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病药物治疗情况,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144例消化性溃疡病患治疗情况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病标准治疗符合率47.2%,49.1%的十二指肠溃疡病应用了抑酸剂,46.9%的胃溃疡病应用了铋剂。结论重视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的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近20年来,随着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学的进展,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及药物治疗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从而出现了一大批新型抗溃疡药,为人们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手段。现将常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不良反应分类介绍。抗酸药抗酸药大多为碱性物质,口服后中和胃酸,可以减弱或消除其对黏膜或溃疡部位的刺激,具有保护作用。非吸收型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等)除中和胃酸外,又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接触,减少或消除腐蚀、消化作用,有利于溃疡的…  相似文献   

3.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大体可分为抗酸药和促溃疡愈合药两大类。在临床治疗中,消化性溃疡病的治愈率相对说来还是比较低,除药物本身不足外,不合理的配伍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直接因素。笔者抽查了1990年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154张处方,其中不合理配伍处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黏膜局部损伤和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增强或保护因素(黏液/HCO3-屏障和黏膜修复)减弱,均可引起消化性溃疡。抗溃疡药是一类能减轻溃疡病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和减少溃疡病复发和减少溃疡病并发症的药物。服用抑酸药后,即使是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胃酸,达到这一目的有两个基本方法,其中之一是用抗酸药直接中和胃酸,抗酸药(Antacid)都是弱碱性化合物,能中和胃酸,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面的损伤,可以缓解症状,有  相似文献   

6.
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消化性溃疡病的一个致病原因,内科药物用来清除这种生物,而且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抑制胃酸分泌使得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果,消化性溃疡成功的内科治疗取代了普外科的胃部手术治疗。胃部手术只被保留用于本病的并发症、难治性疾病或罕见病因的溃疡病如胃泌素瘤和佐林格-埃利森综合征。本文报道了1例患者,尽管接受了最大程度的内科治疗,但仍进展为胃幽门梗阻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病例,并回顾了用来评估消化性溃疡病潜在病因的诊断方法,以及在实施有效抑酸治疗措施下诊断胃泌素瘤和佐林格-埃利森…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指十二指肠曲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以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一种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幽门螺杆菌(Hp)感染、应激状态、非甾体消炎药、胃酸分泌过高、吸烟、饮食不当等是该病的诱发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可出现出血、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部分溃疡还会复发及癌变,故治愈溃疡并防止复发是十分重要的。1药物治疗1910年Schwartz提出“无酸无溃疡”学说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始终是治疗溃疡病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1.1碱性抗酸药常用药物有碳…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过去沿用碱性药物,目前常用Hz受体抑制剂或其他胃酸分泌抑制剂。应用这些抗酸抑酸药物,确实有利于溃疡的愈合,但是这些药物有一共同缺点,一旦停药,不久溃疡便又复发。因此,有些病人要间断性服药,有的则需长期服用维持剂量。还有不少病人溃疡病却屡愈屡发。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根明 《医学综述》2001,7(5):312-31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有学者统计其发病率占总人口的 10 %左右[1 ] 。治疗主要以制酸为主 ,但停药后复发率高 ,一年复发率可达 5 0 %~ 70 % [2 ] 。 1983年Warren等发现幽门螺杆菌 (Hp)证实其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而药物根除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明显减少复发 ,从而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 ,复发率也降至 3%~ 10 %。目前 ,临床上用于治疗和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药物很多 ,疗效也有所不一。现将从临床角度简述如下。1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1 1 抑制胃酸药物1 1 1 H2 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为雷尼替丁和法莫…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多发病,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时,称之为老年性溃疡病,老年性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现结合其病理特点,谈谈老年性溃疡病的治疗. 1 病理特点与治疗指导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以酸和胃蛋白酶为主的进攻因子加强和粘膜抵抗力、粘液屏障、粘膜血流以及十二指肠反馈等防御因子削弱引起.老年的胃酸与胃蛋白分泌明显减少,因此,在老年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方面,防御因子的消弱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的是胃酸及幽门螺杆菌(Hp)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占重要地位.质子泵受体阻滞剂洛赛克对胃酸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PU有很高的愈合率,但愈合后的PU复发率亦较高.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能特异地抑制H+,K+-ATP酶而阻断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终环节,产生比H2受体阻断剂更强的抑酸效应.本文对6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使用洛赛克与泰美治疗,进一步探讨Losec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奥美拉唑与胃酸相关疾病陈宗舜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科(241001)关键词药物评价;奥美拉唑胃酸相关疾病主要为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其治疗目前仍以降低胃酸和增强粘膜防御功能的药物为主。抑酸药按其不同的作用机制,择其要者有4类:(1)抗酸药;(2)...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基本方加减、验方效方、单味药物治疗等方面综述众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念认为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以及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可引起胃酸分泌过多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因此认为消化性溃疡纯属无菌性病变。长期以来,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分泌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却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活体组织中发现了幽门弯曲杆菌。英国一位医生不用传统疗法,改用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结果患者痊愈,经一年观察无一例复发。 1987年第三次全国消化性病学术资料表明:幽门弯曲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  相似文献   

15.
王云莉 《吉林医学》2012,33(21):4659-466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病的意义。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消化性溃疡病基本知识,并进行饮食及用药知识的指导。结果:23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掌握了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原则、预防保健知识及合理用药方法。结论: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疾病防治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的减少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叶枝发 《广州医药》2004,35(3):70-71
目的:了解该院消化性溃疡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门诊部2002年消化性溃疡病所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只有合理、规范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才能根治消化性溃疡病。  相似文献   

17.
在人的一生中,50%的人患过胃炎,10%~20%的人得过消化性溃疡病。上个世纪初,在一个胃穿孔病人身上发现了胃溃疡。经过两代科学家苦苦探索,今天终于看到了治愈溃疡病的曙光。 一 碱性抗酸药时代 可以说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病。1915年,开始用碱性药中和胃酸治疗溃疡病,相继制出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lbacferPrlori,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我们应用抑酸剂—H+-K+-ATP酶抑制剂奥美拉唑和HP清除药———阿莫西林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病76例,其治疗...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药物治疗仍是目前采用的首选方法,其中抑酸治疗为主要措施,H2受体阻滞剂虽可抑制胃酸分泌,但受体的耐受性影响其长期疗效,质子泵抑制为目前作用最强的抑酸药物。泮托拉唑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等相关性疾病。我们应用泮托拉唑作为治疗用药,以奥美拉唑粉针剂作对照,选取64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患者随机对比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往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据说“无胃酸就无溃疡”无胃酸存在就不会形成消化性溃疡。因而一直到战前一九四五年在很长时间内使用的是制酸药,以碳酸氢钠为主,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唯一药物。那时,不象现在这样用精密的X线检查来诊断溃疡病,又无内窥镜,所以服用制酸药解决溃疡的疼痛,认为这就是对溃疡的治疗,待伴随自觉症状改善后停止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