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辐射剂量及照射时间。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行DSA与DSA+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213例患者,其中行DSA患者147例,DSA+CAS者66例。术前先对患者行Allen‘s试验,桡动脉搏动良好且试验阳性经患者同意行桡动脉穿刺者为观察组,其余行股动脉穿刺者为对照组。行DSA患者中对照组52例,观察组95例。行DSA+CAS患者中对照组24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股动脉穿刺,观察组行桡动脉穿刺。分别对比不同介入方式的DSA与DSA+CAS患者累积剂量(CD)、总剂量面积乘积(DAP)、电影(DAP)、透视(DAP)、透视时间及采集帧数、射线照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DSA患者射线照射时间及假性动脉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SA+CAS患者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射线照射时间、血肿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SA患者CD、总剂量DAP、电影DAP、透视DAP及采集帧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CAS患者中观察组患者CD、总剂量DAP、电影DAP、透视DAP及采集帧数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径相比行全脑血管造影对辐射剂量及照射时间均无显著影响,但经桡动脉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桡动脉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较股动脉路径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缩短照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颈内血泡样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是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前壁、前内或外侧壁非交叉部位的特殊类型动脉瘤,瘤颈宽而瘤壁菲薄,占颈内动脉瘤的0.9%~6.5%~([1])。BBA体积普遍较小,临床较少产生神经压迫症状,绝大部分因破裂后出现蛛网膜下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及在手术中被偶然发现。BBA的常用治疗方法为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因其瘤体菲薄、瘤颈脆弱以及术中易  相似文献   
3.
4.
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Neuroform支架置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例,眼动脉段3例,后交通动脉段7例,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1例,大脑中动脉M1段1例,椎动脉颅内段4例.首先将微导管置入瘤腔,然后跨瘤颈释放支架,栓塞弹簧圈.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致密栓塞13例,大部分栓塞7例;术后脑梗塞1例,1个月后恢复;2例弹簧圈尾端疝入载瘤动脉,均未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张昌伟  田苗 《医学信息》2009,22(8):1581-1582
目的 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周围型小肺癌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病例中,腺癌16例,鳞癌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小细胞癌1例.深浅分叶征4例、毛刺征9例、空泡征5例、胸膜凹陷征5例、血管纠集征1例、蜂窝征1例.CT值增幅>30Hu者为23例,占92%.结论 CT显示出现多种征象者,应高度怀疑为肺癌.增强扫描对于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术背景: 随着神经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优越性越来越被认可,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介绍带膜支架的材料类型,总结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之处.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资料,以"stent graft, covered stent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为检索词,共检索到223篇相关文献,应用维普数据库以"带膜支架,脑血管疾病"作为检索词,共找到196篇中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密切相关,特别是脑血管介入密切相关.②近期发表或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计算机初检得到223篇英文相关文献,中文文献196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初筛,排除重复性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综述4篇,基础研究3篇,其余为临床研究.资料综合:因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所体现出的独特优越性,该支架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带膜支架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均为个案或小宗病例报道.已有报道说明应用带膜支架可有效的闭塞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病变,且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带膜支架以膜性物理屏障隔离溃疡斑块,避免了栓子脱落,有可能进一步减少经皮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过程中的栓塞事件的发生.并且带膜支架释放后,聚四氟乙烯膜使管壁更加光滑,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血栓形成减少,进而使管腔再狭窄的发生率减低.尽管血管内带膜支架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带膜支架最主要的缺陷是闭塞它所覆盖范围的分支小血管.②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的血栓形成及再狭窄问题.③覆膜材料增加了支架的体积,减少了支架的顺应性和柔韧性,加大了推送的难度及对血管损伤的可能性.④血管直径小于4 mm,不适宜使用带膜支架.结论:带膜支架在颅内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中正日益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及新材料工艺的进步,带膜支架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合并左冠状动脉壁内走行患者的手术方法,分析其早期和中期临床结果。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20年9月于阜外医院接受手术矫治的ALCAPA合并左冠状动脉壁内走行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0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中位手术年龄7.5(3~46)个月。手术方式包括7例冠状动脉去顶,2例冠状动脉去顶+冠状动脉再植,1例冠状动脉去顶+左冠状动脉开口缝闭;共7例患儿同期行其他手术,包括5例二尖瓣成形术。术后2例患儿延迟关胸,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胸部X线片提示平均心胸比值低于术前(0.62±0.05 vs. 0.67±0.06,P=0.006);术后超声提示平均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7%±15.9%vs. 30.0%±16.1%,P=0.066)。10例患儿出院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3~92(46.6±25.0)个月。随访期间,患儿未出现明显症状,且无死亡、冠状...  相似文献   
8.
烟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雾病是颈内动脉末端进展性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伴脑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为其特点。此病在临床上主要有脑缺血和出血两类表现,成年患者经常表现为出血症状,而儿童患者多表现为短暂缺血发作或中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血管重建手术是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颈内动脉段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应用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同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实施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63例;年龄〈40岁者21例,40~60岁者42例,≥60岁者51例,平均(53.4±4.1)岁。结果本组共查见129枚动脉瘤(89枚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40枚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随访12个月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大部闭塞者、小部分闭塞者分别为109枚、12枚、8枚。x2检验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组闭塞效果(91.0%VS70%;x2=9.356,P=0.009)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 cale,mRS)评分(89.3%VS80.2%;x2=5.632,P=0.021)分别明显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组。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瘤体闭塞方面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犬颈动脉囊性动脉瘤模型的构建,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生机制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将30只土狗随机分成两组(A、B组),雌性实验犬构成比为50%的A1、A2组和雌性实验犬构成比为33.3%的B1、B2组.将30只成年土狗的颈外静脉嫁接于双侧颈总动脉缺损处,制作颈动脉囊性动脉瘤60枚.术后连续8 wDSA检查动脉瘤的大小、造影剂滞留时间和瘤颈宽度等有无变化,分析此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30只实验犬在双侧颈动脉最终成功制作囊性动脉瘤58枚,成功率为96.7%,平均瘤颈宽度为(5.7±0.7)mm,平均瘤腔直径为(7.9±0.8) mm,术后实验动物均健康成活,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采用犬的双侧颈外静脉节段嫁接于双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式建立犬动脉瘤模型成功率较高,也可方便开展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实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