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所致下肢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α-硫辛酸治疗。检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超声,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VEG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α-硫辛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缓解糖尿病所致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观察组)与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以B超行足背动脉检查,分析动脉血液流变指标及下肢坏疽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较对照组健康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频谱宽度更小(P0.05),因而更易产生动脉损伤及进一步下肢坏疽。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下肢坏疽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的患病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B超检查足背动脉是快捷、可靠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坏疽诊断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37-1638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38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1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激光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激光联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SV、 EDV、 RI)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 EDV均较治疗前提高,RI、 VEGF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实验组各指标的改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激光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VEGF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15例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100 mg/次,2次/d,口服.治疗16周后评定2组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小板参数,足背动脉搏动、踝肱动脉指数、足背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9.2%)高于对照组(25.0%)(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踝肱动脉指数较增高,足背血流速度增快,足背动脉动脉搏动强度增加(P<0.05).结论 西洛他唑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2型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10U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同时联合舒血宁20ml加0.9%NaCI注射液250ml静点,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比较症状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结果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双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但联合舒血宁治疗疗效更佳(P〈0.05)。临床症状及足背动脉血流各项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3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足背静脉溶栓疗法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双侧大腿周径差、双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VAS疼痛评分、周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色泽好转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研究组的双侧大腿周径差和双侧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静脉通畅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周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色泽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使静脉更通畅,缩短周径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2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将下肢动脉分为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5个节段,二维超声评价各个节段管径、内中膜厚度(IMT)、管壁有无斑块和管腔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并测量血流量.分析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呈弥漫性,以双侧及多节段性分布,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最常见.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增高,腘动脉以下血管内径变窄,IMT增厚,血流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准确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部位及病变严重程度,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糖尿病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8例糖尿病患者及13名正常人的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行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和脉冲多谱勒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频超声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消瘿方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VEGF、IGF-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活血消瘿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服用活血消瘿方),疗程共24周,同时在门诊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42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活血消瘿方治疗前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VEGF、IGF-1、TGF-β1血清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TGF-β1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经活血消瘿方治疗后,血清VEGF、IGF-1水平在治疗后12周时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TGF-β1水平在治疗后12周时明显升高(P <0. 01);治疗后24周时血清VEGF、IGF-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TGF-β1水平在治疗后24周时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 <0. 01),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活血消瘿方可以通过下调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VEGF、IGF-1水平及适度上调血清TGF-β1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足部血流的改善作用,为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控制血糖和血压、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介入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架成形、球囊扩张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4周。观察患者足部溃疡及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12水平的变化。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介入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治疗组患者足部血流改善,足背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s-CRP、TNF、IL-6、IL-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介入治疗组hs-CRP、TNF、IL-6和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足部血流。  相似文献   

11.
宋乐芹  吴丽萍 《现代保健》2014,(10):152-154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为8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等改善情况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进行临床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受体两亚基(α,β)在糖尿病足患者(DF组)足溃疡创面、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皮肤和非糖尿病患者(NC组)正常皮肤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旨在阐明其表达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内在联系。方法 DF组30例,DM组23例,NC组2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足部组织的IGF-ⅠRα、IGF-ⅠRβ的表达。结果在IGF-ⅠRα和IGF-ⅠRβ的阳性细胞率和表达强度上,DM组较NC组表达减弱(p<0.05),DF组较DM组表达进一步减弱(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足溃疡创面IGF-ⅠRα和IGF-ⅠRβ表达减少,提示IGF-ⅠRα和IGF-ⅠRβ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能否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方法选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男28例,女22倒。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常规治疗复合性溃疡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tid,治疗后8周在电子胃镜及组织学水平比较2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清病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1)。结论依帕司他可以明显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可能与依帕司他改善或减缓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能否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方法 选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男28例,女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常规治疗复合性溃疡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tid,治疗后8周在电子胃镜及组织学水平比较2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结果 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帕司他可以明显促进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复合性溃疡患者的溃疡修复,提高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可能与依帕司他改善或减缓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配合缬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研究组给予缬沙坦配合前列地尔.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肌酐、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善的程度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缬沙坦配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利于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银离子敷料与湿疗伤口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溃疡程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8月-202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创面覆盖湿疗伤口敷料,研究组创面覆盖银离子敷料,试验终点为患者糖尿病足感染痊愈或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治疗30 d后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溃疡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清创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以及上皮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26.19%vs 7.14%,30.95%vs 64.29%,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患者2级溃疡比例高于对照组、3级溃疡比例低于对照组(88.10%vs 59.52%,9.52%vs 3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 d后,两组血清FIB、PCT、hs-CRP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湿疗伤口敷料,银离子敷料可降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FIB、PCT、hs-CRP水平,控制炎症反应,同时降低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促进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7.
吴杰  王虎  马飞煜  仇烨  林镇荣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593-1594,159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锌水平及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对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的意义.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造模组(40只),其中造模组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将两组大鼠足背部一矩形全层皮肤组织切除,建立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监测两组大鼠血锌水平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T的表达.结果 造模组大鼠血锌水平(1.17 ±0.09)较对照组( 1.48±0.07)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4,P<0.01).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对照组大鼠有少量MT表达,而造模组大鼠MT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P<0.01).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大鼠的血锌水平及MT的表达情况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关,MT的表达增高对防止糖尿病足溃疡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1月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两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不同分期糖尿病足溃疡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随着糖尿病足的分期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足溃疡密切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定量检测,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足溃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皮瓣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DFU)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DF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VSD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VSD组给予VSD,待达到皮瓣移植条件后进行皮瓣移植手术。对比两组的整体疗效,治疗2周、4周和8周后的溃疡面积缩小比例和肉芽组织覆盖面积比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移植皮瓣存活率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VSD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_?<0.05)。治疗2周、4周和8周后,VSD组的溃疡面积缩小比例和肉芽组织覆盖面积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VSD组的移植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SD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卩<0.05)。结论VSD联合皮瓣移植术是治疗DFU患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提高皮瓣存活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足底保护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在31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9例为干预组,接受足底保护的健康教育、足部保护技巧示教和实践、对足底压力有高风险者,予以针对性的减压鞋垫的应用,49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未涉及足底减压的干预措施。结果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足底保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足底压力。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是有效的,足底压力的降低将减少足溃疡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患者的截肢率和医疗费月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