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参与灾后重建任务的人员在执行任务中,任务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执行灾后重建任务的人员和同单位留守人员进行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执行任务的人员在躯体化(t=3.14,P0.05)、强迫(t=3.42,P0.05)、人际关系(t=3.85,P0.05)、偏执(t=2.70,P0.05)等维度显著高于留守人员,在恐惧(t=-5.65,P0.05)维度上显著低于留守人员。在任务后执行任务人员与留守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会对执行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结论灾后重建任务会对执行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完成任务后可恢复。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是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原因之一,应在任务中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区干部既是地震受灾群体,又是灾后重建的组织者.在震后的重点工作中,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身心倍感疲惫.为了解地震后1年灾区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四川省某地震极重灾县灾区干部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当地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能会导致广泛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了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等。所以,自然灾害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引起了心理界的极大关注,心理干预与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了PTSD的概念、特征、生物学改变、心理干预方法、中医心理疗法、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西药治疗、电针疗法等。  相似文献   

4.
公众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负面评价、偏见和歧视以及患者自身对这种消极刻板印象的内化,即心理疾病污名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的干扰作用。分析心理疾病污名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索降低心理疾病污名负面作用的应对策略,以帮助灾区民众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掌握来自5.12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灾后应激反应问卷(IES)以及灾后心理辅导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对西南地区某高校282名来自灾区的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灾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76%的灾区新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41.84%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只有34.40%属于心理正常者;②67.02%的灾区新生仍然受到由地震引发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371.63%的灾区新生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心理辅导。结论灾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灾区新生低;灾后心理辅导的覆盖面不够大,心理辅导的效果也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灾后心理救援已成为灾害精神医学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亟需编制一个专门针对灾后人群心理健康评估的简便、经济、可行的评估工具~([1])。本研究采用改良的德尔菲(Delphi)法,开发地震灾后早期快速心理评估工具。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5年12月,从全国抽选,近5年具有灾后救援经验的专家12人、救援人员15人(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远岛守卫战士心理健康影响的效果.方法 在干预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干预后用心理健康调查表(PHI)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综合心理干预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训练、个别心理咨询及治疗等方法.结果 经过综合心理干预后远岛研究组战士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积极与传统心理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从湛江市两所重点中学的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级随机抽取8个自然班,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心理干预。结果:干预84周期间,干预组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上升,对照组干预42周后心理健康水平上升,但43周—84周期间不再有改善。干预84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干预84周后,心理问题检出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心理咨询的回访率,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干预优于传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相结合模式对医学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在校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在校本、专科189名贫困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1个学期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系统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测评。结果实验组教育干预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多有明显的改善,实验组各因子干预前后自身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政治思想教育与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相结合模式能显著提高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90名仫佬族地区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护士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试,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护士SCL-90评分高于干预后和中国常模(P〈0.05或〈0.01),干预后与常模相当(P〉0.05)或低于常模(P〈0.05或〈0.01)。干预前后积极应对评分无变化(P〉0.05),干预后消极应对评分下降(P〈0.01)。结论广西仫佬族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仫佬族地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5.12地震后,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承办了中国移动100865心理援助热线,两个月间接听咨询电话7360个。心理热线在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释放压力、接受现实、重建社会支持上起到了明显效果,并成功干预有明显自杀意图的个案18例,其中有自杀行为的3例,有伤害他人行为并欲杀他人的危机事件1例,对28例需要进一步跟踪的个案进行3个月和半年后随访,显示干预效果良好。通过此次积累的经验,对心理热线在心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同时对未来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震灾区茂县政府机关干部与救灾部队震后7~9周PTSD症状反应差异.方法 应用17个条目的 PCL(根据<美国精神痰病诊断分类标准>第4版修订(DSM-Ⅳ)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症状标准制定),对条目进行通俗性表达,使军人和老百姓能够理解,也符合对地震后老百姓和救灾军人PTSD的调查,但PCL每个条目的 基本意思不变,按照1~4的4级评分,对政府机关干部通过深入棚区逐棚进行走访调查,对多支救灾部队先进行分层抽样,再进行整群调查;统计时分别按照每个条目的 得分、17个条目的 总分、17个条目分成的3类症状总分进行,PTSD的症状反应标准是总分达到40分.结果 茂县震后7~9周被调查的政府机关干部符合PTSD症状反应诊断的阳性率较高(23.34%),部队官兵符合PTSD症状反应诊断的阳性率较低(4.57%),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8.4,P<0.001);政府机关干部的疲劳程度比部队官兵要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地震后2个月恰恰是重灾区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期,需要进行较长期的跟踪调查,对重点人员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以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政府机关干部承担多重任务,在恢复重建阶段的身心疲劳与救灾部队比非常明显,要进行积极的调节.部队官兵预防PTSD发生的重点人群是参加过清理尸体,多次经历危险,劳动强度又比较大的人员.  相似文献   

13.
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震灾伤员的心理救助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震灾伤员的心理救助。方法给震灾伤员发放地震后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心理测定量表,讲解地震灾后心理卫生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结果60例震灾伤员心理不适感(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震灾伤员早期给予心理救助是处理震灾伤员心理不适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濒海演练陆军官兵应激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降低濒海演练时官兵过度的心理应激水平或应激反应,以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自制的"心理保健操"、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3672名参加濒海演练的陆军官兵进行干预,应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检测官兵的心率、血压、ACTH、AngⅡ、GLU五项生理生化应激指标,干预前后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后演练官兵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官兵的心率、血压、ACTH、AngⅡ、GLU应激指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适当降低演练时官兵的过度应激水平,对促进演练官兵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和高考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德阳市第五中学进入高三的学生随机抽取105名为研究组,对照组104名,进行为期1年的心理干预,对干预、高考前心理健康和高考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卡方检验提示,心理干预和非干预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提示,焦虑相关因子分与高考分数呈正相关,抑郁相关分数与高考成绩呈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心理干预或心理健康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对高考结果影响无显著性(其回归系数的P值〉0.05),但多因素协同作用时,心理干预和SCL-90总分的协同、干预和SDS总分的协同则对高考总成绩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回归系数β值分别为-0.024及-0.101)。结论心理干预作为单独影响因素时,对高考成绩影响无显著性意义。但接受了心理干预的学生,心理愈健康,高考成绩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方法 应用SAS和SDS表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心理测评,对自愿接受心理干预的脑出血病人进行干预研究.结果 干预组经心理干预,1个月后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其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脑出血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转变了他们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地震伤员实施人性化护理,使地震伤员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减少,心理问题有所缓解.方法 对地震灾区50名受灾伤员进行人性化护理,评估实施后病人的心理变化.结果 及结论灾后及时、有效地进行人性化护理及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伤员灾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山西省某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提示重点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多数属轻度心理问题,有必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七种心理卫生相关杂志心理干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所谓心理干预是指在确诊心理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治疗,也包括运用心理学方法维护正常人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干预活动.当前,心理干预不但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而且在心理健康领域与教育领域中都得到应用,心理干预对促进康复、提高免疫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行为效率等各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然而,对心理干预研究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了解心理干预研究模式既能在宏观上把握此方面研究的一般规律,又可以从微观上发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心理干预研究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理危机和危机干预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概念。分析心理危机的特点对研究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