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60和细胞质胸苷激酶(cytoplasmic thymidine kinase, TK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抽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122例TH合并PTC(TH+PTC组)、43例HT(HT组)和20例正常体检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S100A4、HSP60、TK1水平及其治疗前后变化,并探讨这些血清标志与HT+PTC组患者的HT和AJCC分期的关系。结果 HT合并PTC组和HT组的血清S100A4、HSP60和TK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在HT合并PTC组,血清S100A4、HSP60和TK1随HT病情加重和PTC分期升高而升高(P<0.01),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S100A4与HSP60(r=0.865,P<0.05)、TK1(r=0.679,P<0.05),HSP60与TK1(r=0.575,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S100A4、HSP60、TK1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HT合并PTC。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并发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与不伴HT的PTC患者临床特征差异,进而探讨HT对PTC发展以及侵袭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乳腺甲状腺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144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是否合并HT作为划分依据,划分为两组,其中46例确诊为PTC伴HT定义为实验组,98例PTC不伴HT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性别、首次确诊年龄、病灶个数、最大病灶直径、包膜是否侵犯、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甲状腺超声TI-RADS分级等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首次确诊年龄小于对照组(P=0.014),女性患病率更高(P=0.033).对照组包膜被侵犯的几率以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40).结论 伴有HT的PTC在生物学行为方面可能存在抑制肿瘤增殖以及转移的作用,HT可能发挥了将肿瘤限制在局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病因、病理相关性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例H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彩超均发现甲状腺低回声团块,发现伴钙化灶7例,提示恶性者2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7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4例,两者均升高3例。1例行细针穿刺活检(FNA)确诊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HT与PTC病因、病理上呈明显的相关性,术前结合TG-Ab、TPO-Ab、超声检查、FNA综合分析有助于HT合并PTC的诊断,手术治疗是针对HT合并PTC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应打破传统HT内科治疗,高度警惕HT合并PTC。  相似文献   

11.
郑中秋  邢萍  苏如思  陈敏龙 《浙江医学》2018,40(21):2369-237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80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HT144例(PTC合并HT组),无HT336例(单纯PTC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单纯PTC组比较,PTC合并HT组女性患者比例较高,年龄较小,肿瘤直径较小,全甲状腺切除率较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合并HT组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PTH)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PTC组(P<0.05);永久性PTH减退、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活动性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多为年轻女性、肿瘤直径较小、全甲状腺切除率较高、CLNM率较低,术后出现短暂性PTH减退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并存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宿迁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PTC并存HT的18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TC合并HT的发生率为22.2%(18/81),随访无复发。结论PTC合并HT的发生率高,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辅助检查及术中病理对于诊断和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HT合并PTC 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腺体弥漫性质地变硬23例,较未合并PTC者升高(P〈0.01):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下降18例,较未合并PTC者升高(P〈0.05);既往有手术史12例,较未合并PTC者升高(P〈0.05)。结论:HT伴腺体质地变硬或血清TG水平下降时,合并PTC的比率升高,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并行全甲状腺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病(HT)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090例。根墙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合并HT组(PTC—HT组)和单纯PTC组(PTC组),比较两纽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较PTC组年龄更轻,女性患者更多见,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癌多灶性发生率及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甲状腺癌多灶性、TSH水平是PTC合并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较单纯PTC更常见于年龄较轻的女性,B超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术前TSH水平和甲状腺癌多发灶的发生率更高,手术方式更倾向于选择甲状腺全切术。但肿块边界不清并不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故对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超声医师在关于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和诊断方面无需作出特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赵树鹏  齐凤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12-2614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0例HT、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例甲状腺腺瘤做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情况.结果 30例HT患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6例,其中微小癌 22例 (73.3%);26例HT合并甲状腺滤泡癌1例;HT合并淋巴瘤3例,其中2例为边缘区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10例HT患者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58.6±12.7)%、(56.5±11.2)%及(50.5±11.2)%,分别与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PCNA增殖指数(2.2±1.8)%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及HT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30.0%和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p53蛋白无阳性表达.随访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术后2年死亡,3例出现局部及颈部淋巴结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健在.结论 HT易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HT患者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可能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基础.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细胞p53阳性表达率相近,推测合并HT与否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能有相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表达,以探讨MCP-1/CCR2信号轴在HT-PTC发展过程中与PTC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及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的人甲状腺新鲜组织(包括PTC组的癌组织、PTC-HT组的癌组织及病理证实的HT组的新鲜组织标本)及患者的外周血血清.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MCP-1/CCR2在人PTC、PTC-HT及HT组织和外周血血清的表达,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3组基因表达情况并进行多组差异基因筛选,构建共表达网络及显著性差异基因功能分析.结果 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CR2 mRNA在HT甲状腺组织的表达水平(10.98 ±14.49)×10-3明显高于PTC癌组织(2.63 ±4.97)×10-3及PTC-HT癌组织[(3.77±4.65)×10“,x2=3.78,P=0.03];PTC患者的CC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呈负相关(P=0.01),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呈正相关(P =0.03,P=0.01);②CBA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外周血血清MCP-1的表达水平为(64.76±96.08) pg/mL,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P=0.36);③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显示,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2 mRNA的表达在HT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 =0.014,FDR=0.082),共表达网络分析表明与CCR2表达相关的差异基因共有8个,显著相关性功能主要集中在与免疫相关的19项功能通路中.结论 MCP-1/CCR2信号轴在HT-PTC发展过程中与PTC的发生无协同互作相关性,CCR2可能通过与TGAb和TPOAb的正相关关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43例PTC合并HT病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仅诊断为PTC病人45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压迫症状较对照组病人明显增多(P<0.01);2组病人甲状腺肿块、颈部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年龄≤44岁病人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癌肿类型、癌灶数、预后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单纯PTC相比,PTC合并HT以颈部肿大或颈部压迫症状较多见,中青年及女性病人发病率高,淋巴结转移少,临床分期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HT合并PTC患者37例、单纯PTC患者54例、结节样桥本甲状腺炎(NHT)患者36例临床特点及超声图像特征,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结节在形态、边界及CDPI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合并PTC组微小结节71.4%,高于其他两组(47.5%,44.7%),有统计学差异(P〈0.05)。HT合并PTC与单纯PTC组在钙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钙化比例相对NHT组均高,微小钙化相对较多。结论HT合并PTC与单纯PTC及NHT组相比结节在形态、边界及CDFI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合并PTC结节相对较小。结节内微小钙化提示甲状腺癌的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证实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内部构成、边缘、边界、声晕、回声水平、微钙化、血流模式及纵横比。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差异,并且应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法筛选出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特征。结果 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证实为3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4个桥本结节,15个HT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个HT合并甲状腺腺瘤。33个甲状腺恶性结节均表现为实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内部构成,微钙化,纵横比,边界及晕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χ2=14.960,P=0.000;χ2=28.474,P=0.004;χ2=5.336,P=0.021;P=0.006;);其中微钙化及晕环征是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P=0.031)。回声质地、实质回声、边缘血流模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超声对于合并HT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桥本甲状腺炎(HT)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244例,按疾病类别分组,其中甲状腺良性肿瘤组153例,PTC组65例,HT组26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TPOAb水平,分析比较各组TSH异常和TPOAb阳性情况,评价TSH及TPOAb鉴别诊断HT、PTC的价值。结果 3组患者甲状腺功能T_3、T_4、FT_3和FT4_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4、1.847、1.066、0.896,P=0.278、0.324、0.403、0.784);HT组TSH及TPOAb水平最高,其次为PTC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1、17.541,P=0.046、0.018)。3组TSH异常率和TPOAb阳性率比较,HT组最高(61.54%和50.00%),其次为PTC组(41.54%、26.15%)、甲状腺良性肿瘤组(22.22%、9.1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82、29.047,P=0.015、0.007)。TSH及TPOAb鉴别诊断HT和PTC最佳cut-off值分别为4.25m IU/L和75.50 IU/ml,此时敏感度分别为80.20%和74.51%,特异度分别为70.40%和68.50%,约登指数分别为0.506和0.430。结论 TSH、TPOAb在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