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正流传度:50000000+心脏支架技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之一。随着心血管病的高发,人们已普遍接受心脏支架手术,老年社区此类病人逐年增多。由于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许多患者安放支架后心存疑虑,不知所措,这其中还有一些传闻,诸如以下九种说法:关于支架一:装了支架还能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关于支架二:支架是身体异物,装了支架就废了!关于支架三:担心做了支架就要终身服药了,最好不装关于支架四:支架有寿命,心脏支架可以管几年?  相似文献   

2.
胃镜下食管、贲门支架置入6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支架选用覆硅胶膜食管支架和覆硅胶膜贲门支架,一般在胃镜直视下放置支架,存在食管气管瘘的患者采用放射定位和胃镜直视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病灶长度、有无手术等情况选择支架长度。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放置支架成功,其中57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90%。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无论有无手术、放疗病史,支架置入治疗对改善吞咽困难疗效确切,对食管气管瘘疗效可靠,对术后吻合口瘘应慎重。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和重要器官功能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本组6例疗效不好的患者中有4例因全身衰竭所致,应特别重视。结论食管、贲门支架置入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狭窄的有效方法,对食管气管瘘的治疗效果可靠。治疗前应重视评估患者重要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溢  刘伟  陆秀红  杨昱  张圭 《中医药研究》2014,(9):1088-1089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年龄均大于80岁,所选患者均成功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进行术后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门诊、住院、电话以及表格随访。通过Kan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通过Cox回归分析对介入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共随访91例患者,随访率为94%,对其进行12月~48月随访。在随访期间死亡2例(2.1%),出现无生命危险的心肌梗死患者3例(3.3%),施行冠状动脉边路移植手术1例(1.1%),再次接受介入治疗10例(11.0%),有80%的患者进行靶病变血运重建,16例复发心绞痛(17.6%)。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架数目、糖尿病史、年龄、病变血管支数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支架数目、年龄、病变血管支数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对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及长期预后。介入治疗后还需注意采取措施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生》2012,(9):8-8
在第十四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期间,著名心脏病专家、国内最早引进心脏支架的倡导人胡大一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我国心脏支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普及率极高,让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仅通过小创伤就达到治疗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心脏支架的确在救治患者生命方面起到最直接的效果,尤其那些急性心梗的患者,一个支架足以保命。"现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6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7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低到(13±8)%.结论: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对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可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患者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我科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9月-2014年3月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45~68岁,平均60.9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明确用药史在超声诊断医源性胆囊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36例有近期用药史的胆囊结石病例,其中患者明确有头孢曲松钠用药史的122例,患者不明确是否有头孢曲松钠用药史的337例,患者明确无头孢曲松钠用药史患者577例。自检查之日停药并定期(1周、2周、1月、3月、6月)复查结石情况。结果:122例有明确头孢曲松钠用药史患者中,胆囊结石消失者67例(55%);337例不明药物用药史患者中,胆囊结石消失者89例(26.4%);577例其它药物用药史患者中,胆囊结石消失22例(3.8%)。结论:明确近期用药史对超声诊断医源性胆囊结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所致眼部缺血性疾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颈动脉狭窄所致眼部缺血性疾病患者行狭窄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对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眼部缺血性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单眼一过性黑矇、复视及眼部胀痛等症状完全缓解;视力明显提高;但1例视力丧失患者视力未恢复。所有患者术后7~10天出院。随访1个月~18个月,未再出现眼部缺血性症状。结论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所致眼部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流传度:40000000+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发展,心脏支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同时也惹了不少非议,比如有人说"装了支架人就废了"、"心脏支架是有寿命的"等等,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关于支架一:支架过时了,在美国已经淘汰了。心脏支架是国际上被淘汰的老技术,非常便宜;在国内,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技术,却被当作高科技,并且充满暴利。关于支架二:因为放了支架,所以需要终身服药。放了支架就需要长期吃药,防止支架再堵塞,"养活"这个支架。花钱事  相似文献   

10.
审慎对待合理应用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介入技术的诞生,毋庸置疑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代替了部分心脏搭桥手术,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可是任何医学技术都是有界限的,一旦超越界限,就会走向反面,因此应该合理的把握其适应症,规范其应用范围。1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2010年11月,JACC杂志报道[1]一个56岁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在过去的10年间接受了28次冠脉造影检查,共植入67个支架。我们并不清楚该患者的具体病情,但作为心内科介入医生,不应只见病变,而忽视患者整体情况。刘茜倩(2)和胡大一(3)医师分别以“让支架飞”和“关于让支架飞和让CT飞”在《医师报》做过评论,很实际。确实,对造影发现的病变应具体分析,是否所有病变都应支架置入?对单支血管多处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临界病变或者侧枝循环丰富的慢性闭塞病变,应该进行血流贮备分数测定,寻找“罪犯病变或罪犯血管”,而不应千篇一律,以支架简单覆盖。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覆膜支架置入术,积极护理配合,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6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6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7 a,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贵州航天医院就诊的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在围术期对患者予以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复查,进而对患者的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予以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完全致密填塞的患者有32例,填塞大于90%的患者有6例,填塞在85%~90%之间的患者有2例,并对其进行2~12个月的随访,使用改良Ranki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有28例患者为0分,有8例患者为1分,有4例患者为2分。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严重脑血管痉挛,弥漫性脑肿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未发生出血、支架移位、动脉瘤破裂情况。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对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均表示满意,对所有患者采取脑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无复发情况。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但由于此方式在临床上的使用较少,具体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外地患者行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出院,探讨让其在当地诊所消毒换药或隔一段时间回院随诊和训练其家属对患者的外支架针道进行自我护理,对外支架针道感染防治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教天出院的外地患者分成2组,甲组为对照组,嘱其在当地诊所每日换药,没有条件的定期回院随诊换药,共42例;乙组为观察组,训练患者或其家属掌握对外支架针道的护理方法后,携带消毒物品和敷料回家进行自我护理,共48例.外支架针道是否感染以针眼处分泌物的颜色及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为观察标准.结果:甲组有9例出现11次感染,乙组有3例出现4次感染.两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乙组优于甲组.结论: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自我护理在预防针道感染方面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操作体会。方法在X线监测定位下经口腔为17例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置入食管支架,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17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食管支架,其中1例术后1个月支架移位,1例术后8个月支架堵塞,所有患者术后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支架置入作为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姑息性治疗手段,能迅速解除患者梗阻症状并重建胃肠道营养通道。术前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针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及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操作体会。方法在X线监测定位下经口腔为17例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置入食管支架,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17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食管支架,其中1例术后1个月支架移位,1例术后8个月支架堵塞,所有患者术后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支架置入作为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姑息性治疗手段,能迅速解除患者梗阻症状并重建胃肠道营养通道。术前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针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及时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技术、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四肢骨折患者随即分为2组,对照组(n=32)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者(n=32)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骨折;术后随访12个月~20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20个月随访,均为骨性愈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63%(2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22/3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可以最大程度治愈骨折、恢复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蒋明建 《陕西中医》2011,32(6):665-667
目的:探讨早搏中医分型与年龄、性别、抽烟、饮酒的关系。方法:选择205例早搏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心血瘀阻、痰火扰心、水饮凌心6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有/无抽烟史、饮酒史的患者各中医证型的构成情况。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有/无抽烟史、饮酒史的早搏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搏的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年龄、抽烟史、饮酒史有关,临床辨证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局麻下闭合穿钉,单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对22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局麻下闭合穿钉,单臂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应用单臂式外固定支架局部麻醉下闭合穿钉固定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有严重内科疾病之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19.
14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前后脉图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脉图变化特点,旨在客观评价脉象信息在冠心病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运用脉象检测系统采集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前后的脉图,采用时域方法和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分析患者的脉图信息。结果冠心病患者支架后脉图时域波幅较支架前有降低趋势;支架置人对脉图波形C3模态的X波有很大的影响,支架后有82%患者的C3模态出现明显改善,接近于正常人的状态。结论脉图方法作为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对评价药物等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是有价值的,中医脉象参数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柳木夹板、塑形纸质支架夹板、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Colles骨折的治疗效果,从而分析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Colles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后予柳木夹板、塑形纸质支架夹板、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的患者分别分为A,B,C 3组,测量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1周,3周和6周的标准正侧位X片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3个月后进行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63例患者经治疗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组掌倾角、尺偏角恢复优于其余两种夹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周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组桡骨高度恢复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组桡骨高度恢复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使用3种夹板固定均能显著改善桡骨远端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较好地改善掌倾角与尺偏角,较好地维持桡骨高度;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维持桡骨高度效果更好且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