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作用,提高手术应急及配合能力,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速度,改善手术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经过护理配合的急诊手术94例顺利进行,死亡6例,主要因严重脑挫裂伤并发脑疝、继发脑干损伤,导致中枢性衰竭死亡,均未出现手术中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监测技术及抢救技术,及时熟练配合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术中快速、精准地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对手术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不仅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且还常合并腹腔脏器破例、穿孔、大出血等紧急、危重情况,具有处理困难、死亡率高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此类患者为了赢得抢救时间从急诊直接送进手术室。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与麻醉、手术医生紧密配合,术中充分准备,抢救及时,措施得当,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抢救生命的关键。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共对6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及时的、有预见性的抢救手术及护理,抢救成功率达98%。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超滤技术(零平衡超滤、常规超滤、改良超滤)在心脏及大血管破裂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急诊抢救心脏及大血管破裂患者的手术中运用联合超滤技术的相关资料。在抢救过程中,装机时按改良超滤的方法连接;转流开始即开放超滤端行零平衡超滤和常规超滤;停机后行改良超滤。结果 2例心脏破裂患者抢救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间歇性出昏迷、烦躁、嗜睡,查体见神志恍惚,反应迟钝,10 d后症状缓解;另1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联合超滤的时间和超滤液量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心脏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正确处理心脏压塞、心脏停搏、失血性休克,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我科在2010年11月26日对一例心脏术后胸骨愈合不良患者行开胸清创术时,由于取出胸骨内固定物钢丝时致心脏破裂,经积极抢救后脱离危险,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效果。方法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的老年患者63例。结果2例患者Ramsay镇静评分1级,35例患者Ramsay镇静评分3级,26例患者Ramsay镇静评分2级,术后随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无不良记忆。讨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安全且镇痛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情况,评价其术后疗效。方法对86例65岁以上老年胆道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全面检查、合并病处理、手术时机及麻醉的选择,术中、术后重要脏器的监护,营养支持以及并发症防治等。结果86例患者中治愈75例;好转5例,因内科并发症转科治疗3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18例(20.93%)。结论高龄胆道手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小玲 《医学信息》2008,21(5):694-69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 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降低颅内压等方法处理.分析110例颅内动脉瘤麻醉方案,术中施行加深麻醉、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术中监测ECG、ABP、HP.和SP02.结果 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动脉瘤破裂6例.结论 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降低颅内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麻醉7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常用各种麻醉,探讨老年人最佳手术麻醉方法。方法:对75例老年人各类手术麻醉选择及术前用药、术中管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较为安全可靠,它具有阻滞范围易掌握,肌肉松弛好,生理影响小,康复快等优点。结论:掌握好老年人生理特点,硬膜外麻醉仍为多数老年人的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髋关节置换前应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预扩容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 方法:纳入4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预扩容组和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毎组23例。麻醉前HSH40预扩容组以6 mL/min的速度输注HSH40注射液3 mL/kg行预扩容,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以20 mL/min的速度输注琥珀酰明胶10 mL/kg行预扩容。输注完毕后开始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分别在预扩容输液前、预扩容输液后60 min、置换后2 h应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测定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取2 mL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后1 5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 结果与结论:与预扩容输液前相比,预扩容输液后60 min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均延长(P < 0.05)。预扩容输液后60 min,HSH40预扩容组血凝块生成时间、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短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P < 0.05);置换后2 h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均恢复到预扩容前水平。提示3 mL/kg HSH40预扩容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呈短暂抑制作用,但其影响小于琥珀酰明胶,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安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症较多,承受能力差,围手术期风险高,因此,需要治疗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与评估。 目的:比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与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两种方法,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治疗预后准确性的差异。 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治疗前进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及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48例及97例,而实际发生并发症89例。前者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发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预测死亡例数分别为27例及6例,实际死亡3例,前者预测值明显高于实际值,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有一定误差,但评分系统在临床上应用简便。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比较,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并且能够较为客观的预测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