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锦春 《眼科研究》1998,16(3):220-221
目的评价儿童角膜移植术的意义及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14岁儿童角膜炎及机械性损伤致角膜瘢痕性混浊合并白内障、无晶状体眼,先天性角膜混浊及角膜溃疡、穿孔、脓肿等40例(42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0.7~7.5a。结果植片总透明率73.8%,其中角膜炎症及机械性损伤致瘢痕性混浊者为81.3%。视力提高率64.3%,脱盲率47.6%,脱残率28.6%。排斥反应发生率28.6%。结论儿童期角膜移植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手术在视功能发育前进行尤为重要。儿童眼球解剖生理特点、术后护理及检查治疗上的困难,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较成人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故应在供体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随访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余涵  张向东 《眼科新进展》1998,18(3):153-154
目的 探讨易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后囊混浊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86例(10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均于术后d7开始服用中药,全程共服30副,0.5a后随诊,按后囊混浊分级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03眼中0有91眼占88.3%,Ⅰ级5眼占4.9%,Ⅱ级7眼占6.8%,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其他报道(15% ̄50%),  相似文献   

3.
眼前段外伤修复并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前段损伤修复、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角膜裂伤的外伤性白内障行裂伤修复、虹膜复位、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完整者Ⅰ期划开后囊膜。结果 术后视力〉0.5者13例(61.9%),后囊混浊率33.3%,无感染发生。结论 联合手术右减少多次手术对伤眼的损伤吵会增加术后感染和后囊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1例(81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0.5者占85.19%,视力≥0.3者占88.89%,并发症主要包括;晶状体后囊破裂5眼,占6%,角膜纹状混浊16眼,占19%,前房纤维素性渗出6眼,占7%,后囊混浊10眼,占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眼,占1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改变。方法 24只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白内障组,每组12只。白内障组大鼠用半乳糖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大鼠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变化,观察至30d处死大鼠后取晶状体,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晶状体病理组织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观察至30d时,正常对照组大鼠晶状体保持透明,白内障组大鼠9眼(37.5%)出现均一的皮质性混浊,15眼(62.5%)出现核混浊。白内障组光镜下可见晶状体皮质和核部大量纤维细胞水肿、崩解,前囊膜下及后囊膜下出现纤维细胞样的有核细胞堆积;透射电镜下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变性、增生并突破晶状体上皮层向浅层皮质移行。结论 半乳糖性白内障不仅有晶状体纤维细胞水肿及结构破坏,还存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分化和移行。  相似文献   

6.
牛磺酸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洪禄  王琇 《眼科研究》2001,19(6):515-518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正常兔晶状体分为正常培养组、氧化损伤组和不同浓度牛磺酸保护组,培养24h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情况、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氧化损伤组晶状体全部混浊,对照组、0.5%和1%牛磺酸组分别为8%,67%和25%;光镜和电镜下见对照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氧化损伤组严重损害,0.5%牛磺酸组部分损害,1%牛磺酸组轻微损害;和对照组相比,氧化损伤组T-AOC水平,sol-Prot含量,SOD,CAT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0.5%和1%牛磺酸组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牛磺酸可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放射作业人员2965例晶状体浑浊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接触X射线作业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方法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对本市区内2965例(5930眼)从事放射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眼晶状体检查。结果 5930眼中晶状体浑浊1306眼,检出率22.02%,其中放射线晶状体浑浊32眼,检出率为0.54%,随着放射工龄的增加,眼晶状体浑浊率增高,其中医用X射线组晶状体浑浊率高于工业探伤组。结论 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可造成眼晶状体浑浊,严重者可导致辐射性白内障(radiational cataract)。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1986年至1989年连续接触放射线人员77人,重点进行了晶状体混浊的动态观察,观察对象为累计连续接触年限3~35年,年令22~64岁。检查结果及分析:1.晶状体混浊:1986年组38人、发现率49%;1989年组55人,发现率71%,2组无明显差异(X~2=1.9887,P>0.05)。2.晶状体混浊部位:1986年组赤道部22人,前囊下皮质13人,后囊下皮质26人,其他2人;1989年组赤道部37人,前囊下皮质19人,后囊下皮质42人,其他2人,2组各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无缝线切口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 22眼无晶状体眼患者分别采用3.5 mm(A组 10眼)及 5.5 mm(B组 12眼)的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二期植入 6 mm折叠式丙烯酸脂类及一体式 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 12眼6 mm常规角膜缘切口(C组),二期 6 mm一体式 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对比。结果随访 3~15个月,无缝线切口组术后矫正视力均优于及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0.5者 A组 9眼(90%),B组 9眼(75%)。缝线切口组,术后矫正视力优于及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眼(83. 5%), ≥0.5者7眼(58.3%)。结论采用无缝线切口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可明显降低角膜散光,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是矫正无晶状体眼屈光不正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线状与开罐式晶状体前囊截囊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线状晶状体前囊截囊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中,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132例168眼白内障用线状截囊法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对130例156眼开罐式截囊作为对照。结果 线状组术后早期矫正视力0.5以上者132眼(78.9%)。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56眼(33.3%),房水混浊116眼(69.0%),葡萄膜色素脱落36眼(21.4%)。结论 线状组  相似文献   

11.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在合并虹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角膜穿孔伤虹膜缺损的无晶状眼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随访6-15月,视力≥0.4者4例占19.1%,0.1-0.3者12例占57.1%,0.05-0.1者3例占14.3%,〈0.05者2例占9.5%。结论 对复杂性眼球穿孔伤合并虹膜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重建眼球,同时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2.
长期接触射线对人眼晶状体有较明显的损害。本文检查省市医疗,科研单位接触不同射线工作人员433人,866眼。凡在裂隙灯下晶状体出现混浊即可定为阳性。结果表明,晶状体不同程度的混浊有401眼,占46.3%,进一步观察发现,混浊出现率与射线种类,接触时限长短及接受照射的剂量有关,接触射线时限越长,晶状体混浊出现率越高。本报告观察的对象接触射线最短者为2年,混浊率为72.9%,3~5年为44.7%.11~15年为50%,16~20年为72.9%,26年以上为81.8%,统计分析呈现明  相似文献   

13.
干眼病患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8例干眼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值为6.98±3.12%,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值为8.12±3.53%,对照组分别为12.80±5.35%和5.20±1.15%,二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细胞亚群均值为:CD358.12±4.76%,CD438.92±3.92%,CD837.58±5.61%,CD4/CD8=1.03±0.69,对照组分别为67.98±5.80%,45.42±5.24%,29.24±3.02%,1.55±1.73,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干眼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异常,且两者呈一致性关系,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易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后囊混浊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10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均于术后d7开始服用中药,全程共服30副,0.5a后随诊,按后囊混浊分级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03眼中0级91眼占88.3%,Ⅰ级5眼占4.9%,Ⅱ级7眼占6.8%,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其他报道(15%~50%),有效防治率93.2%。结论口服中药结合0.5g·L-1地塞米松滴眼是一种易于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防治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晶状体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50例住院治疗的晶状体性青光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晶状体膨胀性占53.3%,晶状体异位性占33.3%,晶状体颗粒性占7.3%,晶状体溶解性占6.0%。药物治疗占6.0%。手术治疗占94.0%。随访6个月~4年者121例,眼压≤21mmHg者占81.0%,视力提高者占78.5%。结论 晶状体性青光眼只要能及早诊断并采取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96例(96只眼)儿童患者进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脱盲率为93.5%,脱残率为74.0%。4~8岁组脱残率(60.6%)显著低于9~14岁组(81.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葡萄膜炎、晶状体前渗出膜、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夹持和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患儿术前视觉的发育程度、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患儿恢复良好的视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晏晓明  薛荣芳 《眼科》1997,6(4):210-213
为比较0.3%盐酸洛美潲星滴眼液与0.3%环丙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怀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及其它外细菌性感染的疗效,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19只眼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显示0.3%盐酸洛美潲星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8%、94.7%及90%,细菌转阴率分别为98.6%、100%及100%;0.3%环丙沙星滴眼液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3%、73.3%和87.5%,细菌转阴率为100%。上述结果经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1999,19(3):172-174
目的评价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48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49例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囊破裂率为3.3%,70%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30%患者为睫状沟,89.9%患者出院时裸眼视力≥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新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与PMMA人工晶状体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一代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102眼行新一代硅胶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108眼行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闪辉、术后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混浊的变化及其它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眼数为70.3%(A组)和52.8%(B组);术后1个月,球镜矫正视力≥1.0眼数为71.8%(A组)和55.4%(B组);术后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1.0眼数为70.3%(A组)和53.6%(B组),上述统计学处理均相差显著。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平均散光度数变化,A组无显著差异,B组有显著差异。术后前房闪辉、角膜水肿、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移位的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A组人工晶状体在前房内的破损率和翻转率分别为2.9%和1.0%。结论 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以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患者57例(60眼)为观察对象。所有患眼均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治疗,一期不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而行硅油填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3(16.4±2.5)个月,患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55眼(91.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术后有11眼眼压增高,2眼出现虹膜新生血管,4眼发生局部虹膜粘连及4眼前囊膜3级混浊。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是处理老年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